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

2016年8月 - 《天大研究院》 建制派極需改進選舉策略

可惜,特區政府在今年7月主動地拋出了極具爭議的參選確認書;再於8月主動提出港獨議題不應帶入校園,強調港獨不是言論自由問題而是是非題等論調,並由全國政協擬向中央緊急提案,要求將煽動港獨列為刑事罪行。其後,在選舉前10天,中聯辦先行拒絕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的臺灣講者訪港,再爆出新界西參選人周永勤突然退選離港。一連串密集的政治事件都是催化仇恨票最有效的政治動作。


網址如下:

封面:
頁一:

頁二:

頁三:

頁四:

原稿頁一:
頁二:

頁三:

頁四:


2016年9月28日星期三

2016年9月29日明報 A26 教育版 - 港專生哈薩克貼地交流 有參加者:若留一學期不去一帶一路


【明報專訊】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獲民政事務局轄下公民教育委員會的「一帶一路」交流資助計劃資助20 多萬元,帶領15 名該校學生及畢業生到哈薩克斯坦(哈薩克)交流8 天。校方指出,安排了當地學生每天接待港生,但並非導遊式接待,而是相處及交流。

有參加活動的學生說,若有機會到外地交流一個學期,未必選擇到一帶一路地區,而會選擇到與香港生活步伐較接近的國家。

8 日每人自費4000

公民教育委員會今年以試行方式推出「一帶一路」交流資助計劃,斥資568 萬元公帑,供香港民間組織、非牟利機構等舉辦以港青為對象的交流團,103 個團體申請資助,當中29 個獲批,港專為其中之一。15 名港專學生於本月2 日至9 日到哈薩克,每名學生自費4000 元,另兌換100 美元作當地零用錢。

港專學習與發展部助理總監葉振東認為,學生到不同地方交流可得益,故向民政事務局申請資助,他強調行程設計充滿港專留意社會事務的特色。該校學生發展經理林燦森說,是次交流並非吃喝玩樂和逛景點, 而是用盡8 天體驗當地文化,如學生會在當地大學生陪伴下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真正了解民情,如哈薩克最流行的文化、重點及較弱的產業等。

當地大學生朝9 9 接待

參與是次交流的旅遊業管理高級文憑(航空及郵輪服務)畢業生盧嘉瑤稱,交流期間每天朝9 9 都有當地大學生接待,他們無所不談,會討論兩地民生、薪金、機遇、政府架構等,她又認為8 天交流時間足夠,但希望下次可到訪更多較發達的周邊城市。

一帶一路獎學金於上屆立法會會期內未能通過,被問到若有機會,學生希望到一帶一路國家還是以外的國家交流一個學期,盧嘉瑤說希望到澳紐等地,因與香港發展步伐較一致,反觀哈薩克的生活步伐則較慢,且當地難找工作,暫不考慮到該處工作。該校體適能、教練及運動管理高級文憑學生吳瑋洛說,他仍想到哈薩克交流,因當地大學有關體育的學系並不發達,才可有更多嘗試。

2016年9月11日 - 在中山農村擺酒哪些例牌菜必不可少?


2016年9月28日 - 澳門泥樽

我第一瓶認識的葡國紅酒,就是這瓶平易近人的泥樽,他的特別設計令他較易變質;已忘了多長時間沒有去過澳門,也找不到一個借口讓我動身去澳門,心知道這瓶之後,可能再會無期,但回憶還是讓人懷念的。


2016年9月26日 - 秋田縣《雪之茅舍》

與一位好朋友一同分享這瓶好東西是一種緣份,在屈臣氏酒窖買到這瓶清酒也是一種緣份;味道偏甜,但很適合聊天呢!


