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星期二

2020年7月25日 - 《第六十八集》楊全盛先生(香港電競總會會長):香港電競發展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695940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x9c2EA-Kk&t=2s

本集簡介:

電競是指電子遊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運動,相關產業鏈在全球衍生龐大商機。數碼港早年發表的《推動香港電競發展運動》報告指,本港有超過30萬名電競玩家,逾半為1821歲年青人。

年初疫情爆發、實體活動減少,有本地電競館開拓線上賽事平台賺取收益。疫情也帶動「宅經濟」商機,例如有本地代理的電競遊戲及硬件商品銷量較去年錄得雙位數增幅。疫情下,電競業能否成為年青人新出路?

電競將成為2022年亞運競技項目。正當區內各國加速發展產業,香港卻被批評起步遲。雖然本港擁有一所全亞洲最大型的綜合電競館,也有不少在海外獲獎的電競隊,惟產業單一化、選手缺乏退役後保障等都減低年青人投身意欲。反觀亞洲電競龍頭南韓,政府建立職業選手註冊制度與勞工法例保障,聯賽也帶動旅遊經濟,電競產業鏈相當成熟。

此外,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撰文指,近月實施的「港區國安法」損害網絡用戶私隱和言論自由,增加網禁風險、國際科企或減少在港投資。近月多個外國虛擬專用網絡供應商關閉在港伺服器,會否對業界發展構成隱憂?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嘉賓香港電競總會會長楊全盛先生曾表明歡迎國安法實施,究竟他對與互聯網唇齒相依的電競業前景有何看法?曾經明言要將電競推到上奧運的他,認為香港有否足夠條件建立健全電競產業鏈,讓年青人大展拳腳?他認為電競業要「升呢」追趕區內國家水平,政府除了「貨金」資助,創科政策該如何配合?

有請 楊先生!


2020年7月27日 - 麻辣鴨血牛筋丸湯山藥麵,配金菇

早幾天,吃了即食的台式麻辣鴨血,卻覺湯頭非常好,就這樣倒掉實在非常可惜。所以就留下來,昨晚加了幾粿大埔振興牛筋丸,還有金菇,弄一碗麵來吃,仍然是非常有台味呢,很好吃!


2020年7月27日本地下午茶:深水埗汝州街186號地舖《新香園》烘底蛋牛治

疫情過後,不知道這些小店是否還可以撐下去;惜緣驅使下,讓我坐下叫了一份蛋牛治,這是老香港的味道,但願人長久呢!


2020年7月27日本地午餐:深水埗荔枝角道311號《白布烏冬》

網評這所友人的小店名過其實,但一嚐後,我覺得咖哩沾麵其實做得相當出色,白布烏冬面積太大,最大的問題是難以入味,及極易膩口,但這裡的白布烏冬完全沒有這個問題,而且雞肉輕煎過之後,非常鮮味,而且有咬口。我相冷烏冬應該很適合炎夏品嘗。

2020年7月21日星期二

2020年7月22日 - 抗疫揭示:施政無力總有因


網址及刊文:http://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E6%8A%97%E7%96%AB%E6%8F%AD%E7%A4%BA-%E6%96%BD%E6%94%BF%E7%84%A1%E5%8A%9B%E7%B8%BD%E6%9C%89%E5%9B%A0/

第三波新型肺炎在香港接近失控式爆發,政府在715日零晨開始,再次收緊限聚令人數上限,食肄晚上六時後只許外賣。貿發局亦宣佈,原定上週三起舉行的香港書展和本月三個活動延期舉行,直至另行通知。面對疫情忽高忽低的情況,香港肯定會繼2003沙士之後,再次陷入百業蕭條,還會出現較2003年更差的情況。面對這種厄運,我們不能簡單地推說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受全球經濟停擺影響,所以難以獨善其身,作為結論。這只是「肉食者」進一步自我證實「不作為」的官腔罷了!

