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星期三

2018年2月28日本地晚餐 - The Place at Cordis Hotel

今晚是補償年三十晚 Atum 之誤的生日晚飯,The Place 的款色不算多,但出品的確很有水準,尤其中式菜餚。至於令我最難忘的是即開加拿大生蠔,實在很新鮮。生蠔其實很簡單,新鮮就好!






2018年2月26日星期一

2018年2月25日 - 高砂山廢

上次去小豆島,我認識到山廢是一種特別的釀清酒技術;今日點了這瓶高砂山廢,只可說口味大眾化,卻不算好貨色;與森國酒造「春の光」山廃・吟醸實在有差。


日劇:鋼之煉金術師(真人版)

相比《進擊的巨人》真人版,這一套實在失色得多,選擇橋段亦不是原著中最精彩的部份,實在有點失望。


2018年2月24日星期六

2018年2月24日政壇新秀訓練班 -《第六百九十三集》陳沛然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 - 公立醫院人手不足

今日講清楚:有時我們都真的要想清楚,越極力爭取的團體,有可能是打從心底最不欲爭取到的既得利益集團。

《擔任嘉賓主持第100集》

網上重溫:http://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YoungPolitican/episode/489140

「半斤八兩,做到隻積咁既樣」,現時醫護人員真是「惡搵食」,雖然薪高糧準,但長時間困在病房裏和病菌搏鬥,不停加班加班再加班,苦況實在不為外人道。

不過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時今日的「醫生荒」、「護士荒」到底是怎樣形成?有評論歸咎十幾年前的政策失誤。99年,政府因為財赤,關閉廿多間護士學校,每年護士畢業人數由大約2500人大減至500人。03年,更大幅削減醫科學生數目,即使後來亡羊補牢,重開護士學校和加開醫科學位,但培訓一個專科醫生和資深護士往往需要起碼十年。現時醫學界青黃不接,至2030年估計將會欠缺超過1 000名醫生及1600名護士。

唔好話畢業人數減,就算人手多返都要同私立醫院爭人手,有報道話,流感爆發期間,醫院只要有位都收病人,多到插針咁,內科夜更護士最嚴峻要12個人,對56個病人,萬一有咩狀況,幫邊個先?就算有助理都幫唔到幾多,聽到人都癲。

醫護人手短缺,就算硬件再好的新醫院落成也是徒然,北大嶼山醫院投入服務超過4年,近八成床位「得個擺字」,部分專科仍未開展。東涌居民慨嘆「有醫院等於沒醫院」。既然培訓人手需時,公營醫療系統還有甚麼出路?下星期就會公布財政預算案,庫房嚴重水浸,過千億盈餘又可以如何解決公營醫療系統的問題?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和我們討論公立醫院人手荒的問題。

2018年2月19日星期一

合拍:追捕

非常吳宇琛風格的電影,可能因為由福伯主演,所以成為最不惹討厭的合拍片之一。


港產:第一次不是你

這套電影是我看過葉念琛的作品之中,最佳之作。蔣家旻的演技亦跳出了大台的不知所謂,令人眼前一亮。至於,黃志強那句對白:「有那麼多早知,那不會有那麼多後悔」,自然地令我憶起一位故人;無論天各一方,多年的感情是難以取代的。

