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2020年11月28日 - 《第八十六集》李永富(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林錦儀(物流從業員工會理事長)、蘇栢燦(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主席)、陳兆華(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 : 施政報告對物流業的支援

節目播出後,在 《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8911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Nuq4Pz7KQSo

本集簡介:

美國國務院今年8月宣布終止與香港簽訂的國際航運雙邊協議,令本來已受疫情打擊的本地航運及物流業雪上加霜。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不少篇幅討論如何「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措施包括分階段啟用三跑道系統、「高端物流中心」及「航天城」項目,並預留部分人工島土地發展空運物流設施。報告也提及,中央允許機管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

對於有指珠海機場是大灣區內地機場中客流較少,難與香港機場做到協同效應,特首形容此舉有助吸引內地客貨使用香港機場,符合「雙循環」概念。但本身為民航機師的公民黨譚文豪則批評《施政報告》仿如「大灣區報告」,憂慮入股珠海機場會分薄香港機場優勢。

根據統計處數據,香港的港口貨櫃吞吐量在過去十年呈下跌趨勢。單靠提升航運基建,能否讓香港在大灣區港口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正當周邊地區經濟逐漸復甦、吸納人才之際,本地物流業有否足夠吸引力留住年青人?

此外,受疫情影響,運輸業最新失業率升至百分之6.2,接近17年來高位。除了航空業,旅遊巴司機、船務從業員也是重災區。有運輸業工會指,隨著「保就業」計劃即將結束,有公司要求員工12月起停薪留職。《施政報告》中提升物流基建項目屬於中、長期措施,對一眾「手停口停」、面臨失業的基層物流從業員來說是否適切?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我們邀請到四位代表不同物流範疇的工會領袖,包括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物流從業員工會理事長林錦儀、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主席蘇栢燦,以及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陳兆華一起探討《施政報告》對物流業的支援。


2020年11月26日星期四

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

2020年11月21日 - 《第八十五集》符傳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政治助理) :房屋政策你點睇?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7564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wlpBqWibc

本集簡介:

香港人置業難,全世界都知。根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2019年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指出,香港已經連續第10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的地方,一般家庭需要20.8年不吃不喝不消費,才有足夠金錢付首期。想租樓?租金都唔見得「平」!綜合多個財經平台的報導,今年68月私樓租金仍有百分之3.6幅。為何在香港,失業率高企百分之6.4,失業大軍有約25萬人嘅時候,樓市反而好似完全無受影響?年青人面對這樣的經濟環境,要安居樂業,會否只是「發夢」?

想排公屋,根據房委會資料,如果你是18歲的單身人士,要上到公屋,最快要31年之後!正如俗語話:「要同間樓鬥長命」!如果考慮住在過渡性房屋,根據20191120日立法會文件中顯示,政府於未來三年,最多只推出到一萬個過渡性房屋,對舒緩基層住屋壓力,可能只係有勝於無!

政府經常表示「土地供應不足」係造成樓價高企之原因,但根據本土研究社的調查顯示,香港有約1023公頃棕地,未納入任何發展計劃,足足相等於政府聲稱未來三十年 1,200 公頃土地短缺的 百分之85。為何政府仍不處理棕地?既然有土地收回條例,為何不大力闊斧收地?反而仍希望「硬推」明日大嶼?面對現時的房屋規劃,未有租金管制,「屈」於劏房,會否是香港人的「唯一」選擇?今日我地邀請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政治助理符傳富,同我地一齊傾傾!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2020年11月13日 - 黃袍加身:中美夾縫下的「被台獨」



網址及刊文: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9%BB%83%E8%A2%8D%E5%8A%A0%E8%BA%AB-%E4%B8%AD%E7%BE%8E%E5%A4%BE%E7%B8%AB%E4%B8%8B%E7%9A%84-%E8%A2%AB%E5%8F%B0%E7%8D%A8/

美國總統大選雖然最終結果還未公布,但坊間普遍認為民主黨參選人拜登很大機會成為美國第 46 任總統。一直以來,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就是台灣問題。美國政權的更易,令人馬上聯想到拜登上場,對台態度會否出現重大改變,不利台灣發展。相反,被傳媒形容為「近乎瘋狂」的特朗普反華政策,更為契合了台灣的利益。根據臺灣的《遠見》雜誌在美國大選前的民調顯示,有 53% 的臺灣人認為特朗普勝選對台灣比較有利。因為美國可以藉著打台灣牌不停刺痛大陸,台灣又可以在中美角力之間,擴大國際生存空間。說明了台美同盟是平衡在一個家家有求的利益結合狀態。有趣的問題是,如果美國的短期利益已經達到,而台灣的國際空間,在新型肺炎下已經剎出了一條血路的話,以上的說法還能成立嗎?

