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8日星期日

2018年2月10日及11日經濟日報A14 - 內地轉視綫洩民怨 武嚇台灣僅虛火

文章刊出後,在《 立場新聞 》及《線報 》原文轉載。


網址及刊文:http://paper.hket.com/article/2009861/%E5%85%A7%E5%9C%B0%E8%BD%89%E8%A6%96%E7%B6%AB%E6%B4%A9%E6%B0%91%E6%80%A8%20%E6%AD%A6%E5%9A%87%E5%8F%B0%E7%81%A3%E5%83%85%E8%99%9B%E7%81%AB

繼解放軍在過去一年之內,對台灣作出了26次不具威懾力的繞島巡航,迫使台灣國防部提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回應。早前,大陸鳳凰網,發起網路民調,詢問是否支援兩岸「武統」或「和統」,結果有高達92.45%網友支持「武統」,僅7.55%支持「和統」。

對台黔驢技窮 出招防逆權侵佔
武力攻台在軍方與民調一唱一和的情況下,好像已經放上了中共最高領導層的議事日程。台灣的蔡英文總統更回答:「沒有人會排除這個可能性。」究竟中方在兩岸關係停擺的情況下,為甚麼要主動挑起矛盾呢?

首先,兩岸是次關係趨於緊張,明顯在於大陸對台方面,無論是政府或是群眾也開始有點焦急。我們回顧習近平任總書記的首3年,台灣仍是由國民黨執政。即使大家心裏都清楚國民黨即將再次丟失政權,兩岸的關係仍是良好,互動頻繁。

可是當民進黨上台執政,兩岸關係除了急速降溫之外,蔡英文政府更刻意造成與大陸「零互動」空間。即使大陸對台在經濟、外交方面作出打壓,蔡英文政府也經常擺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令大陸對台黔驢技窮;對台「武嚇」重新變成對台政策的其中一個選項,但作用並非要真的要武力攻台,而是在面對民進黨或是台獨力量有可能在台灣長期執政下,必須要令台灣重新與大陸保持着一種似有還無的互動關係,迫使台灣當局一定要盡早作出反應。否則,大陸與台灣有可能長時間沒有任何正式政府檔案文件,證明仍有互動接觸。數十個寒暑之後,台灣便一如「逆權侵佔」般,得到大陸變相承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政權與國家。屆時,大陸便恨錯難返。

實現統一擺姿態 對歷史作交代
其次,習近平亦要對中共歷史作出一個正式的交代。中共自周恩來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台灣與統一問題之後,歷任領導人都有一個歷史使命,就是和平統一中國。即使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但作為領導人姿態還是要有的。

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第一個五年任期,仍有空間迴避了台灣問題,因當時他剛剛登上大位,仍未取得「黨核心」這個具有否決權的重要位置,台灣問題只能變成待議事項。直到過去兩年,習近平亦正式集大權於一身,十九大報告又23次以「強國」來形容中國及解放軍。隨着習近平第二個五年任期及新領導班子,在黨國體制下即將上任,台灣問題愈早有個軍事姿態上的處理,反而有利新領導班子,不用在往後的5年任期內為台灣問題而傷腦筋。

內地貧富懸殊加劇 恐社會炸彈
最後,從客觀的國際形勢分析,所謂「處理台獨」不但尚未可以危機來形容,十九大報告的「六個任何」,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香港。危急程度更不能與北韓核試,造成東北亞局勢緊張相比。明顯台灣問題對大陸當局來說並無迫切性。大陸現時打出一張台灣牌,極有可能是運用矛盾轉移策略,回應國內問題。因為中國雖然貴為全球第二大經體,但沿海與內陸地區貧富懸殊嚴重,北京與貴州個人可動用的流動資金,以人民幣計算便相差超過4倍。加上中等收入陷阱愈來愈明顯,具高教育水平,對社會不滿的憤怒中年與日俱增。所謂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意思即是尚未脫貧。中國國內本身就像一個壓力鍋,炒作台灣問題,正好就為這個壓力鍋提供了一個便宜的排氣活口。

撰文:葉振東中山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

延伸閱讀:2018年2月19日明報社評 - 
開放改革與全面小康  今年事關重大

【明報社評】新春佳節,人們互相道賀,就是期盼國業、家業亨通,人和政善、國泰民安。今年國家有兩場硬仗,直接影響國業家業。一是開放改革政策如何以嶄新面貌再上一台階;二是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倒數第三年,為最後一公里打下基礎。打好這兩場仗,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和香港政局,就會變得無足輕重。
總結經驗揚長避短