《分開了我和你,分不開我掛念你!》

作詞:林日曦
作曲:鄧智偉
編曲:葉澍暉 & Fergus Chow @ BGI
監製:鄧智偉 / 莊冬昕

我有一位浪漫新歡 你有新女伴陪伴
各有新的任務崗位 既定角色再難換
難像當初不爭氣的我們 幾多規則沒法管
天真一雙每天見面 再晚未嫌悶

忘掉甚麼分別 團聚於每天
忘掉甚麼失去 留住這思念
離別你的身體 靈魂未可中斷
餘下日子留下我留戀

存活一天一天漸趨浮華 始終簡單是你嗎
即使低溫我可記住 過去那炎夏

忘掉甚麼分別 團聚於每天
忘掉甚麼失去 留住這思念
離別你的身體 靈魂未可中斷
餘下日子留下我留戀

原來日子消逝 情分不會死
原來又想起你 仍舊那滋味
人就算不一起 還是最喜歡你
連場舊戲從來未忘記
模擬位置留下我和你

港產:空手道

的確,很多人一生也無法站上屬於自己的舞台;但更糟糕的是,很多人為了生活,而逼於無奈站上與自己意願違背的舞台。


2018年2月18日星期日

2018年2月10日及11日經濟日報A14 - 內地轉視綫洩民怨 武嚇台灣僅虛火

文章刊出後,在《 立場新聞 》及《線報 》原文轉載。


網址及刊文:http://paper.hket.com/article/2009861/%E5%85%A7%E5%9C%B0%E8%BD%89%E8%A6%96%E7%B6%AB%E6%B4%A9%E6%B0%91%E6%80%A8%20%E6%AD%A6%E5%9A%87%E5%8F%B0%E7%81%A3%E5%83%85%E8%99%9B%E7%81%AB

繼解放軍在過去一年之內,對台灣作出了26次不具威懾力的繞島巡航,迫使台灣國防部提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回應。早前,大陸鳳凰網,發起網路民調,詢問是否支援兩岸「武統」或「和統」,結果有高達92.45%網友支持「武統」,僅7.55%支持「和統」。

對台黔驢技窮 出招防逆權侵佔
武力攻台在軍方與民調一唱一和的情況下,好像已經放上了中共最高領導層的議事日程。台灣的蔡英文總統更回答:「沒有人會排除這個可能性。」究竟中方在兩岸關係停擺的情況下,為甚麼要主動挑起矛盾呢?

首先,兩岸是次關係趨於緊張,明顯在於大陸對台方面,無論是政府或是群眾也開始有點焦急。我們回顧習近平任總書記的首3年,台灣仍是由國民黨執政。即使大家心裏都清楚國民黨即將再次丟失政權,兩岸的關係仍是良好,互動頻繁。

可是當民進黨上台執政,兩岸關係除了急速降溫之外,蔡英文政府更刻意造成與大陸「零互動」空間。即使大陸對台在經濟、外交方面作出打壓,蔡英文政府也經常擺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令大陸對台黔驢技窮;對台「武嚇」重新變成對台政策的其中一個選項,但作用並非要真的要武力攻台,而是在面對民進黨或是台獨力量有可能在台灣長期執政下,必須要令台灣重新與大陸保持着一種似有還無的互動關係,迫使台灣當局一定要盡早作出反應。否則,大陸與台灣有可能長時間沒有任何正式政府檔案文件,證明仍有互動接觸。數十個寒暑之後,台灣便一如「逆權侵佔」般,得到大陸變相承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政權與國家。屆時,大陸便恨錯難返。

實現統一擺姿態 對歷史作交代
其次,習近平亦要對中共歷史作出一個正式的交代。中共自周恩來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台灣與統一問題之後,歷任領導人都有一個歷史使命,就是和平統一中國。即使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但作為領導人姿態還是要有的。

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第一個五年任期,仍有空間迴避了台灣問題,因當時他剛剛登上大位,仍未取得「黨核心」這個具有否決權的重要位置,台灣問題只能變成待議事項。直到過去兩年,習近平亦正式集大權於一身,十九大報告又23次以「強國」來形容中國及解放軍。隨着習近平第二個五年任期及新領導班子,在黨國體制下即將上任,台灣問題愈早有個軍事姿態上的處理,反而有利新領導班子,不用在往後的5年任期內為台灣問題而傷腦筋。

內地貧富懸殊加劇 恐社會炸彈
最後,從客觀的國際形勢分析,所謂「處理台獨」不但尚未可以危機來形容,十九大報告的「六個任何」,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香港。危急程度更不能與北韓核試,造成東北亞局勢緊張相比。明顯台灣問題對大陸當局來說並無迫切性。大陸現時打出一張台灣牌,極有可能是運用矛盾轉移策略,回應國內問題。因為中國雖然貴為全球第二大經體,但沿海與內陸地區貧富懸殊嚴重,北京與貴州個人可動用的流動資金,以人民幣計算便相差超過4倍。加上中等收入陷阱愈來愈明顯,具高教育水平,對社會不滿的憤怒中年與日俱增。所謂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意思即是尚未脫貧。中國國內本身就像一個壓力鍋,炒作台灣問題,正好就為這個壓力鍋提供了一個便宜的排氣活口。

