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星期一

2017年10月30日 - 「梅」與我們


網址及刊文:
https://thestandnews.com/%E5%8F%B0%E7%81%A3/%E6%A2%85-%E8%88%87%E6%88%91%E5%80%91/

2009年,我在成報「區區心連心」的專欄中,透過台灣的美食去探討政治、社會與文化生活;這種有趣的軟性手法,得到讀者不錯的反應;只是沒想過當年已經艱苦經營的成報,突然把「區區心連心」停刊。所以,這篇文章最後是沒有正式刊出的!不過當中的內容迄今仍鮮有人談及,加上近期大閘蟹送港再次引起公眾關注,所以決定把接近8年前的文章重新刊出,與各位分享如下:

閑來「無聊」翻雜誌;發覺早前有一位本地飲食,在不知就裡的情況下,批評台灣人在吃大閘蟹、喝紹興酒時加入話梅是「破壞」、是「錯配」,是「不懂得欣賞」;直叫筆者氣炸了,所以,在這一期先別管「東山鴨脖」,反正火氣那麼大,我們先來消消氣,來一杯冰凍的「話梅+啤酒」吧!

台灣人對「梅」有一種非常深厚的感情,他(筆者視「梅」為朋友)不但「耐看又管用」,而且配合食物,變化又多;所以,在台灣有不少食品是與梅子有關;還記得十多年前,香港人開始懂得在吃西瓜時,灑下少量梅粉,亦是由台灣傳入的。

自從國民政府在1949年遷台之後,便一直以梅花作為國民政府的像徵;一方面是因為台灣的梅產非常豐富,而且極為便宜,尤其在中部南投埔里一帶。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希望以梅花那種寒梅寄傲來砥礪台灣民眾,教育民眾無忘在莒,緊記「反攻大陸」的重要任務。因此,當年的台灣人在特別的日子中,要「唱梅花」,在日常的會席中,最豐富的就是五菜一湯的「梅花宴」。梅接近是融入了那代台灣的血液之中。

國府遷台的事實,明顯改變不了「阿兵哥」喜歡喝紹興酒的生活習慣,而日美對啤酒的崇拜又衝擊著台灣民眾,可是以當時台灣的生活條件,是無可能進口啤酒的。在人民有需求,政府無能力的情況下,國府便下定決心 - 「自己釀吧」!

台灣的酒業發展,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了「宜蘭酒廠」及「埔里酒廠」。
問題來了!酒可以釀出來,可是味道卻完全不一樣。蘭台地的泉水可以釀出「紅黃酒」,但卻與紹興的,好像總是欠了些什麼!啤酒就更不用說,這始終是「老外」的玩意,台胞們根本「攪不懂」!聰明的先輩,發現埔里酒廠附件的梅子那麼多,便嘗試把梅子乾放在酒裡浸泡,結果口味「好得不得了」!從此,台胞們便有了自己的「梅味紹酒」,和喜歡在喝啤酒時,加入話梅了!

產自「宜蘭酒廠」及「埔里酒廠」的酒,每一口也是帶著台灣人辛酸的過去;台灣啤酒是要經過多少年才可以造出今天「尚青(台語:意思是新鮮、清新)」的味道。如果下次各位在宴客時,發現賓客會在啤酒中加入話梅;各位大可以放膽跟他這:「是台灣人嗎?」那位客人定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至於本地的飲食名家們,拜托「唔知就唔好亂嗡」!

(蒼海遺珠)「梅」與我們

區區心連心轉為周報及改版, 城市智庫專欄在2009年8月2出日暫停;而這篇文章最後是沒有刊出的!直至2017年10月30日,即八年之後,在立場新聞 《立場新聞》重新刊出:


閑來「無聊」翻雜誌;發覺早前有一位本地飲食「名家」,在不知就裡的情況下,批評台灣人在喝紹興酒時加入「話梅」是「破壞」,是「錯配」,是「不懂得欣賞」;叫筆者氣炸了,所以,在這一期先別管「東山鴨脖」,反正火氣那麼大,我們先來「消消氣」,在炎炎夏日,來一杯冰凍的「話梅+啤酒」吧!