打好兩場硬仗
今年是開放改革政策實施40周年,如何慶祝只是敲鑼打鼓的事情,關鍵在於總結過去經驗教訓,揚長避短,開創一個新的局面。40年前文革剛結束,百業待舉,對外不開放無以吸引外資;對內不改革無以打破僵化政策,開放改革是逼出來的一條血路。背水一戰容易,因為沒有包袱,錯了重新再來,而今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牽一髮動全身,摸着石頭過河的成本太大,習近平上台後提出要重視頂層設計,通過仔細周詳的全面長遠考慮才推出改革措施,在這種情况下,開放改革下一個40年將如何開展,更形重要。

開放改革40年之所以是一個轉折點,是因為招數盡出,而且失去效力,必須有新招才能打開新的局面。中國發展成為世界工廠,是依靠廉價勞動力,以及犧牲環保換回來的資金積累,而今向高科技和資金密集的創新產業轉型,對政府和民間企業都是重大考驗,今年將會推出放寬外資持股內地金融業比例,以及原油期貨和礦鐵石期貨市場開通等等政策,就不能依靠過去減稅等簡單的優惠措施、開設免地價開發區的管理手段。過去技術與資金都匱乏,而今科技能力在很多領域都已經領先,資金實力雄厚,同樣是引進外資,但做法則改成籌集資金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國家的角色和管理手段也必須推陳出新。

開放改革40年,是思想轉變的40年,撫今追昔,變化是太大和太快,但時代不容許我們停下腳步。然而,很多政府的政策與規定,都還在一放就活、活了就亂、亂了再管、一管就死的怪圈中兜兜轉轉。中央三番四次提出政府要轉型成服務型政府,但到了地方還是走樣變形,無法貫徹落實。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改革成服務型政府,應該趁今年有一個較大的變化。

地方政府今年還要承擔的重點,就是為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攻堅,習近平提出的要求是一諾千金,必須在2020年完成目標,而且不能落下一個人、一個少數民族。而小康社會的標準也變了,過去以純經濟指標來衡量,而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地方政府的挑戰還有財政管理的變化。

以廣東省為例,今年財政預算中,提高和保障民生水準的支出增長達到32.1%,振興鄉村的支出增長達到125.9%。過去政府對低收入群體的欠債太多,特別是對農村的公共服務乏善足陳。而今提出要共同富裕,對農村的公共服務,要跟城市的標準一體化,而在城市則要對進城務工的群體,提供跟城市戶口群體的均等服務,還有教育方面的投入,9年義務教育要向12年義務教育推進,難度極大,很多地方讓初中生升讀高中,卻是80人一班,教育質量下降,福利、醫療服務等在物價上漲的情况下也是不進則退,在在都需要政府撥款解決。

讓地方政府為難的是,國家稅制改革,以增值稅代替營業稅,將地方政府的收益大幅上調中央,而很多地方政府過分依賴房地產業,則由於有泡沫可能帶來金融風險,必須遏抑房價,但有關稅收大幅下降,嚴重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這些結構性的問題,都會影響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水平與質量。

外交兩岸沸沸揚揚

關鍵管好大局

開放改革與小康社會兩個主題,是互為表裏的唇齒關係,國家雖然實施市場經濟,但政府無形的手還是起到關鍵的作用,頂層設計出現問題,影響無遠弗屆,之所以說是硬仗,就是輸不起的仗。

外交、兩岸和香港局勢,也會影響全局。中國對大國外交十分重視,其中對美國尤甚,因為國際上對中國的合作態度,對一帶一路的響應程度,都要看美國的眼色,特朗普上任一年多,在經貿、軍事方面到處點火,就朝核問題向中國層層加壓,但有利的因素是全球經濟復蘇速度加快,很多矛盾也會被經濟發展所掩蓋,而且中國對美國政策積極靈活,楊潔篪已經5次到美國跟特朗普溝通,將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先化解,中美關係今年雖然還會磕磕碰碰,但不會有更壞的消息。外界關心的是重新設置專管外交的副總理,如何管好外交促進內部發展,成為關鍵。

兩岸關係在美國的慫恿下,今年或會每况愈下,北京方面會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應對措施,民進黨也會主動或被動地有所反制,但政治上的陳腔濫調還不至於影響大局,內地經濟如果繼續以較高速發展,很多矛盾也會因而降低影響。


外交和兩岸形勢在表面上看,雖然會鬧得沸沸揚揚,但關鍵是內地的大局,只要中央能夠把控好大局,其他就會變成局部,反之,外來因素會因為內在因素出亂子而趁機鬧騰。中國今年要做好開放改革和小康社會兩件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