撰文:葉振東中山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

延伸閱讀:2018年2月19日明報社評 - 
開放改革與全面小康  今年事關重大

【明報社評】新春佳節,人們互相道賀,就是期盼國業、家業亨通,人和政善、國泰民安。今年國家有兩場硬仗,直接影響國業家業。一是開放改革政策如何以嶄新面貌再上一台階;二是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倒數第三年,為最後一公里打下基礎。打好這兩場仗,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和香港政局,就會變得無足輕重。
總結經驗揚長避短

打好兩場硬仗
今年是開放改革政策實施40周年,如何慶祝只是敲鑼打鼓的事情,關鍵在於總結過去經驗教訓,揚長避短,開創一個新的局面。40年前文革剛結束,百業待舉,對外不開放無以吸引外資;對內不改革無以打破僵化政策,開放改革是逼出來的一條血路。背水一戰容易,因為沒有包袱,錯了重新再來,而今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牽一髮動全身,摸着石頭過河的成本太大,習近平上台後提出要重視頂層設計,通過仔細周詳的全面長遠考慮才推出改革措施,在這種情况下,開放改革下一個40年將如何開展,更形重要。

開放改革40年之所以是一個轉折點,是因為招數盡出,而且失去效力,必須有新招才能打開新的局面。中國發展成為世界工廠,是依靠廉價勞動力,以及犧牲環保換回來的資金積累,而今向高科技和資金密集的創新產業轉型,對政府和民間企業都是重大考驗,今年將會推出放寬外資持股內地金融業比例,以及原油期貨和礦鐵石期貨市場開通等等政策,就不能依靠過去減稅等簡單的優惠措施、開設免地價開發區的管理手段。過去技術與資金都匱乏,而今科技能力在很多領域都已經領先,資金實力雄厚,同樣是引進外資,但做法則改成籌集資金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國家的角色和管理手段也必須推陳出新。

開放改革40年,是思想轉變的40年,撫今追昔,變化是太大和太快,但時代不容許我們停下腳步。然而,很多政府的政策與規定,都還在一放就活、活了就亂、亂了再管、一管就死的怪圈中兜兜轉轉。中央三番四次提出政府要轉型成服務型政府,但到了地方還是走樣變形,無法貫徹落實。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改革成服務型政府,應該趁今年有一個較大的變化。

地方政府今年還要承擔的重點,就是為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攻堅,習近平提出的要求是一諾千金,必須在2020年完成目標,而且不能落下一個人、一個少數民族。而小康社會的標準也變了,過去以純經濟指標來衡量,而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地方政府的挑戰還有財政管理的變化。

以廣東省為例,今年財政預算中,提高和保障民生水準的支出增長達到32.1%,振興鄉村的支出增長達到125.9%。過去政府對低收入群體的欠債太多,特別是對農村的公共服務乏善足陳。而今提出要共同富裕,對農村的公共服務,要跟城市的標準一體化,而在城市則要對進城務工的群體,提供跟城市戶口群體的均等服務,還有教育方面的投入,9年義務教育要向12年義務教育推進,難度極大,很多地方讓初中生升讀高中,卻是80人一班,教育質量下降,福利、醫療服務等在物價上漲的情况下也是不進則退,在在都需要政府撥款解決。

讓地方政府為難的是,國家稅制改革,以增值稅代替營業稅,將地方政府的收益大幅上調中央,而很多地方政府過分依賴房地產業,則由於有泡沫可能帶來金融風險,必須遏抑房價,但有關稅收大幅下降,嚴重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這些結構性的問題,都會影響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水平與質量。

外交兩岸沸沸揚揚

關鍵管好大局

開放改革與小康社會兩個主題,是互為表裏的唇齒關係,國家雖然實施市場經濟,但政府無形的手還是起到關鍵的作用,頂層設計出現問題,影響無遠弗屆,之所以說是硬仗,就是輸不起的仗。