2016年9月24日星期六

2016年9月24日政壇新秀訓練班 《第六百二十集》 - 陳健民(中大社會學系教授)- 自決與港獨

我知道KM近年已經很少參與直播節目及在報章寫文章,這次實在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衷心感激。

12分35秒 - 葉振東:在真普選的立場上,我相信我們是一致的。

34分34秒 - 陳健民:爭取獨立的機會,比爭取普選更加困難,因為最少在基本法中有註明普選,關鍵在如何解釋。但有關獨立的問題,一方面現時中國的國力根本就不會容許香港獨立,另一方面,香港在國際上已不是殖民地,又未得到主權國家認同,香港單方面獨立,將難以得到國際承認。


節目重溫:

下星期三便是雨傘運動兩周年,雖然這場公民抗命運動已過去一段時間,但是這個運動所引爆的社會撕裂,和政治能量,到今日還在持續。

今年立法會選舉,支持自決的候選人,得票近兩成。他們當中有因為雨傘運動而覺醒的人,也有佔領時的學生領袖。對新一代而言,自決似乎是更多人的選擇,重啟政改的溫和訴求,到底還有沒有市場?

對於自決和港獨思潮,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近日指,痛心見到有人試圖將香港完全與國家切割。王振民指香港一旦出現亂局,對國家全局來說只是萬分之一的損失,但對香港就是百分百的損失,又以中央應該關心立法會選舉,回應外界質疑中聯辦勸退候選人。若相信重啟政改就能帶來民主,又是不是太樂觀?

上次啟動政改,人大出手以白皮書和831決定落閘,可說是完全封殺溫和民主派的聲音。有曾和京官見面的溫和派學者,就指自己民主之心不死,但形容對話之路已到盡頭,短期內的普選根本沒可能。兩年後的今日,中共對香港繼續實施強硬政策,由大學校董會成員,到立法會選舉,都曾經被捲入政治鬥爭的陰影。面對如此強權,再去以溫和方式爭取,到底還要等多久才有民主?

同時香港政治碎片化,稍有立場不合便會指對方出賣港人;分別支持自決思潮和重啟政改的力量,到底會不會有合作空間?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中大社會學系教授陳健民,同我地一齊傾下。

2016年9月23日星期五

2016年9月22日星島日報 F02 教育《大學版》 港專職專 - 興趣變專才

這是我第二次提出對大學學額「十個科目九個商」提出疑問。


新學期開始,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有的順利升讀大學,有的選擇重讀中六或選擇「讀住先」的副學士課程(即「阿蘇,Asso」)。不知道當中有多少考生,得知「升U」無望時,會考慮忠於個人興趣,轉為選擇職業專才教育
VPET)呢?

根據去年七月十五日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推廣職業教育的討論文件顯示,本港的職業教育及培訓學額相當充足。即是同學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選擇VPET之路,學制上有足夠的資源滿足他們的需要,何以同學會寧願「Retake」,也不願意給自己另一片天呢?

關鍵就在於政府在「重塑職業教育及培訓」時,是否可以把香港的教育政策與勞動市場轉為一個職業專才教育友善制度(VPETfriendly System),從年輕人的興趣出發,鼓勵發展他們所長,讓年輕人相信VPET是一條可行的出路。

倡政府提供VPET配套
從前,香港教育制度設有「實用中學」及「職業先修」等非主流中學。這類學校雖然為數不多,卻按年輕人興趣,自初中或高中開始,進行了非常務實的「職涯規劃」。如今,「實用中學」及「職業先修」在升學斷層及負面品牌效應下,已經銷聲匿.。在這個客觀的環境之下,「重塑職業教育及培訓」必須是在中學「生涯規劃」中,重新強調「職涯規劃」,讓家長及中學生由初中開始,便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

有了這個基礎之後,政府便應從升學方面,為VPET進一步提供配套。香港的經濟結構,造成資助大學學額「十個科目九個商」,供過於求的情況不但令大學畢業生的薪金水平,在過去二十年實質下跌一成七,更令VPET較少有合適的本科銜接課程,壓縮了香港的人才培訓空間,亦令年輕人卻步。所以,政府除了在政策上鼓勵VPET開辦本科學程以外,亦應考慮推行學券制,為有志修讀各類職業專才本科學程,而又符合入讀大學資格的學生,每人每年提供五萬元資助。讓他們在資源上有彈性選擇合適的「科目」,而非選擇「大學品牌」。筆者相信,若從升學的出口,逆向地改變家長及年輕人對VPET的觀感,VPET仍是大有作為。註:小題為本報所加

