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7日星期四

2009年8月27日 - 土石「狂」流上集

原文:
筆者相信在台灣88水災之前,大概也沒有多少香港市民知道什麼叫「土石流」。在香港,我們只有「山泥傾瀉」這個名詞。至於「土石流」呢?概念上沒有,實際上也沒有。直至88水災之後,筆者相信再沒有讀者不知道什麼叫「土石流」。在過去半個月內,台灣民眾飽受「土石流」之苦。不過,隨著台灣天氣慢慢改善,土石流總有「流完一日」。相反,隨著這場滅世天劫而帶來的最新台灣「潮」語 -「土石流」,卻變成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最佳代名詞;而且「還會一波牽動一波」
 
首先激起「民望土石流」;88水災除了沖毀了南台灣以外,還把馬英九的民望沖洗得「走曬樣」。筆者相信馬英九應該是當今世上其中一位「最富戲劇性的總統」。民望可以在一年左右,由上任時超過60%,續月下跌至最低只有16%。而在這「致命一擊」臨門時,馬英九依樣「慢半拍」接招,但卻「快半步」反駁;結果為這「土石流」加入了源源動力。
 
者牽動「失業率土石流」;馬英九(團隊)施政「口號多於實際」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可是,天災很多時候的威力往往在於可以演變成「政治龍捲風」;把一切 近期的社會民生問題全都拉動,甚至「捲埋入去」。天災癱瘓了南台灣的經濟活動,短期失業率必然上升;但問題是,台灣最新公佈的失業率升至6.07%,是近數十年來最高。這一個數字毫無疑問是判了馬團隊上任時要把失業率降至3%的承諾「正式死亡」。
 
天災未至,失業率已如此讓人「驚」喜;馬團隊的「大能」大概大家也清楚知道了!而依賴「陸客訪台」的「旅遊牌」又因為天災而無法振興民生經濟,弄成望門輕嘆,「想打都無得打」的局面。下一季度的台灣失業率必定更為「驚」人。
 
而在「天災土石流」及「失業率土石流」的加持之下;馬團隊的「民望土石流」應該還有下調空間。下期我們再談談「疫症土石流」與「藍營土石流」如何為馬團隊的「民望土石流」帶來「複式效應」。


刊文:

2009年8月20日星期四

2009年8月20日 - 由88水災,看出台灣的「可悲、無能與無知」!

原文:
當每小時降雨量差不多有3公升、山泥在數小時內沖毀百里公路、泥漿在一夜間可以堆高十米以上;即使是超人,在這滅世天劫之前,也無力回天;何況,筆者早在2005年台灣縣市長選舉之後,已經明言:「馬英九不是超人!」只是大家以為他有能力「救世」罷了!

極樂變極悲:是次88水災,災情遠超想像之外!今天當然全民破口大罵政府各個部門「低能」,氣象局「白痴」預報。但大家還記得856日、7日,台灣各大傳媒的報導嗎?當時,大家還在為快要「限制供水」而非常擔心,預知到莫拉克 -及時雨將要來台。全台民眾高興得要上街慶祝一樣。

當降雨量從天氣報告的版面中顯示每時小時600毫升衝上破千時,大家還嚷著:「不用限水了」。一直到二千也破時,民眾才醒覺「災難臨門」。執政的無疑要有「危機意識」,但民眾們難道一點責任也沒有麼?

「無能」為力: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政府的即時反應,民眾的「第一時間感覺」,往往主導著整個救災工作的成敗。去年四川大地震,共產黨一樣難敵天威,但溫家寶總理得知災難後,便馬上動身趕往機場,直奔成都,露出一張「苦黃瓜」臉。民眾便覺得:「總理與我們在一起」。

反之,台灣的處理方法,比諸當年921大地震,其實已經快了許多;但馬英九的「第一個動作,第一句說話」;讓人覺得並不是總統「第一時間」應該有的反應,即使期後事實放在眼前,那管你有十多個師團軍力在南部,但山區的道路全毀、火車道變型,根本無法短時內駛入山區。民眾也不會再願意聽任何解釋。

耍「無知」:有言「弱國無外交」;「無外交」的地方,民智往往比較落後。是次水災,民眾怒罵馬英九政府「不尋求外國援助」。可惜,實情是台灣當局「不知道」如何求助。首先,國難當前,台灣當局的首選當然是向那僅餘的23個邦交國求助,但這些邦交國「差不多」全部較台灣貧窮,也比台灣落後;他們大概也幫不上什麼幫。

直至,台灣當局向美國要求提供載重達「32噸」的大型救災直升機時,才知道台灣的「無知」旋即成了國際的「笑話」;因為全球最大的蘇26多用途直升機,載重也大概只有20噸。現時,全球的戰禍不算多,每次天災便反應了該地區的軍事力量與水平。台灣這一「求」,底子有多少,相信也不用言明了!

行政人員要「講規矩」,學者型政府要「講理據」,只有超人是「講即時出現」。畢竟,馬英九不是超人,他的團隊也不見得有「能人」。我們今天的「極失望」,只恨當初「太有期望」罷!