外交、兩岸和香港局勢,也會影響全局。中國對大國外交十分重視,其中對美國尤甚,因為國際上對中國的合作態度,對一帶一路的響應程度,都要看美國的眼色,特朗普上任一年多,在經貿、軍事方面到處點火,就朝核問題向中國層層加壓,但有利的因素是全球經濟復蘇速度加快,很多矛盾也會被經濟發展所掩蓋,而且中國對美國政策積極靈活,楊潔篪已經5次到美國跟特朗普溝通,將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先化解,中美關係今年雖然還會磕磕碰碰,但不會有更壞的消息。外界關心的是重新設置專管外交的副總理,如何管好外交促進內部發展,成為關鍵。

兩岸關係在美國的慫恿下,今年或會每况愈下,北京方面會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應對措施,民進黨也會主動或被動地有所反制,但政治上的陳腔濫調還不至於影響大局,內地經濟如果繼續以較高速發展,很多矛盾也會因而降低影響。


外交和兩岸形勢在表面上看,雖然會鬧得沸沸揚揚,但關鍵是內地的大局,只要中央能夠把控好大局,其他就會變成局部,反之,外來因素會因為內在因素出亂子而趁機鬧騰。中國今年要做好開放改革和小康社會兩件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2018年2月18日 -朝日 Clear Black

泡沫豐富,而且有陣炭烤的甜味,頗適合女士口味。


韓劇:與神同行

有誰一任平生,可以不拖不欠?漫漫長夜,想起那誰的人面?想到疲倦的人間,不再少年!


日劇:關源之戰

以石原三成的信念來演譯「正義」,可惜在亂世「正義」與「利益」往往拉上關係,而且最後定斷的往往是勝利者。


2018年2月17日星期六

2018年2月17日開年之啤 - 木內酒造常陸野貓頭鷹 Daidai Ale

多了蜜柑橘皮的苦澀,反而多了一份特別的清香,先苦後甜,不錯!




韓劇:逆權公民

逆權三部曲全看了!這一部尖節奏是時明快。較逆權司權最大的分別在於,逆權司權最後才表達吾道不孤;這一部一開始便表達官逼民反,逆權公民根本就不是一小撮人,而是大多數!


日劇:忍者之國

本來以為是一套不用動腦筋的電影,直至有一幕的「漸變」,才發現弱肉強食、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忍人之所不能忍的虎狼之虎,原來是暗指現在的日本上班族。


2018年2月17日政壇新秀訓練班 -《第六百九十二集》新春特輯


網上重溫:http://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YoungPolitican/episode/488016

2018年2月15日星期四

2018年2月15日本地晚餐 - 馬鞍山鞍駿街1號馬鞍山中心地下A03號鋪《Munch Now》

今年摯愛生日,碰上是大年三十晚,原先預訂了 K11 的Atum Restaurant為Candy慶祝,順道兩小口子團年。豈料年二十九才收到餐廳電話表示提早收爐,取消所有晚市預訂。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還好馬鞍山還有Munch Now。早前其實已經試過他的午餐,實在非常一般。沒想過晚餐反而頗有驚喜。Starter 南非生蠔非常新鮮甜美,五成熟牛小排、牛柳恰到好處,而且價錢公道,值得推介。


2018年2月13日星期二

2018年2月13日 - 內地轉視綫洩民怨,武嚇台灣僅虛火


網址及刊文:http://linepost.hk/?uid=23102.0.0.0

繼解放軍在過去一年之內, 對台灣作出了二十六次不具威懾力的繞島巡航, 迫使台灣國防部提出「濱海決勝、 灘岸殲敵」的回應, 早前, 大陸鳳凰網則發起網路民調, 詢問是否支持兩岸「武統」或「和統」, 結果有高達 92.45% 網友支持「武統」, 7.55% 支持「和統」。

對台黔驢技窮, 出招防逆權侵佔
武力攻台在軍方與民調一唱一和的情況下, 好像已經放上了中共最高領導層的議事日程。 台灣的蔡英文總統更回答: 「沒有人會排除這個可能性」。 究竟中方在兩岸關係停擺的情況下, 為甚麼要主動挑起矛盾呢?