港專學習與發展助理總監 葉振東博士

港專是獲准自授學位、推動職業專才教育的高等院校,本欄由校內學者輪流執筆,屬個人見解,更多資料可瀏覽港專網頁:www.hkct.edu.hk

延伸閱讀:
2016年5月9日立場新聞 - 10 億獎學金 不如用於本地生

2016年9月17日星期六

2016年9月17日政壇新秀訓練班 《第六百一十九集》 - 李彭廣博士、信義會太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青年Tony、Gary 、Vanessa - 「我想你知」立法會新界東候選人與青年對話

當大家仍然在大肄口誅筆伐港大民調及雷動計劃之時,我建議大家先聽一聽第42分鐘至47分鐘,這五分鐘為鍾庭耀,戴耀庭作了有力的平反;無奈,李彭廣這翻解釋,在選舉13日之後,才有機會透過大氣電波去‘點醒各位’。


節目重溫:

今屆立法會選舉有幾點值得注意,其中之一係投票率,今屆大升至58%﹐傳統民主派加上本土派取得58%的選票,這個年頭未必有人再講六四黃金比例,不過睇返呢個選舉結果,同今年8月中,一個新界東候選人與青年對話的活動中,模擬投票結果相似,唔通呢班年輕人有預知能力?抑或,理由很簡單,他們的模擬投票結果和真選舉相近,意昧他們切實主宰了香港的未來?

今次選舉最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打著自決、本土,甚至獨立旗號的組織加起來,整體得票份額高達19%,但是否代表打著本土派旗號就一定可以成功?顯然未必,深受部分年輕人歡迎的熱血派系,選舉結果令不少人跌眼鏡,派出五個人只有一個可以進入議會,當選的是在熱血派內相對溫和,高學歷的鄭松泰。他當選後更一反常態,發聲明力撐被恐嚇的朱凱迪,到底他會不會令熱血更加大眾化?

另外,民主黨向來是本土派的重點狙擊對象,今屆還是力保不失,七個直選議員全部當選,新人鄺俊宇出戰超區,更以近五十萬票成為票王,這是不是代表「貼地」地在選區深耕細作,還是有其效用?對泛民反感的部分年輕人,又如何會看今次的選舉結果?

不過無論是泛民還是本土,不少人都把選舉失利,歸咎於雷動計劃。這個計劃由港大副教授戴耀廷提出,但策略投票及棄保操作等,成效都被質疑,戴耀廷更加一度形容,自己已經「成為負資產」,其後才收回言論。到底雷動計劃,是否值得再推動,以抗衡建制派的配票機器?年輕人又會不會考慮參加?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李彭廣博士,同一班曾經參與模擬投票,來自信義會太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的年青人,同我地一齊傾下。

2016年9月17日本地午餐 - 沙田沙田瀝源村華豐樓2樓1號舖《嘉香汕頭魚旦粉麵家》

$35一碗幾細嘅麵,響條老邨到一D都唔算平,但唔食,都唔知仲有無下次!


2016年9月15日星期四

2016年8月28日立場新聞 - 炒起港獨 所為何事?


刊文請點擊以下網站: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7%82%92%E8%B5%B7%E6%B8%AF%E7%8D%A8-%E6%89%80%E7%82%BA%E4%BD%95%E4%BA%8B/


延伸閱讀:
2016830日成報A01頭條《評論文章》 - 漢江泄

「四年前,很少有人公開討論……」 煽風點火「港獨」鬧劇 梁振英播「獨」       
在今年香港電影金像 ,《十年》獲頒最佳電影 。對於正面探討「港獨」的《自焚者》,相信不少人都會記憶猶新;但作為五個段落之首的《浮瓜》,側寫某些駐港部門炮製「恐怖襲擊」,不惜收買兩個傻瓜行刺政要,來營造香港動盪不安的氣氛,這些描述確觸動不少人的神經線,《十年》原是一齣關於未來的預言電影,卻又有誰可曾想過,這些預言可能早已在當下香港應驗?

