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

2020年7月10日 - 台港蝴蝶效應下的「台灣本土解讀」


網址及刊文:http://www.thestandnews.com/%E5%8F%B0%E7%81%A3/%E5%8F%B0%E6%B8%AF%E8%9D%B4%E8%9D%B6%E6%95%88%E6%87%89%E4%B8%8B%E7%9A%84-%E5%8F%B0%E7%81%A3%E6%9C%AC%E5%9C%9F%E8%A7%A3%E8%AE%80/

港區國安法實施在國際間引起極大回響,同時也牽動了台灣人的敏感神經,台港同行得到了有力的自我實踐。根據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在73發表的「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發現,受訪者的台灣人認同感是67.0%,創下自1992年開始,連續27年滾軸式調查以來的新高,而中國人認同則只有2.4%,同樣創下有史以來的新版低。

兩岸分治超過半世紀,台灣自然獨日益增加,本土意識變成主流,是一個必然發生的過程。但透過民調,我們發現,1992年時受訪者的台灣人認同感是46.4%,中國人是25.5%,相差不足一倍;到2020時是相差27.9倍。而同期,台灣的自然人口增長率是呈下跌趨勢,即我們不能推論,只有新生代是傾向台灣本位,又或者接近是完全否定大陸。歷史上,民族相近,縱然在不同國家與政體下,出現極端認同差異也是少數。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奧匈帝國,後來獨立成為十個國家,彼此間仍存在著,一種切肉不離皮的對民族認同。即在同種同族的情況下,台灣人對大陸的離心,並非兩岸分治日久,又或者有台獨主張的民進黨執政便足以解釋。

應該尊重差異,掌握本土解讀
首先,台灣自1972年退聯之後,國際空間日漸被壓縮,一種「亞世亞孤兒」的被剝奪感是根植在台灣人的心中。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台灣人在立法院內動武,在海外卻出奇地團結,就是因為台灣人非常明白在島外不團結,便會被欺負,被打壓。在這種同理心之下,台灣人是自然形成了一種有別於大陸的本土解讀,而這一點是大陸對台工作,多年以來都沒有認真了解及掌握的悲哀。例如:鄧小平年代的和平統一,台灣人已經認為「和平」與「統一」不但是兩組動詞,還要在尊重與對等的情況下,才可以展開談判。所以後來兩岸的「一中各表」,就是要求同存異,亦因為有「各表」的善意,台灣人自1992年至2008年,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認同,仍唯持在平均40%以上。

無奈,自2012年之後,大陸很多對台相關論述,未能讓台灣人感受到這種尊重差異的善意。例如:和平統一,已經由去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變了調,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台灣人便會解讀為「和平統一」進化成「國家統一」是必然性,而要撫平歷史創傷,就是要犧牲台灣人。

這一點,在2020629,即港區國安法公布前兩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再進一步發表:「完全統一是兩岸關係最高憲制原則」,並表示兩岸的完全統一並不排斥,甚至日益依賴「非和平方式」;在台灣便會被普遍理解為:在(共產)黨導立憲下,不但已有武統台灣的打算,還要改變台灣的核心價值與制度,沒有任何尊重台灣人的意圖,台灣人怎可能不會變成賽德克巴萊呢?

文化、價值觀強化蝴蝶效應
無視台灣的本土論述以外,只看到台港同行,而忽略了蝴蝶效應,又是令一項敗筆。要知道80年代開始,台港民間,尤其年青人的互動已經非常頻密;彼此間有極多的非政治化的共同語言,卻在關鍵時刻,可以發揮政治連結作用。例如:我們從前喜歡的偶像「華仔」 、到「哈日族」、到近年的韓流都是他們的話題。就是這種非人為組織的自然連結,令筆者聯想到,2014沒有年青人的佔領台灣立法院,就有可能沒有香港的佔領中環;沒有時代力量大舉參與鄉里選舉,便沒有香港的傘兵。所以,但凡台灣發生的政治事件,中央以至特區政府都要預設在香港發生的可能性,而作出超前步署;而不是「睇住佢爆」 ,才指控是台獨力量禍港。

