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

2013年6月25日 - 莫等待放膽拓港台商機(標題及小題由報方擬定)

日前,中國國民黨在吳伯雄榮譽主席的帶領下,一行過百位台灣政商領袖,浩浩蕩蕩到訪北京,與中共黨總書記習近平,進行了「習吳會」。在2008年,台灣政黨二次輪替前後,國共高層會面是兩岸之間既敏感,又重要的大事;但隨着國民黨重新執掌台灣,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隨後簽訂後,國共兩黨的會面變得幾近常態,亦有實質的需要。 


會面過後,第五屆海峽論壇在廈門召開。會上,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宣布對台新增31項便民措施。其中公安部決定,在20個省出入境管理部門,為旅居大陸的台灣居民換發、補發5年有效台胞證;及新增開放瀋陽等13個城市,作為第三批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旅遊試點。這兩點備受各方關注。本報亦以此為題,苦口婆心地刊登了一篇「兩岸交流熱絡,香港勿失商機」的社評,認為只要「做大個餅」,其實對香港還是有利的。 


港在兩岸之間被淡化 
話雖如此,但香港在兩岸之間,無論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角色都逐漸被淡化。筆者在20108ECFA簽定前後,發表了名為「沒有了香港的中台關係」的文章(註一),當時已力陳: ECFA對台的一切好處, 『掉翻轉頭睇』,全部均是對香港的壞處。」事實亦證明,香港的情況的確如此。從政治上,從前的海基海協兩會是以香港為會議場地,今日兩黨高層已經在北京把酒言歡了。 


在經濟上更不用說,ECFA簽訂前,由於無法直航,台商們從寧波到台北的航程需要9小時。若台商們要到內地城市經商,也幾乎必須先到香港,取道深圳機場,才可以飛到內陸。ECFA實施後,每周台灣對內地各大城市的「對點直航」航班,已經超過550班。台灣金門與廈門的「環島旅遊」,坐船也不用40分鐘,這比我們從中環到長州還要快。正因為這些便民措施,自2010年起,桃園的海運、空運增長率,每年均超越香港。從前,香港在兩岸之間「過河濕腳」的好處,早已不復再。香港要再次在兩岸之間有所角色,便需要「猛醒」與人才。 


從澳門比香港早設立,具台灣官方背景的「台北經貿辦事處」,我們便應該反省,凡有利於台港民眾之間的經貿往還,政府便應「放膽去幹」;而不用在基本法的框架下「鑽牛角尖」;誤認為兩岸關係涉及國家主權,平白浪費了不少良機。另外,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香港與台灣年輕人的喜好,也是大同小異,即彼此是應該有「共同語言」和較易建立互信這個基礎,這是內地大部分城市還未具有的條件。香港應大量培育對台灣「有真了解」的人才,為未來中國統一準備「談判員」。千萬別再發生上屆特區政府,部分高官隨扈連「飯店」與「酒店」也分不清的笑話,那便好了!

註一:2010年8月19日成報 《沒有了香港的中台關係》,文章如下:
Picture
對應社評:2013年6月17大公報社評 - 兩岸交流熱絡  香港勿失商機
Pictur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