想要尋找現實中的「浮瓜」,或許可以先從曾鈺成近日一篇專訪說起。曾鈺成接受內地網媒《界面新聞》的獨家專訪,題為「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19年來有遺憾有堅持,或參加下屆特首選舉」。當被問到即使參選特首,也只是考慮為選舉帶來競爭,他說對現任特首梁振英沒有個人意見,但又明言不同意梁振英的做法、梁對反對派的看法及對香港政治環境的判斷。曾鈺成同時在專訪中提及,香港市民、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對「一國兩制」實施所碰到的困難和矛盾估計不足;「港獨」討論源於經濟和民生問題,打擊「港獨」便要搞好「一國兩制」。

愈亂愈利梁振英爭取連任

這則專訪在被香港傳媒廣泛轉載後,文章的連結便突然無法打開,被即日刪除。耐人尋味的是,正正在專訪被抽起的翌日,曾鈺成在香港會見記者之際,又一再覆述昨日專訪中的論調,訴說他對梁振英做法的不滿。以曾鈺成的地位、智慧和歷練,難道會不明白北京的禁忌何在,並日復一日地不斷觸碰底線嗎?

在《界面》的專訪,記者有這樣的一段:「四年前,很少有人公開討論港獨話題,即使在大學裏面,最激進的大學生組織也不會提到港獨。但現在的年輕人都公開討論港獨,為何會如此?」既然曾鈺成和記者皆同時提及「港獨」,則兩段話之間又有何顯著差別?假如筆者沒有判斷錯誤的話,禁忌似乎並不在於「港獨話題」,反而在於「四年前,很少有人公開討論港獨……」

此話何解?當然首先要問的是:為何不是三年,不是五年,而偏偏剛好是四年呢?顯而易見是因為香港特區政府正是在四年前換屆,梁振英「爆冷」上任。按此而言,《界面新聞》記者的言下之意是:假如並非梁振英當政的話,便絕不會形成「現在的年輕人都公開討論港獨」。梁振英公開大力打擊「港獨」,正正是他一手煽風點火,在中聯辦指揮棒下,由極左團體及左派傳媒營造輿論,虛張聲勢,誇大「港獨」的現象。

不滿政治議題帶入校園

繼大搞標準不一的「排『獨』確認書」後,梁振英近日再挑起「港獨進入校園」之議題,並派出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走上台前「操刀」,一向反應奇慢的吳局長「忽然」高調見教育界,已教人奇怪。據說在閉門討論時,吳局長被教育界人士圍攻,不滿把極少數人注意的「港獨」政治議題帶入校園,並恫嚇教師須配合「禁獨」,談也不許,否則違反操守云云,批評把責任推諉給老師,當局卻無明確指引。事實上,「港獨」在香港並無「市場」,「大力打擊港獨」完全是偽命題。

梁振英處心積慮助長「港獨」,以鞏固他和鷹派人士的管治權威。中聯辦,正是四年前梁振英當選的最主要支持力量,梁振英當選後翌日,第一時間跑到中聯辦「拜票」,令香港的政商界及小市民看傻了眼,究竟梁是向香港抑或是向「西環」服務。香港輿論一般把中聯辦視作北京在港的「代言人」,而中聯辦也順理成章的把自身看作是北京在香港的化身,儼如「一個小小中央政府」。四年前,搖身成為「造王者」之後,在香港的地位就更是一時無兩。

中聯辦挾「中央令牌」坐大謀權

從來人緣極差、親和力弱、器量小、視野狹窄的梁振英,履任至今,有能者固然不想替其辦事,無能者卻包圍他,阿諛奉承。在梁振英任內起用的人,不乏來自香港社會處於三四線下游之輩,政治能量和能力足令人見笑,他們討梁歡心,巴結中聯辦,以換取一官半職或取個名譽,當個諮詢組織主席、成員或太平紳士等。中聯辦樂見其成,手握「中央令牌」,從旁扶植,四年來就建立起一個「梁振英與中聯辦建立的核心利益集團」,不容政商界說一句梁振英的壞話。