經濟嚴重單一,沒有居安思危
首先,香港的產業結構過於單一,勞動人口高度集中在第三產業,即金融服務業一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早在2003年之前,香港的勞動人口中已經有高達九成以上的人口,是以靠金融服務業手維生。這種以買家消費主導的市場,而非本地社會需要的經濟結構早已為人咎病。有見及此,當年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便提出產業轉型,並有數碼港、中藥港及鮮花港等建議。到後來2009時值金融海嘯之時,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又提出六項優勢產業,包括:教育產業、醫療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環保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目的都是要改變香港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的情況。

可是,兩位特首的建議方興未艾,便無以為繼,最大原因是2004年的自由行政策,吞噬了他們的豪情壯志。自由行無疑令香港的經濟快速復蘇,令市民從新浸淫在經濟繁榮的美好生活之中;但從辯證法的角度分析,這卻是飲鴆止渴的一片糖衣毒藥。我們翻查政府的資料發現2002 年至 2012 年間,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增長了 105%;建築及工程活動更誇張地大增了181%。筆者相信2022年的最新資料反映,數位只會進上步攀升。

而根據香港便覽2018年第4季數字顯示,390萬勞動人口中,屬於第二產業的的製造業只占2.2%勞動人口,第一產業漁農業,需要連同其他行業,才占0.5%勞動人口,在統計學上是接近不能量度的水準。即第三產業的勞動人口,占了97.3%。這反映香港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非但沒有從2003年之後得到改善,反而是進一步擴大,當個別主要經濟體出現危機時,香港已經極難維持,這個以買家消費主導的經濟結構,更何況現時是全球150多個國家,所有主要經濟體都受到新型肺炎影響,而接近癱瘓呢?君不見即使在政府的保就業計畫之下,航空、旅遊、餐飲、零售以至背後的批發業仍陸續出現收縮,甚至步向結業,這正正反映了我們的政府,過去並沒有居安思危!

離地施政,不理解中小企運作特質
其次,就是香港的企業當中,占98%是屬於中小企業,占331000家。這批中小企業大部份從事金融服務業,在去年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政治風波中已經陷於業務停頓。直至區議會選舉之後,不少老闆以為社會氣氛轉趨平靜,而把僅有的資金再作投資,從新裝潢,希望在今年追回業績,豈料一場新型肺炎,令他們的好夢成空;農曆年假,復活節假期等消費旺秀已經泡湯。當大家以為疫情稍竭,經濟活動有望恢復的時候,第三波疫情又在暑假突襲中小企;要知道中小企的運作模式,是極難局部復工,尤其是餐飲服務業,大部份是「要不全開,要不全關」的零和商業模式;他們是極難配合政府,只許部份時間營運的要求,而陷入「賠錢做生意」的局面。筆者極難相信一所中小企,可以長達一年,在接近沒有生意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繼續經營下去。早前政府公佈的失業人數已創九年新高,筆者相信肯定會進一步上升,在結業潮下,個別中小企老闆向筆者表示,認為失業率年底前超越沙士期間的7%,明顯並非危言聳聽。

尾大不掉的法定機構
第三,所謂的小政府思維,造成了法定機構尾大不掉的霸權局面,未能協助政府施政,急民之所急。港英時代為了減輕政府的長遠負擔,而成立了不少獨立管理運作的法定機構,政府對他們只有監督權,而無管理管。令到政府在面對危機時,敵人往往在自己陣營之內,經常落後於形勢。筆者非常記得20034月,當時筆者是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總幹事,因沙士關係,代表過萬中小企與時任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交涉,要求押後或取消當年全球最大的玩具與家品展;後來唐英年只給予中小企們多一日時間考慮參展,觸發412日香港史上罕有的「老闆大遊行」,人潮包圍整所會展。事後,我們才知道工商及科技局,即使明知當年展覽人數不足四萬,即不足十份之一,也無權下令要求貿發局,因應疫情而押後或取消展覽,甚至貿發局極不合理的「優先參展權」,工商及科技局也不能更改。

時至今日,問題變得更為尖銳,不少法定機構總裁年薪遠較特首為高,同時機構亦變得更為不能撼動。例如:新型肺炎的病毒測試試劑,在內地早已降至不足$10元一劑,因此可以大量進行普查,但使用與否,全憑醫管局決定。又例如:青年失業率在畢業季節之後,極有可能高達三成,政府有意鼓勵青年在待業期間,參與政府的升級轉型增值課程,務求達到投資未來,以便經濟環境改善的時候,可以儘快恢復生產動力。但原來相關的計畫是由雇員再培訓局決定。明顯政府即使有良好意願,對這類法定機構完全是黔驢技窮。相比之下,貿發局今次在最後關頭叫停展覽,已經是:遲停,好過無停!