同樣,從蝴蝶效應的逆向思考,香港今天發生的情況,台灣人過去的危機感,令他們會認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近期,在台灣抗港區國安法的示威人數,遠超香港,就是因為他們認為香港已經淪陷,台灣不能失守。加上,從歷次台灣選舉結果得知,一國兩制恐怕在台灣已沒有任何討論空間,而沒有討論空間,我們不能指針對獨派抬頭,而忽略了台灣人是熱愛和平,但希望在尊重、對等的情況下,展開談判。但從2014年的人大的831方案,到港區國安法的頒布,台灣人與香港人所產生的共震,便自然聯想到:「大陸說為我們好,我們只可以委曲接受,當順民!而且他們會議國家的名義,說是14億同胞民心所向,台灣2300萬人只是極少數意見。」我們根據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調查顯示,2014年至2020年台灣人認同大增7%,便解釋了以上,以國家的名義去為台灣解釋,加上台港蝴蝶效應下的結果。

而根據港區「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生效,國安公署可要求台灣政治組織及其代理人提供涉港活動資料,否則將面臨刑事責任與罰款。這不但被解讀是針對台灣駐港機構等朝野政治組織,更被認為是大陸有意以國安法之名,行管理台灣之實!台灣人反彈必然更大,但台灣人反彈越大,大陸便越會指控是違反國家統一的大勢所趨,最後便弄假成真,自我解釋武統台灣的合理性。

未能培育在地代理人
缺乏本土了解,忽略蝴蝶效以外,兩岸鴻溝之深,還要得力於大陸在台灣的代理人,部份水平極低!學歷與專業均受到質疑。這點與香港的情況極為相似,例如近期,港區國安法的頒布,親北京人士的一致論述是:「中央等了23年,基本法23條還沒立法,實在等得太久了!容忍已到極限」,但同時又會表示:「人心回歸是長期工作,可能還要一、兩代人!」那到底是要急於立法,還是要人心回歸?

要知道兩個已發展的城市,普遍市民學歷水平偏高,彼此都是崇優主義的社會,對「真、英才」都是求才若渴。而台港對中央的概念都是非常模糊,筆者相信台港間,能夠全數說出七常委名字的年青人,應該絕無僅有。我們接觸不到中央,就只能夠從獲中央授權的「在地代理人」認識什麼是中央?觀乎白狼根本就是流氓、台灣共產黨完全不成氣候、至於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結論不就是出賣台灣嗎?要知道當年的服貿協議,並非完全沒有可取之處,而是敗在這群在地代理人,令人咋舌的論述與操作之上。

民眾從這批接近反智的代理人身上認識大陸,自然也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大陸政權就是這種貨色。這對一個崇優主義的社會來說是完全:門都沒有,毫無對話基礎。加上大陸的知名院校是有不少設有台灣研究所的,但研究報告的結論往往是指出台灣民眾渴望統一,當中的論述是政治先行,數據欠奉,研究方法成疑;更不用說有1999年朱鎔基總理:「可以讓步,讓步給中國人」的令人敬重的氣魄。這對台灣公民社會進行廣泛討論,凝聚共識,又有什麼益處呢?筆者不認為所有台灣人都是反對統一,但推動和平統一之前,是否應該讓台灣人,尤其新生代明白為什麼要統一呢?要知道政權是「罵不倒」的,但統一也是「叫不來」!

回歸初心、容許矛盾
筆者相信兩岸關係只會進一步走下坡,尤其在新冠肺炎的情況下,台灣以新南進政策的積累,配合口罩外交的策略,成功突破大陸的國際封鎖,讓世界看見台灣。若大陸仍然不希望與台灣兵戎相見,便需要在港區國安法實施下,盡快展現一國兩制,其中一項最原始的初心,就是容許矛盾。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若大陸釋出的善意,讓台灣人感受到安全感、獲得感(重點是尊重);最少台灣的新聞,不會每天都在數算大陸戰機繞台次數,省了一個讓人煩心的話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