首先, 兩岸是次關係趨於緊張, 明顯在於大陸對台方面, 無論是政府或是群眾也開始有點焦急。 我們回顧習近平任總書記的首三年, 台灣仍是由國民黨執政, 即使大家心裏都清楚國民黨即將再次丟失政權, 兩岸的關係仍是良好, 互動頻繁。

可是當民進黨上台執政, 兩岸關係除了急速降溫之外, 蔡英文政府更刻意造成與大陸「零互動」空間。 即使大陸對台在經濟、 外交方面作出打壓, 蔡英文政府也經常擺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 令大陸對台黔驢技窮。 對台「武嚇」重新變成對台政策的其中一個選項, 但作用並非真的要武力攻台, 而是面對民進黨或是台獨力量有可能在台灣長期執政, 必須要令台灣重新與大陸保持着一種似有還無的互動關係, 迫使台灣當局一定要盡早作出反應; 否則, 大陸與台灣有可能長時間沒有任何正式政府檔案文件證明仍有互動接觸, 數十個寒暑之後, 台灣便一如「逆權侵佔」般, 得到大陸變相承認為一個獨立政權與國家。 屆時, 大陸便恨錯難返。

實現統一擺姿態, 對歷史作交代
其次, 習近平亦要對中共歷史作出一個正式的交代。 中共自周恩來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台灣與統一問題之後, 歷任領導人都有一個歷史使命, 就是和平統一中國。 即使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 這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但作為領導人姿態還是要有的。

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第一個五年任期, 仍有空間迴避了台灣問題, 因當時他剛剛登上大位, 仍未取得「黨核心」這個具有否決權的重要位置, 台灣問題只能變成待議事項; 直到過去兩年, 習近平正式集大權於一身, 十九大報告又二十三次以「強國」來形容中國及解放軍。 隨着習近平第二個五年任期及新領導班子在黨國體制下即將上任, 台灣問題愈早有個軍事姿態上的處理, 反而有利新領導班子, 不用在往後的五年任期內為台灣問題而傷腦筋。

內地貧富懸殊加劇, 恐社會炸彈
最後, 從客觀的國際形勢分析, 所謂「處理台獨」不但尚未可以危機來形容, 十九大報告的「六個任何」, 其實是項莊舞劍, 意在香港, 危急程度更不能與北韓核試造成東北亞局勢緊張相比。 明顯台灣問題對大陸當局來說並無迫切性。 大陸現時打出一張台灣牌, 極有可能是運用矛盾轉移策略, 回應國內問題。

因為中國雖然貴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但沿海與內陸地區貧富懸殊嚴重, 北京與貴州個人可動用的流動資金, 以人民幣計算便相差超過四倍。 加上中等收入陷阱愈來愈明顯, 具高教育水平、 對社會不滿的憤怒中年與日俱增。 所謂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意思即是尚未脫貧。

中國國內本身就像一個壓力鍋, 炒作台灣問題, 正好就為這個壓力鍋提供了一個便宜的排氣活口。

原載: 《香港經濟日報》

2018年2月11日星期日

2018年2月11日 - 不惑之年,閃耀人生!

這個世界,所有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我以前認為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去跑步,沒想過岳父過身之後月餘,我變得更加緊張健康。在2017年2月27日試跑了第一個4公里之後,慢慢練習,不足一年我已可以參加人生第一次10公里賽,每公里平均6:41秒。我是喜歡挑戰自己的。


2018年2月10日星期六

2018年2月10日政壇新秀訓練班 -《第六百九十一集》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青年宿舍

今日講清楚:迄今,我們的政府好像仍未弄清楚,我們是想讓年青人「安居置業」,還是「安居樂業」,若是安居樂業,那配套政策便不可能只是「居住」一項。


節目重溫:http://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YoungPolitican/episode/486687

等,寂寞到夜深……唉!相信等待青年宿舍落成,都等到大家變中年人,等居屋又等到入息超晒額,想買以前那些夾屋、綠置居咩,又唔係你想買就有架,睇彩數啦﹗私樓價日日破頂,肯入到去新界入啲買,都要成萬幾元,租金同供樓一樣咁貴,燈油火焟…..嗱,咁多位又梗係覺得我好灰嘞?香港後生一代可能真係咁灰架﹗

2011
年,時任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提出會積極協助非政府機構興建青年宿舍,提供租金不多於市值六成(以2017年來說即是$2000)的宿位予年輕人。等了七年,上個月終於有第二個項目-元朗馬田壆的青年宿舍進入撥款事宜討論。成日等,人生到底有幾多個七年?