政府從前既沒有居安思危,又不明白行業特點,更無力管理法定機構。唯有在全民派一萬元的甜頭之下,以空間換時間,儘快理順這類施政與行政盲點,勿讓市民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才可以領取表格,而非得到適切的援助。若一所座擁萬億儲備的城市,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政府竟然無法做到安民的效果,這不但是肉食者鄙,更是人類公共行政與政治學上的笑話!





2020年7月18日 -《第六十七集》冼雅琳老師(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DSE放榜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 家長、老師如何幫助 DSE 考生?》,原先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694675

Youtube 頻道:https://youtu.be/lUPFGOF6Bh8

本集簡介:

考評局將會喺下星期三公布今屆中學文憑試成績,考生感到緊張亦不足為奇。過去一年,香港先後經歷社會風波同肺炎疫情,停課同網上教學令學生嘅溫習進度大受干擾,而語文科口試亦因為疫情嚴重而被取消。  喺調整語文科評核比重後,同學需重新適應評分標準的改變,溫習壓力亦隨之加重。  另外,喺考試期間,歷史科亦因為政治爭議而要取消試題。對有應考歷史科嘅學生來講,最終考試成績嘅不確定因素上升,亦嚴重影響應考其他科時嘅心理準備。

近日青協公布有關「文憑試考生壓力狀況」嘅調查結果,在受訪的538名應屆考生中,有大約六成表示「對自己的期望」係最為影響文憑試表現的因素,其次係「因疫情令學習支援減少」及「社會氣氛」。另外,有超過5成嘅受訪者表示放榜壓力達最高水平嘅級別,是自2012年首屆文憑試以來最高。究竟家長、老師可以如何幫助他們?

除咗本地升學,亦有唔少學生或家長會考慮以文憑試成績報讀海外大專校。 近年香港嘅政治環境促使更多人有到海外升學同移民嘅念頭,近日亦有國家願意放寬香港人喺海外升學同定居嘅簽證要求,到底呢輪嘅人口外流會維持幾耐,對香港嘅未來發展會有幾大影響?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曾建議同學主動了解收生課程嘅入學門檻,並且要作兩手準備,因應科目評分標準調整而更改升學計畫。今日嘅嘉賓有豐富嘅升學輔導工作經驗,會點睇今次疫情嘅影響? 同埋有無更多建議俾到考生?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請嚟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 冼雅琳 同各位傾傾。

有請冼雅琳老師

2020年7月22日本地午餐:大角咀利得街52號地下《金所》拳蠔

一直很想支持下友人的小店,當然我也是喜歡吃蠔的,這裡的吉列拳蠔碩大,而蠔仍然非常Juicy;虎蝦大得驚人,完全物超所值,非常值得推介。


2020年7月20日星期一

2020年7月20日 - 澤乃井東京藏人純米吟釀

試過多満自慢嘅《東京の森》,已經覺得誰說東京釀不出好酒;就係唔服輸,令澤乃井釀出得獎名作《東京藏人》,凍飲對酸味反而有所壓抑,但甜味就非常特出,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榮獲2018Kura Master純米大吟釀&純米吟釀部門 白金賞
*2016~17
連續2年榮獲日本燗酒(溫酒)大賽Premium燗酒部門金賞
*
榮獲2020年最適合葡萄酒杯品飲大賽(WGO)premium純米部門金賞

2020年7月20日 - 麒麟【期間限定,夏柑本搾】

清新好喝,但實在太似果汁氣酒!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

2020年7月15日星期三

2020年7月15日 - 灘菊本釀造原酒

有原酒的濃烈,但又有五百萬石(79%)及山田錦(21%)的獨特混合米香,厚身而不太甜,而且有種頗為自然的酒精華麗,夏天必須冷飲,否則可能只適合在冬天飲用!不過是一瓶‘抵飲’之選!