據有不少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私下透露,有些中聯辦官員經常直接來電,名義上是交流意見和溝通,實質是「指指點點」,甚至會就港府委任誰人做諮詢組織成員都會直接過問,已極度反感。有「骨氣」的公僕會懶理這些「拿着雞毛當令箭」的小官,但畢竟公僕也是「打工仔」,只好「忍氣吞聲」,不情願的照辦,但早已積聚了極多怨氣。四年下來,已達爆發臨界點。香港回歸19年,公僕很清楚誰是主子,好事之徒不要再歸納是港英殖民地官員搞事了,今天造成公務員軍心不穩的局面,只好怪責梁振英權傾中聯辦,造成「兩個權力核心」所致,「西環治港」也就是由梁振英時代不脛而走。一旦梁振英連任,只會延續香港的「噩夢」,只會令「一國兩制」這個牌子走樣。

剷除理性中間聲音 不利管治

有政界朋友分享一個真實經歷,說自己曾發表過一些不認同梁的言論,翌日就收到「溫馨提醒」,指「請好好管束你的言論,畢竟我們還是朋友」,這句說話表面看似平平無奇,但明顯帶有「恐嚇」成分。有冤無路訴,只有變成朋友圈飯桌上吐怨氣的話題,結果原來不少政界人士也曾有過相類經歷。久而久之,在建制陣營中理性溫和的一群,明知政策不可行,也不會說意見,只好噤聲自保,或者冷眼旁觀,因會被中聯辦和梁振英視作「異見人士」,「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久而久之,香港政治氣候就是這樣變得「兩極化」(只有極左及極右),不利管治,也令習慣言論自由的香港人愈來愈反感,這也解釋了為何港人對「一國兩制」愈來愈無信心,愈來愈不滿「中央」了。說實話,究竟經中聯辦傳達多少言論是真正代表「中央」的意思呢?究竟有否加多減少呢?縱使是政界老手,有時亦感到困惑,需要費時釐清事實的真相。

在香港管治不可能用「愚民政策」,只宜「疏導」,不宜「禁絕」;事實上,在言論及出入境自由的香港地,禁也禁不了。中聯辦在香港十多年,理應最熟悉港人的習性,近數年只管偏執地用自己一套去與香港社會大眾溝通,與梁振英聯手製造敵人,有違作中央與港人溝通橋樑的角色,「中聯辦」變成「中管辦」。

盼中紀委調查結果 還香港安寧

北京對於涉港機構的失控,對梁振英、張曉明、中聯辦等涉港機構不滿之聲,顯然絕非僅屬空穴來風。其中,惹人關注的舉措是自今年1月起,身兼中紀委委員、前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紀檢組組長的李秋芳被調任中紀委駐港澳中聯辦紀檢組組長,調查涉港機構。

香港社會期待中紀委的調查結果,包括應徹查中聯辦的職能與角色,應瓦解損害國家與香港利益的集團。還香港社會安寧;還校園不涉政治的生活;還政商界為國家獻謀發展的活力;還「中央」清白,不要再為個別謀私心的人揹黑鑊。

香港人只有一個卑微的要求,讓市民可以在「一國兩制」下,重過健康而快樂的生活。


後記:
2016年9月16日東方日報A17 - 初中中史科擬增插香港史
【本報訊】初中中國歷史科和歷史科課程檢討一直備受關注,不少學校爭取可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六四事件等敏感議題,教育局指課程發展議會轄下的專責委員會建議修訂現行中史科和歷史科初中課程,中史科將「古今並重」,預料會增加近代史內容,並於不同朝代加入香港史內容,歷史科則加入以往或被忽略的伊斯蘭世界和美國等國家的歷史,局方九月底將展開一個月諮詢,收集學校和教師意見。
配合相應時段述發展

鑑於不少學校略過或不教一九四九年以後的中國歷史,教育局去年提出微調方案,並進行課程檢討。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李沙崙在該局網誌《局中人語》中透露,專責委員會有鑑中史科的課程範圍以往比較偏重古代史,建議調整為「古今並重」,並加強社會文化史內容,如藝術、建築、科技、宗教、交通等富趣味課題;同時在相應的時段加入香港同期的發展,讓學生更全面認識國家的歷史和文化與香港發展一脈相連。