短期利益已在口,美國暫時無須打台灣牌

首先,這次總統選舉,我們不難發現兩大政黨的對華立場爭議性相對較低,最大原因是有民主選舉的美國,民眾對華的反感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根據 2020 7 30 日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調顯示,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比例高達到 73%,推算數字應該會持續增長。在這種民情下,作為民選的美國總統,對華立場軟化接近是等同政治自殺。而台海形勢在過去兩年非常緊張,大陸軍機不停侵擾台海領空,正正觸及了美國在亞太再平衡的核心利益,因為在美台及日本的軍事力量,成就了美國在東亞的「蟹拑戰略」,進一步拑制中國的南北海上大門,令中國海軍無法衝出圍堵鍊。

而大陸對台的文攻武嚇,為美國提供了足以令民眾信服的軍售理由,賺取超過 18 億美金,解決美國部份財困。要知道一直以來,台灣民眾都認為老美(國),不管誰當總統也只會利用台灣,經常在中美關係上,把台灣放在一個刀鋒邊緣,而且對台售武也只賣一些「破爛銅」。這次軍售比較精良,可以算是特朗普的良心,卻讓拜登收割了!拜登既有經濟收益,又已經達到刺痛中共的目的,又何需短期之內再打台灣牌,不如集中精力處理國內問題,方為上策。

香港之後,台灣是中共下個排氣口

其次,就是美國不打台灣牌,大陸也不會停止侵擾台灣。只要大陸一日劍指台灣,美國便一日可以透過台灣關係法染指東亞事務。所以拜登只需要以逸待勞,無謂庸人自擾。表面上大陸在「六個任何」的指導思想及習近平表示:台灣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實現國家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的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認為中台本一家,台灣甚可能「手指拗出唔拗入」呢?實際上,台灣與大陸無論在文化、價值觀、政治制度及生活習慣相差甚遠,除了慘烈的武統以外,筆者實在想不到有何方法可以促成統一。若然大陸武統台灣,變相斷了美國在東亞的一隻蟹拑,美國在自身利益的考量下,必然會出手保護這艘不沉航母。

大陸沒有可能看不出這一點,但為什麼仍然要不停作出挑釁呢?原因就在於去年的反逃犯條例修訂的政治風波以來,一國兩制遭受到嚴重的衝擊,今年 1 11 日的台灣總統選舉中,更反映一國兩制在台灣已經完全沒有政治市場;亦因為一國兩制的政治作用歸零,香港在全面管治權下,無法再成為大陸轉移政治改革、貧富懸殊矛盾的排氣口。在沒有民主普選的中共政權,民眾的意見與不滿無法透過選舉發洩,大陸便唯有把矛盾轉移到台灣了!這一點,筆者早在 2018 年已經有所論述,詳情可參見《內地轉視綫洩民怨,武嚇台灣僅虛火》

所謂高手在民間,不少新生代,特別是 39 歲以下的台灣民眾也認為,台灣是沒有需要去處理統獨問題,特別是在民進黨有可能長期執政的情況下,這個議題在台灣已經不用討論。反而大陸比較在意台獨問題,因為台灣不鬧獨立,中共的執政矛盾就不知道,還可以轉移到那裡去!所以戰狼外交,導致天下圍中,從逆向思維就是要製造中共執政的敵人,為下一個矛盾轉移做準備。拜登既是外交上的老手,又怎會看不出中共的套路,而令美國身陷台海的泥沼呢?

一片口罩令台灣黃袍加身

還有一點更加關鍵的是,大陸在底線思維及《反分裂國家法》定明:「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即武統台灣已經在議事日程,只要台灣一天不宣布獨立,不推動法理台獨,理論上還算安全的;而台灣一直就活在中美夾逢中喘息,寄望在美國的默許下,讓台灣可以多一點國際生存空間。但有趣的情況是,場新型肺炎,一片口罩令國際看到台灣,台灣得以脫離了美國的影子。至於中共政權在唯物辯證法的思維及沒有經歷過選舉洗體的經驗下,始乎完全不明白政治是水太清則無魚。台灣縱然不用推動法理台獨,台灣在國際上又是否有可能黃袍加身,令台灣「被台獨」呢?而這個情況正正反映了底線思維的死門,反而令台灣不用左顧大陸,右盼美國,無畏挾洋自重的指控下,享受了「被台獨」的國際肯定。

內地的唯物思維,加上政治掛帥,令施政過於刻板;框架定得一成不變,經常坑了自己,在對台問題及外交上極易吃了悶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民進黨重新執政,兩岸最大的矛盾就在於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解讀。按大陸的理解,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就是違反了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令大陸忍無可忍。就是這個死框架,就令大陸缺乏了對台的在地思考,在台灣的新生代,他們對一中各表,明顯與大陸不同。他們認為世上只有一個中國,那就是大陸嘛!至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大陸喜歡怎樣演譯也沒有所謂,反正世上就沒有幾個人認為兩岸在文化、價值觀、政治制度及生活習慣是相同的。即內地抱殘守缺的對台吶喊,變相是自說自話,根本就未能引起回響,甚至在台灣島內是不痛不癢的。

延伸到國際舞台,國際同樣承認世上只有一個中國,但在大陸戰狼外交及新型肺炎的加持下,越來越沒有否定台灣是一個實質政權。例如,早前印度媒體 News 21 專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主席納拉帕特指出,印度雖然承認「一個中國」,但並沒有把台灣也納入中國定義。顯示在印度眼中,中台是有分別的。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八月率團訪問台灣返國後,亦發表過雷同的意見。若大陸連其他國家的內政也干預,那豈不是管很大,自打咀巴,試問這種作風又如何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呢?