2020年7月13日星期一

2020年7月11日 -《第六十六集》黃煥忠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主任):垃圾徵費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垃圾徵費」由零開始再出發》,原聲轉載。


上月底,立法會垃圾徵費條例草案委員會最後通過,終止於今屆任期內審議《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這意味經過約15年討論的「垃圾徵費」,要喺下屆立法會「再出發」。當然,除了垃圾徵費一個直接以經濟手法,去誘使減少生產垃圾外,亦可從其他方面著手,例如:分類及回收;工商界嘅源頭減廢,甚至興建焚化爐。政府喺政策上應如何配合及有效地推廣?環看周遭地區,會否有借鏡予香港參考?

2020711香港電台第一台 -政壇新秀訓練班《第六十六集》邀請到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主任黃煥忠教授來到節目分享與討論: 垃圾徵費,期間亦有政壇新秀們嘅提問~~



本集簡介:

早前,立法會垃圾徵費條例草案委員會終止審議,表示已討論長達15年的垃圾徵費條例草案,要在立法會換屆後由零開始。垃圾徵費是以最直接的經濟手段,提供誘因減少生產垃圾。可是,除了法例未能通過,香港現時的回收及分類配套又會否足夠?現存做法能否有效?

環保團體認為,港府推行廢物回收工作至今已20多年,近年回收率一直未有明顯提高。反觀鄰近地區就成功得多,例如位於日本四國的小鎮上勝町,實行「零浪費運動」近20年,家居廢物的分類多達45種。上勝町在2016年的回收率已達到百分之81,遠超過日本百分之20的平均數值,香港會否就此有所借鏡呢?
過去,政府曾經因興建垃圾焚化爐設施,造成坊間一些爭議,形成鄰避效應(NIMBY),因此附近居民會反對興建,近年氣氛未見有變,政府會否在教育及推廣工作重新考量?

另一方面,廢物徵費對基層市民而言,會增加日常負擔,但從環保署統計顯示,從20132018年間,工商業垃圾的棄置量増長了百分之48,家居廢物的產生量則只增長百分之5。政府在實施政策之餘,又如何平衡不同持份者的責任呢?
多年一直關注本地「三色回收筒」,及資源回收問題的黃煥忠教授,在提交給立法會的意見書中指,現時香港面對廢物處理問題已迫在眉睫,三個堆填區的容量短期内將用盡。黃教授支持政府將垃圾徵費所得,以「專款專項」的形式用於社區回收和減廢措施上,能否誘使市民進行源頭分類?往後香港的廢物處理政策又應何去何從呢?今集我們請來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主任,黃煥忠教授與我們一起討論。

有請黃教授!



2020年7月13日 - 秀鳳純米吟醸山廃亀の尾

自‘天狗舞’之後,我對山廢釀造頗為喜歡,這瓶幻之米,有特別的菠蘿味,後有雲尼拿味,而且有米香之餘,又非常清爽,頗適合炎夏飲用!

2020年7月13日本地午餐:尖沙咀亞士厘道17-19號20樓《鰭真》Omakase

相當有水準的午餐,13貫+ 1手卷售價$398;手握壽司夠‘扎實’,我還以為會非常期待海膽、龍蠆、金日鯛;但結果卻是非常平民的小鏗魚,令我令令不忘!


日劇:教場

Education is the matter of heart. 任何一位老師都很值得看這套日劇!