歷史科設伊斯蘭課題
歷史科則強調整全認識世界發展的歷史,加入以往或被忽略的伊斯蘭世界和美國等國家的歷史,使學習內容更為全面有趣,並與生活連繫,又建議整理兩史課程和協調兩科進度,使兩史課程的學習範圍互相配合,以便能加強學習效能,令學生更有效學習國家與世界的歷史及兩者的相互影響。

局方強調,課程指引一如以往會列出大綱、所需課時,以及為推行新課題而提供的專業支援措施,教師可按學生的興趣、能力設計課堂教學及課外學習活動,並以客觀態度指導學生認識歷史事件。





2016年6月22日經濟日報A33 - 領展「佳績」 恐釀官民大衝突


網址及刊文: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49502/

「領展」即前身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自2004年上市接近12年,擁有1,100萬平方呎零售物業、總樓面面積約81.6萬平方呎辦公室物業、約76,000個泊車位,覆蓋全港超過200條公共屋邨,成為全港其中一所最大的商場發展公司。

「交給市場」 傾斜大企變事實
截至2016331,領展的投資物業組合估值達到1,606.72億港元,較2015331增加16.1%。如果我們單從一所商業上市公司的成績作分析,領展的表現可謂相當亮麗,但若從公共行政的角度作評價,領展有可能是下一場政府與市民爆發大型衝突的戰場。

早在港英殖民管治的後期,政府的運作已引入市場操作模式,以改善政府架構過於龐大,施政緩慢及浪費資源的陋習。競價投標,衡功量值的名詞亦是由當時開始興起。至於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自中英談判之後,英國政府很清楚地知道香港回歸大陸是必然的事實,所以港英殖民政府既無力,又不欲製造一個大有為政府,以免日後難以脫身,所以便借市場之名,行華麗轉身之實。

「交給市場」之說,在回歸前後仍然方興未艾。亞洲金融風暴之後,董建華政府仍然奉之為金科玉律。加上他商人的背景,把整個特區政府雷同私人公司看待。為解決當年房委會有可能入不敷支,便決定分拆旗下部分零售物業及停車場,在2004年以信託基金的形式上市集資。

董建華當時仍堅稱:「領匯上市是為了香港整體的長遠利益。」很可惜,領展上市10多年後,市民尤其是公屋居民,非但感受不到有任何利益可言,更甚有極為強列的被剝奪感。

根據「領匯監察」2015721所發布的調查顯示,領匯上市10周年後,連鎖商店的總店舖數量高達76%。即當年不少學者指出領匯最終只會向大集團傾斜,變成了事實。特區政府回歸快要20年,迄今仍然未分得清楚甚麼是市場行為?甚麼是政府不能推卸的責任。董建華一度是最接近中央之男,應該深諳國情,以國家為鑑。

上世紀90年代,朱鎔基時任國務院總理,國家大幅度進行國企改革,成效當然是今天不少國企,已經開始可以與國際大型財團爭一日之長短,但後遺症至今仍無法完全解決的是,國企本身就不是一所單純的企業,而是有福利成分在內。「國有企業」中的「國有」是指國家持有,具公權力的政府行為,既然有公權力的運用,又怎可能是變成「交給市場」的商業行為呢?

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當年馬鞍山鋼鐵(馬鋼)來港上市,公眾才發現馬鋼原來是一個養活幾十萬人的小區,當中除了鋼鐵業務之外,還有自己的學校、醫院,甚至公安系統與軍隊。馬鋼在「交給市場」之前,若不把這些福利成分好好安頓,將必然成為一個社會動亂的大炸彈。總的來說,馬鋼算是成功了。

鑑台殯儀 政府行為拼出質素
筆者再舉一例,香港的殯葬服務一直被人指市場壟斷,先人出殯動輒二、三十日以上,這除了是食環署的火化爐不足外,更重要是政府把整個生死大事交給市場。香港市民根本就「肉隨砧板上」。反觀台灣,各市都有,亦只有市立殯儀館,冰櫃、火化爐的租用情況與價錢,市民完全可以在網絡上查看。政府只有把殯葬禮儀服務這一項「交給市場」,各禮儀店拼的就只是服務質素。所以台灣一般大行之禮,只要一個星期便可以完成。相比香港,可以說是人道得多了。