不過,等到又如何,即使所有項目全部落成,加起來的宿位也只有大約3,000 ,對於幾十萬的青年又幫到甚麼忙?說好的「積極協助」不是口號又是甚麼?

青少年初踏進社會大學,收入微薄,私樓太貴買不起;租金太貴租不起;居屋也抽不到;轉投公屋為希望,卻被標籤上「廢青」的稱號,被社會人士指指點點,神奇的是,大家卻看不到青年政策的失敗。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到77次「青年」,又邀請青年加入事務委員會,推行「三業三政」,但連青年人最基本的安居問題都解決不到。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和我們一起談談青年宿舍。

2018年2月10日 - 炒作台灣問題項莊舞劍


網址及刊文:https://www.thestandnews.com/%E5%8F%B0%E7%81%A3/%E7%82%92%E4%BD%9C%E5%8F%B0%E7%81%A3%E5%95%8F%E9%A1%8C%E9%A0%85%E8%8E%8A%E8%88%9E%E5%8A%8D/

繼解放軍在過去一年之內,對台灣作出了26次不具威懾力的繞島巡航,迫使台灣國防部提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回應。早前,大陸鳳凰網,發起網路民調,詢問是否支援兩岸「武統」或「和統」,結果有高達92.45%網友支持「武統」,僅7.55%支持「和統」。

武力攻台在軍方與民調一唱一和的情況下,好像已經放上了中共最高領導層的議事日程。台灣的蔡英文總統更回答:「沒有人會排除這個可能性。」究竟中方在兩岸關係停擺的情況下,為甚麼要主動挑起矛盾呢?

首先,兩岸是次關係趨於緊張,明顯在於大陸對台方面,無論是政府或是群眾也開始有點焦急。我們回顧習近平任總書記的首3年,台灣仍是由國民黨執政。即使大家心裏都清楚國民黨即將再次丟失政權,兩岸的關係仍是良好,互動頻繁。
可是當民進黨上台執政,兩岸關係除了急速降溫之外,蔡英文政府更刻意造成與大陸「零互動」空間。即使大陸對台在經濟、外交方面作出打壓,蔡英文政府也經常擺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令大陸對台黔驢技窮;對台「武嚇」重新變成對台政策的其中一個選項,但作用並非要真的要武力攻台,而是在面對民進黨或是台獨力量有可能在台灣長期執政下,必須要令台灣重新與大陸保持着一種似有還無的互動關係,迫使台灣當局一定要盡早作出反應。否則,大陸與台灣有可能長時間沒有任何正式政府檔案文件,證明仍有互動接觸。數十個寒暑之後,台灣便一如「逆權侵佔」般,得到大陸變相承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政權與國家。屆時,大陸便恨錯難返。

其次,習近平亦要對中共歷史作出一個正式的交代。中共自周恩來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台灣與統一問題之後,歷任領導人都有一個歷史使命,就是和平統一中國。即使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但作為領導人姿態還是要有的。

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第一個五年任期,仍有空間迴避了台灣問題,因當時他剛剛登上大位,仍未取得「黨核心」這個具有否決權的重要位置,台灣問題只能變成待議事項。直到過去兩年,習近平亦正式集大權於一身,十九大報告又23次以「強國」來形容中國及解放軍。隨着習近平第二個五年任期及新領導班子,在黨國體制下即將上任,台灣問題愈早有個軍事姿態上的處理,反而有利新領導班子,不用在往後的5年任期內為台灣問題而傷腦筋。