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

2020年7月10日 - 台港蝴蝶效應下的「台灣本土解讀」


網址及刊文:http://www.thestandnews.com/%E5%8F%B0%E7%81%A3/%E5%8F%B0%E6%B8%AF%E8%9D%B4%E8%9D%B6%E6%95%88%E6%87%89%E4%B8%8B%E7%9A%84-%E5%8F%B0%E7%81%A3%E6%9C%AC%E5%9C%9F%E8%A7%A3%E8%AE%80/

港區國安法實施在國際間引起極大回響,同時也牽動了台灣人的敏感神經,台港同行得到了有力的自我實踐。根據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在73發表的「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發現,受訪者的台灣人認同感是67.0%,創下自1992年開始,連續27年滾軸式調查以來的新高,而中國人認同則只有2.4%,同樣創下有史以來的新版低。

兩岸分治超過半世紀,台灣自然獨日益增加,本土意識變成主流,是一個必然發生的過程。但透過民調,我們發現,1992年時受訪者的台灣人認同感是46.4%,中國人是25.5%,相差不足一倍;到2020時是相差27.9倍。而同期,台灣的自然人口增長率是呈下跌趨勢,即我們不能推論,只有新生代是傾向台灣本位,又或者接近是完全否定大陸。歷史上,民族相近,縱然在不同國家與政體下,出現極端認同差異也是少數。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奧匈帝國,後來獨立成為十個國家,彼此間仍存在著,一種切肉不離皮的對民族認同。即在同種同族的情況下,台灣人對大陸的離心,並非兩岸分治日久,又或者有台獨主張的民進黨執政便足以解釋。

應該尊重差異,掌握本土解讀
首先,台灣自1972年退聯之後,國際空間日漸被壓縮,一種「亞世亞孤兒」的被剝奪感是根植在台灣人的心中。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台灣人在立法院內動武,在海外卻出奇地團結,就是因為台灣人非常明白在島外不團結,便會被欺負,被打壓。在這種同理心之下,台灣人是自然形成了一種有別於大陸的本土解讀,而這一點是大陸對台工作,多年以來都沒有認真了解及掌握的悲哀。例如:鄧小平年代的和平統一,台灣人已經認為「和平」與「統一」不但是兩組動詞,還要在尊重與對等的情況下,才可以展開談判。所以後來兩岸的「一中各表」,就是要求同存異,亦因為有「各表」的善意,台灣人自1992年至2008年,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認同,仍唯持在平均40%以上。

無奈,自2012年之後,大陸很多對台相關論述,未能讓台灣人感受到這種尊重差異的善意。例如:和平統一,已經由去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變了調,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台灣人便會解讀為「和平統一」進化成「國家統一」是必然性,而要撫平歷史創傷,就是要犧牲台灣人。

這一點,在2020629,即港區國安法公布前兩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再進一步發表:「完全統一是兩岸關係最高憲制原則」,並表示兩岸的完全統一並不排斥,甚至日益依賴「非和平方式」;在台灣便會被普遍理解為:在(共產)黨導立憲下,不但已有武統台灣的打算,還要改變台灣的核心價值與制度,沒有任何尊重台灣人的意圖,台灣人怎可能不會變成賽德克巴萊呢?

文化、價值觀強化蝴蝶效應
無視台灣的本土論述以外,只看到台港同行,而忽略了蝴蝶效應,又是令一項敗筆。要知道80年代開始,台港民間,尤其年青人的互動已經非常頻密;彼此間有極多的非政治化的共同語言,卻在關鍵時刻,可以發揮政治連結作用。例如:我們從前喜歡的偶像「華仔」 、到「哈日族」、到近年的韓流都是他們的話題。就是這種非人為組織的自然連結,令筆者聯想到,2014沒有年青人的佔領台灣立法院,就有可能沒有香港的佔領中環;沒有時代力量大舉參與鄉里選舉,便沒有香港的傘兵。所以,但凡台灣發生的政治事件,中央以至特區政府都要預設在香港發生的可能性,而作出超前步署;而不是「睇住佢爆」 ,才指控是台獨力量禍港。

同樣,從蝴蝶效應的逆向思考,香港今天發生的情況,台灣人過去的危機感,令他們會認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近期,在台灣抗港區國安法的示威人數,遠超香港,就是因為他們認為香港已經淪陷,台灣不能失守。加上,從歷次台灣選舉結果得知,一國兩制恐怕在台灣已沒有任何討論空間,而沒有討論空間,我們不能指針對獨派抬頭,而忽略了台灣人是熱愛和平,但希望在尊重、對等的情況下,展開談判。但從2014年的人大的831方案,到港區國安法的頒布,台灣人與香港人所產生的共震,便自然聯想到:「大陸說為我們好,我們只可以委曲接受,當順民!而且他們會議國家的名義,說是14億同胞民心所向,台灣2300萬人只是極少數意見。」我們根據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調查顯示,2014年至2020年台灣人認同大增7%,便解釋了以上,以國家的名義去為台灣解釋,加上台港蝴蝶效應下的結果。