刊文:


2009年8月11日星期二

2009年8月11日 - 「捷運」= 「折運」

原文: 
最近颱風特別多!但住在香港這片福地的民眾,基本上是感受不到大自然的威力;而且,還喜歡去「追風」。累了!也不愁沒有公共交通回家。最少,我們有值得信賴的港鐵系統。相反,如果你是住在台灣呢?每一次颱風來臨也是「關乎生死」。最近的莫拉克颱風襲台,的確解了台灣「缺水」的燃眉之急;卻同時把台灣,尤其是中南半變成澤國。在這種慘況之下,台灣民眾要出門,真的是談何容易呢?

台灣的捷運系統(相等於香港的港鐵),現時只有台北及高雄設有,其他的縣市也「只聞樓梯響」。捷運系統的落實,不單單有利於建造「公交優先」的大型客運系統;同時是在大自然災難時,最有效、最可靠的救援補給線。特別是在陸上交通被大自然破壞之後;捷運的威力便非常明顯。

可是,台灣的捷運系統是民眾最不放心,最窩心的傷口。台北的捷運蓋了十多、二十年時間才完工。完工之後卻叫大家「嘖嘖稱奇」。我們先別說捷運工程與黑金、貪污有沒有關係。光是「淡水至新店」線,與「北投至南勢角」線有多達十六個站重覆,已經夠令人「丈八金剛」;而只有「一線一站」的小南門就更議人「不明所以」。

最近才通車的內湖線,原本的構思是拉動內湖一帶的商圈及為內湖科技園提供交通配套。可是,這段花了近594億新台幣的捷運,從試車運行開始,便出現行李卡在走道中央,到通車之後又爆出近七百人因斷電被困高架軌道上五十分鐘。在群眾的壓力下,台北官員才公開承認這段捷運尚未驗收完畢。那尚未驗收又為何硬要通車呢?

至於板南線就更「扯」!捷運公司職員在巡軌時發現,月台旁的電纜線冒出火花,系統需要緊急斷電。結果又影響了數以百計乘客。你說,在台灣的民眾是不是「火都來埋」!

高雄的捷運也不是好東西噢!當大家座在捷運上時,才發現管道內的「地下道」出現滲水狀況。各位能夠幻想到工程出了什麼問題嗎?萬一地下水一下子湧出來,乘客們又可以跑到那裡呢?

套用我們南部同胞的一句里語:這樣的工程,真的「折壽」呀!

刊文:

2009年8月4日星期二

2009年8月4日 - 沒有了台灣的二十一世紀

原文:
傳統的政治教條告訴我們:「中美關係的主軸,就在於台灣問題」。可是,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議上,美國總統奧巴馬總統在致辭中表示,中美關係將塑造21世紀的歷史。奧巴馬這番話明顯地已經把台灣「擱」在一旁;同時,他清楚地表示了中美關係之中,在不需要有台灣這塊「絆腳石」,台灣已經再不是美國拑制中國的一著棋;反而在「重塑二十一世紀」這個舞台之上,可能再找不到台灣的影子。 

1949國共分治之後,美國一直非常在意對台灣國民政府的支援。一方面她是希望透過國民政府的相對自由民主制度,攔截中國共產主義「衝出太平洋」。二來一個「和平崛起」而又強大的中國是美國當時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只要台灣「偶」有事端,美國便可名正言順地繼續「插手」遠東事務。

可是,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要明顯已經與「老祖宗」那一套距離太遠了吧!意識形態的分岐已經不是中美之間的關鍵所在。反而,台灣自陳水扁上台之後,真的是「鑊鑊新鮮、鑊鑊金」。令美國這位「老大哥」非常不「爽」。台灣由「不沉航母」變成「包袱」。其實,美國早已想放下台灣這個擔子了。

另一方面,曾幾何時,台灣是東亞中美元儲備最高的地方,但今日台灣國庫空虛,欠債數以「兆億」新台幣計算;加上台灣的對美軍購案,年復一年沒有通過。美國對這位「沒有交保護費」的小老弟早已不耐煩。

相反,大陸現時的美元儲備,美債數目均是全球前列。相比之下,美國會看重誰的戲份呢?而且,大陸現時是美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台灣反而「折墮到」不值不提的地步。貿易問題必然涉及民生,而民生問題又會牽動政權;權衡輕重的情況下,美國只好「看沒有」台灣好了。

最重要的是,大陸在過去十多年來,隨著經濟上的急促發展,積極固鞏中俄、中歐、中日、中非、中國與中東、中國與東南亞列國之間的關係。大陸的「合縱連橫」策略與從前美國小布殊總統的「單邊外交」主義相映成趣。在這種「世界新格局」的情形下,美國極有可能「倒轉頭」被圍堵;而這種「可能性」一早在小布殊政府時代已經種下「惡果」。今日奧巴馬要重新倡導「睦鄰友好」政策,難道還要「隔住一個台灣」與大陸對話麼?那豈不是找自己麻煩麼?

世界新秩序將會由這次對話中改寫,而台灣亦恐怕會在歷史舞台中「南太平洋島國」化。

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