最後,從客觀的國際形勢分析,所謂「處理台獨」不但尚未可以危機來形容,十九大報告的「六個任何」,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香港。危急程度更不能與北韓核試,造成東北亞局勢緊張相比。明顯台灣問題對大陸當局來說並無迫切性。大陸現時打出一張台灣牌,極有可能是運用矛盾轉移策略,回應國內問題。因為中國雖然貴為全球第二大經體,但沿海與內陸地區貧富懸殊嚴重,北京與貴州個人可動用的流動資金,以人民幣計算便相差超過4倍。加上中等收入陷阱愈來愈明顯,具高教育水平,對社會不滿的憤怒中年與日俱增。所謂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意思即是尚未脫貧。中國國內本身就像一個壓力鍋,炒作台灣問題,正好就為這個壓力鍋提供了一個便宜的排氣活口。

原刊於經濟日報

2018年2月7日星期三

2018年2月7日- Offley Tawny Port

從前這瓶飲煮佳宜,廚師推介的砵酒,要在澳門才能買到,現在在「價真棧」也可以買到,而且價錢便宜,讓我有機會再嚐到這份陳香甜味。


2018年2月4日星期日

外劇:戰雲密報

梅麗史翠普與湯漢斯的演技當然是精彩,但劇中透視出‘第四權’值得人尊重的原因,就是在應該的時候,報導了應該報導的事。當中有三句對白非常發人深省,很值得現在‘吹水當新聞’,又或者‘問左D阿媽係女人’的新聞從業員反省。

「維護出版權利的唯一方式,就是出版這些內容。」

「新聞是服務於被統治者,而不是服務於統治者。

「充份發揮媒體在我們民主體制中的作用。」



2018年2月3日星期六

外劇:三個小生去送殯

說謊:是善意?還是為了逃避責任?

執著:是不甘?還是為了大局著想?

2018年2月3日政壇新季訓練班《第六百九十集》莫嘉嫻 (民協前主席) - 政黨輪替

今日講清楚:2018年一月天大研究院報告(節錄)葉振東博士

反對派初選對311的補選極有啟示作用,首先是參與的投票人數,主辦方民主動力原估算有8000人投票,結果卻是25000人投票,超額是預期的三倍,這是傳統反對派在選舉預計上較大落差的一次,反映傳統反對派對民意的掌控,已經大不如前。第二就是在支持反對派的投票者當中,激進反對派的支持者,首次大幅超越傳統溫和的反對派。當中尤其以實體投票,結果非常清晰。在新界東,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打著‘抗融合、拒赤化、本土優先’ 的新民主同盟范國威,實體投票有59.45%,比溫和反對派工黨的22.47%,大幅拋離36.98%。若加上張秀賢的18.08%,激進反對派在新界東的票數份額竟高達77.53%。比較九龍西的情況就更加一面倒,姚松炎的實體得票,個人已奪78.83%。傳統反對派,在九龍西的深水埗及九龍城紮根多年,擁有多名區議員的民協馮檢基;及民主黨的袁海文加起來的總得票份額才僅僅超過21%。兩區數字反映了每五名支持反對派的選民中,有接近四名是傾向激進路線。反對派支持者的選民素質,在過去在歷次政治事件的衝擊當中,明顯已出現了本質上的改變。




一場接力賽必須有人接棒才能「長跑長有」,如果接力棒一直被握著在同一個人手上,其他隊友只能在旁邊陪跑,跑到識飛都無用啦。上個月,馮檢基代表民協出選九龍西民主派初選,宣布他參選的貼文一出,有129個留言,當中只有一個人支持他參選,大多批評他戀棧權位,不肯交棒。

民協前主席、中生代莫嘉嫻更因為馮檢基堅持出選九西補選而退黨。世代輪替的問問其實不止出現在民協,民主黨也一直被批評有「大佬文化」,決策由幾個最高領導層說了算,年輕黨員沒有話語權。黃之鋒亦曾批評香港老人政治的情況嚴重,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老面孔,政治無法更新。

不止政黨,整個社會亦出現世代之爭,年輕一代不滿社會發展欠缺新思維,亦批評泛民多年來不思進取,遇到DQ事件、修改議事規則和一地兩檢,投了反對票後甚麼也做不到,最後又只懂高呼「守住關鍵幾多席」,最終被年輕一代離棄。面對世代路線之爭,香港人的民主派到底都如何回應?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民協前主席莫嘉嫻一起討論香港人政治的世代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