而根據港區「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生效,國安公署可要求台灣政治組織及其代理人提供涉港活動資料,否則將面臨刑事責任與罰款。這不但被解讀是針對台灣駐港機構等朝野政治組織,更被認為是大陸有意以國安法之名,行管理台灣之實!台灣人反彈必然更大,但台灣人反彈越大,大陸便越會指控是違反國家統一的大勢所趨,最後便弄假成真,自我解釋武統台灣的合理性。

未能培育在地代理人
缺乏本土了解,忽略蝴蝶效以外,兩岸鴻溝之深,還要得力於大陸在台灣的代理人,部份水平極低!學歷與專業均受到質疑。這點與香港的情況極為相似,例如近期,港區國安法的頒布,親北京人士的一致論述是:「中央等了23年,基本法23條還沒立法,實在等得太久了!容忍已到極限」,但同時又會表示:「人心回歸是長期工作,可能還要一、兩代人!」那到底是要急於立法,還是要人心回歸?

要知道兩個已發展的城市,普遍市民學歷水平偏高,彼此都是崇優主義的社會,對「真、英才」都是求才若渴。而台港對中央的概念都是非常模糊,筆者相信台港間,能夠全數說出七常委名字的年青人,應該絕無僅有。我們接觸不到中央,就只能夠從獲中央授權的「在地代理人」認識什麼是中央?觀乎白狼根本就是流氓、台灣共產黨完全不成氣候、至於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結論不就是出賣台灣嗎?要知道當年的服貿協議,並非完全沒有可取之處,而是敗在這群在地代理人,令人咋舌的論述與操作之上。

民眾從這批接近反智的代理人身上認識大陸,自然也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大陸政權就是這種貨色。這對一個崇優主義的社會來說是完全:門都沒有,毫無對話基礎。加上大陸的知名院校是有不少設有台灣研究所的,但研究報告的結論往往是指出台灣民眾渴望統一,當中的論述是政治先行,數據欠奉,研究方法成疑;更不用說有1999年朱鎔基總理:「可以讓步,讓步給中國人」的令人敬重的氣魄。這對台灣公民社會進行廣泛討論,凝聚共識,又有什麼益處呢?筆者不認為所有台灣人都是反對統一,但推動和平統一之前,是否應該讓台灣人,尤其新生代明白為什麼要統一呢?要知道政權是「罵不倒」的,但統一也是「叫不來」!

回歸初心、容許矛盾
筆者相信兩岸關係只會進一步走下坡,尤其在新冠肺炎的情況下,台灣以新南進政策的積累,配合口罩外交的策略,成功突破大陸的國際封鎖,讓世界看見台灣。若大陸仍然不希望與台灣兵戎相見,便需要在港區國安法實施下,盡快展現一國兩制,其中一項最原始的初心,就是容許矛盾。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若大陸釋出的善意,讓台灣人感受到安全感、獲得感(重點是尊重);最少台灣的新聞,不會每天都在數算大陸戰機繞台次數,省了一個讓人煩心的話題!

2020年7月5日星期日

日劇:那一夜,母親是殺人犯


令人重新反思所謂的親情:「那一夜,只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夜,只是對自己來說非常特別,對別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只要對自己來說是特別的,不就夠了嗎?」




2020年7月4日星期六

2020年7月4日 -《第六十五集》張炳良教授 (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香港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 :香港特區管治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張炳良談香港特區管治》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692093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U0Qwbi2zrk

本集簡介:

香港政府近年民意一直低迷,最近一次由香港民意研究所所做嘅民調顯示,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嘅整體表現滿意程度大約係負百分之48,似乎大部份市民對政府都抱有不滿嘅情緒。另外,長時間嘅警民衝突,亦令警方民望下跌,中大最近民調顯示,市民對警方嘅信任度只有3.36分,警民關係仍處於冰點。