另一方面,中共過於執著在一個中國的政治話語權,結果在新型肺炎下,台灣便利用與政治無關的抗疫措施,重新拉緊了與列國的關係。各國也避重就輕,以主要城市與台灣建立友誼城市,變相復交。這種低成本的外交突破,是台灣過去多年以來,難以實現的夢想。大陸當然悶在骨子裡!但有趣的問題是,抗疫是全球頭等大事,並且與政治無關。加上,現在並非台灣要求各國承認他的國際地位,而是各國因為抗疫需要而承認台灣是一個實質性政權。我們從 106 歐洲政要聯署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衛大會,便知道這批政要所背負著,就是歐洲各國對台灣政權的承認。歐洲弱小國家較多,在未來數年疫情未能完全遏止的情況下,這批國家與台灣的互動肯定會更加頻繁,甚至組成新聯盟,即台灣「被台獨」的機會亦會越大。這種國際與台灣的微秒互動,既非美國推波助瀾,又完全超出了中共的估算與控制之內。中共對台統戰工作只會變得更為技窮。若扭盡六壬在國際上令台灣滅聲,例如在世衛大會上,阻止各國為為台灣發聲,反效果地地只會令「被台獨」得到更合理的推動。


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

2020年11月14日 - 《第八十四集》李浩然博士(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主任兼秘書長) :大灣區與青年發展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6307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0nUUuPEkjdY

本集簡介:

政府公佈最新失業率升至百分之6.4,當中2024歲市民失業率更達百分之20.1,情況是自沙士以來新高,而且更有進一步惡化跡象。為紓解失業情況,政府宣佈202021年度增聘10,000名公務員,並僱用約5,000名短期青年實習生。但這些承諾全部只係「現在進行式」,何況有大量青年失業大軍出現,政策可能只係杯水車薪。同時,有趣的情況是,早前再出發大聯盟募集2,000個工作崗位予年青人,但申請人數不足400人。依現時的時勢,為何仍「有工無人做」?到底當中有何深層次矛盾?

而在這個「就業寒冬」,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華潤集團,率先宣佈會提供1000個職位予香港年青人,當中還包括對大學畢業生非常吸引的見習行政人員職位,但裡面有200多個職位是分布於大灣區。雖然華潤集團在今年年初,已經預期香港整體失業率有機會高過百分之7,但於今日中港矛盾如斯嚴重的情況下,疫情又未見有改善的情況,還有無年青人願意到國企上班?甚至在大灣區工作?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我地邀請到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主任兼秘書長李浩然博士,同我地一齊討論。


2020年11月8日星期日

2020年11月7日 - 《第八十三集》陳家洛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美國大選後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4995?fbclid=IwAR1tEFbJsOXKUq30NbVP_AmXpefV2RQ6X31A4jpihVv9OTBjZgCIlxVwAe4

Youtube 頻道:https://youtu.be/ab_MLWBR_ME


本集簡介:

以現時美國總統大選嘅情況,相信好大機會由拜登當選總統。今次選情出乎大家預期,並無如民調的估計一樣出現一面倒情況,多個洲的結果非常接近,或會引發訴訟事件。

今次大選引起大量香港人之關注,新總統於對華、對港政策更是各界焦點。近年,現任總統特朗普一直大打「抗中牌」,中美關係亦持續緊張。選舉期間特朗普以此為政績而自居。一直以來,美國以《香港關係法》,給予香港在金融等領域特殊待遇。但今年七月,特朗普宣佈簽署《香港自治法》,並發布行政命令終止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到八月,美國國土安全部更加公佈,由925起,香港生產的商品出口到美國時,要標記原產地為「中國」,不可再貼「香港製造」。新總統又會否延續如此強硬的對華政策?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早前於報章撰文,表示最後無論誰勝選,未來4年的總統有無足夠魄力重建美國於國際社會影響力之外,推動更大膽的策略來減輕全球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的生產同供應,係值得留意的。他早前接受傳媒訪問,認為大選過後,美國與其他國家未來要透過實力制衡局勢。這樣拜登又有無當中嘅魄力?又做唔做到他講的制衡局勢?

陳教授會點睇未來中美關係?尤其對香港,甚至台灣有任何影響?在大國搏弈的大環境下,香港人又應該點自處?

 


2020年11月8日 - Grand Kirin IPA

 明顯嘅苦中帶甜,個味道,酒質都的確幾 Grand ;比贅沢,更贅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