兩地政府就是明白到有些政府行為是不可以假手市場,才沒有出現領展的糟糕情況。房委會的商場原先同樣是有福利成分,就是為低收入的公屋居民提供廉價的所需品。從前的房委會明白到公屋必然是政府行為,公屋商場可以適量,而非全部「交給市場」,便以相對低廉的租金招租,為基層市民提供生活所需,小店林立便成立公屋商場的特色。如今,公屋居民的基層本質並沒有明顯改變,但公屋商場卻成了大集團與領展純粹牟利的樂園,這種消費不起的怨念,在那麼小的一個社區中,根本就是動搖特區管治的巨型核彈。


根據基本法第107條,特區的財政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但這個說法並沒有排除短期赤字的可能性,如果當年董建華政府眼光放遠一點,沒有把領匯上市,今天便沒有考慮回購的必要。無奈除了回購,筆者也想不出其他可行方法。但願這沉重的代價,讓香港的「肉食者」認真地學習一下「政府行為」的奧義,切勿重蹈覆轍。

撰文:       
葉振東 中山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

後记: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早上11:16分明報即時新聞
梁振英稱領展非發展商有獨特社會責任 指其花紅制度或有社會影響

2016年8月26日東方日報A18- 天耀邨露天劇場倡設墟市

2016年9月15日香港01 - 【運頭塘商戶】租金加七成 租約減一年 被逼遷東主斥「假選擇」
網址如下:




2016年9月11日星期日

2016年9月10日政壇新秀訓練班 《第六百一十八集》 - 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迪、鄺俊宇

「凡積極參與直選,以政綱,以服務換取選民支持,我也同樣會支持。」

兩位年青票王,手握超過57萬人的期望。但大家都真的為朱凱迪與家人的人身安全感到擔心,並不禁問:香港點解會變成咁?


節目重溫: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2/YoungPolitican&d=2016-09-10&p=2517&e=&m=episode

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曲終人散,建制和泛民主派都有世代交替。當中新界西無黨派參選人朱凱廸以84,000票成為地區直選票王;超級區議會的民主黨參選人鄺俊宇更獲得49萬票,成為回歸後得票最多的議員。

朱凱廸早年於《明報》擔任國際版記者,更曾遠赴伊朗,回港後曾擔任電台節目主播及自由撰稿人。Eddie2006年開始涉足社會運動,他在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抗爭中使用了「直接行動」的模式抗爭,被當時泛民主派認為朱凱廸是「激進派」。

今年立法會選舉時朱凱廸主張「民主自決」,認為香港的前途應由居住在香港的人決定。當選後朱凱廸接受訪問時掩臉痛哭,表示家人被威脅,「擔心香港要陷入政治暴力的漩渦」。但Eddie揚言不會退縮,進入議會後會揭發「官商鄉黑」的事情,訪問完結後獲得現場記者鼓掌支持。但朱凱廸因為連日來被暴力威脅,「有家歸不得」,最終在今個星期四報警求助。

而人稱「鄺神」的鄺俊宇,最為人所知的身份,就是純愛愛情網絡作家,他的愛情散文,獲得男女老少的共鳴。現時鄺俊宇的Facebook專頁,已有16萬網民追隨,更出版多本愛情散文集,其「多逗號」的文章結構,亦被稱為「鄺體」,一時間,成為,社會熱話。

2007年鄺俊宇成為最年輕的區議員,當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政壇新秀訓練班》中曾寄語Roy「好好地做」,將來或可成為特首。先後參選兩次立法會的鄺俊宇,今次出戰「超級區議會」,最終低開高收,成為票王之王。由會考不合格,到49萬票當選,有一種奇蹟,叫鄺俊宇。

在未來4年的議會,將要面對更多難題,包括拉布、港獨、基建工程撥款、政制改革、甚至特首選戰。兩位嘉賓會如何向選民兌現承諾,監督政府,做個「找數真漢子」?他們會放下成見與各黨派及政府交流嗎?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我地邀請到兩位候任立法會議員 朱凱迪 鄺俊宇,一齊傾下未來4年的議會之路應該如何走下去。


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