早前香港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張炳良先生曾經於報章撰文,提到政府於示威風波期間進退失據,最初錯判形勢堅持啟動修例,之後趕唔切調整步伐,再繼而於上年6月中被迫「擱置」修例,拖到9月先正式收回法案,致使民情一發不可收拾。加上否決成立法定調查委員會,使到政府流失威信。

而對於港區國安法,張炳良教授曾經提及,國安法訂立後,學校仍然可以教授六四事件。而貿然取消通識科係本末倒置,但可以檢討課程係咪過分側重時事,咁應該如何重新定位通識科?甚至會否涉及其他科目嘅課程內容?對於年輕人,張炳良認為北京方面或未能完全了解其需要,建議可以「聽多點,了解多點」,以促使化解雙方矛盾。另外佢表示,國安法係不尋常時期嘅不尋常回應,通過國安法,對北京來講,只會係起點,期望穩定局勢後,再做教育等軟性工作。

張炳良教授主張,真正出路只有一條,就是政治重建、逐步解結,啟動大革新。但觀乎社會現時形勢,又係咪真係咁易做到?可以有咩良策達致大和解?

我地有請張炳良!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就部分人士在7.1中因藏有「港獨」標語人士而被捕,令外界質疑是否「管有」相關物品亦屬犯法。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指,港區國安法沒有明文規定市民藏有港獨物品屬犯法,認為法院和律政司才有權解釋法律;如有人策劃公投、自決獨立,以爭取國際社會支持,會構成「分裂國家罪」。

陳弘毅今(5日)早出席電台節目時指,看不到《港區國安法》明文禁止巿民藏有港獨物品;而警方作出的拘捕行動並不反映條文最終如何解釋,因警方無權解釋法律。

在這個法制下,警方沒有權解釋法律,唯一有權解釋法律就是法院在判案時可以解釋法律,但還有一個機構,對於解釋法律都有重要作用,就是律政司,因為律政司要決定是否檢控。我個人就看不到法律有明文禁止其藏有港獨物品。

陳弘毅又指,需符合2元素包括使用威脅使用武力、非法手段,以作出顛覆國家政權行為,才可靠是犯了「顛覆國家政權罪」。他指,如有人寫文章煽動他人改變中國或香港政治制度,單純批評香港政府、中央政府,但沒有牽涉以上2個條件,相信並不構成《港區國安法》的顛覆國家政權罪。他又指,本港的法例較內地寬鬆,相信是全國人大常委有考慮「一國兩制」情況,而沒有將內地國安法的條文完全套用於本港。

他又稱,若有香港人如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般在港舉行公投,再根據公投結果決定香港是否獨立、又或就自決獨立爭取世界各國支持,則違反國安法下的「分裂國家罪」;若有人捐錢或物資推動港獨和自決行動,亦會涉及「分裂國家罪」。

對於港澳辦早前指「8.31太子站打死人」可引發社會惡意憎恨警隊就構成犯罪,陳弘毅則不同意有關說法,認為其並不構成《港區國安法》有關勾結外國勢力的罪行,因在港發放虛假消息並不違法,亦要視乎有關人士有否請求外國勢力等。



2020年7月3日 - 越後府純米大吟醸

有傳統新潟米酒的甜味,但感覺清爽,頗適合配紅肉!


2020年7月2日本地晚餐 - 佐敦西貢街西貢街《醉瓊樓》客家菜

客家農民多,客家菜的特點,就是「重肉、易下飯」,這所創業於1961年,我時候已經知道他的存在,他的二至四人餐實在很划算!只要$398,基本上所有出名的客家菜,包括:豬肚湯、釀豆腐、鹽焗雞、梅菜扣肉,都已經全包括在內了!過去十年,我很喜歡去找這類裝潢非常一般的老店,因為真的關了就沒有!


日劇:不知道就好的事

 我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很執著找真相,但找到的時候卻不想正面去面對,而且外力又可能讓我們‘硬食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