台灣人對「梅」有一種非常深厚的感情,他(筆者視「梅」為朋友)不但「耐看又管用」,而且配合食物,變化又多;所以,在台灣有不少食品是與梅子有關;還記得十多年前,香港人開始懂得在吃西瓜時,灑下少量「梅粉」,亦是由台灣傳入的。

自從國民政府在1949年遷台之後,便一直以「梅花」作為國民政府的像徵;一方面是因為台灣的梅產非常豐富,而且極為便宜,尤其在中部南投埔里一帶;另一方面,是希望以梅花那種「寒梅寄傲」來砥礪台灣民眾,教育民眾「無忘在莒」;在日常的飲食中也要緊記「反攻大陸」的重要任務。在特別的日子中,還要「唱梅花」呢!

國府遷台的事實,改變不了「阿兵哥」喜歡喝紹興酒的生活習慣,而日美對啤酒的崇拜又衝擊著台灣民眾,可是以當時台灣的生活條件,是「無可能」進口啤酒的。在「人民有需求,政府無能力」的情況下,國府便下定決心 - 「自己釀吧」!台灣的酒業發展,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了「宜蘭酒廠」及「埔里酒廠」。

問題來了!酒可以釀出來,可是味道卻完全不一樣。蘭台地的泉水可以釀出「紅黃酒」,但卻與紹興的,好像總是欠了些什麼!啤酒就更不用說,這始終是「老外」的玩意,台胞們根本「攪不懂」!聰明的先輩,發現埔里酒廠附件的梅子那麼多,便嘗試把梅子放在酒裡浸泡,結果口味「好得不得了」!從此,台胞們便有了自己的「梅味紹酒」,和喜歡在喝啤酒時,加入話梅了!

產自「宜蘭酒廠」及「埔里酒廠」的酒,每一口也是帶著「辛酸」的過去;台灣啤酒是要經過多少年才可以造出今天「尚青(台語:意思是新鮮、清新)」的味道。如果下次各位在宴客時,發現賓客會在啤酒中加入話梅;各位大可以放膽跟他這:「是台胞嗎?」那位客人定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至於本地的飲食「名家」們,拜托「唔知就唔好亂嗡」!

延伸閱讀:台灣南投縣政府觀光局 - 梅子博物館
網站:http://www.nthcc.gov.tw/leisure/01place/place-1detail-b.asp?sn=602


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

2017年10月28日及29日經濟日報A16 - 政府與青年同行 必先建信心

這篇就施政報告的評論,是結合了我在青年議會、參與政府員會及青年工作上的經驗小結。文章刊出後,在《 立場新聞》原文轉載。


網址及刊文: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934552/%E6%94%BF%E5%BA%9C%E8%88%87%E9%9D%92%E5%B9%B4%E5%90%8C%E8%A1%8C%20%E5%BF%85%E5%85%88%E5%BB%BA%E4%BF%A1%E5%BF%83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其中一個章節以「與青年同行」為題,並在整份施政報告之中,35次提及青年,數字相信是歷任特首之中最多。

她提出在5個委員會,率先推行「委員自薦試行計劃」,吸引18歲至35歲的青年參加,務求在這一屆政府任期內,將青年委員佔各委員會整體委員的比例由8.4%提升至15%。這是繼2004年民政事務局就女性參與諮詢及法定組織定出比例之後,另一次針對年輕人定出參與範圍及比例;透過權力再分配過程,從制度上重新吸納年輕人到體制之中。

青年委員建議佔比 應符人口比例
不過,建議提出之後,坊間的反應沒有預期中熱烈,並且就挑選過程中提出不少疑問。顯示在現時的政治體制之下,年輕人的政治訴求已經不是量的問題,而是質的問題,當中的死結就是他們已經不再信任制度。因此,在這次破舊的施政建議中,政府必須以重建年輕人對制度的信任為首要目標。

年輕人對制度的不信任已非一日之寒,不過在政府拋出橄欖枝之後,為何仍是得不到善意的回應呢?

首先,就年齡層的比例上,政府雖然提出了1835歲的年輕人需要佔各委員會15%作為目標,但根據2017年香港便覽的人口分布比例中顯示,1534歲或以下的人口佔24.5%,相比之下,我們便會發現政府的15%建議,與人口的比例並不一致,公平性與足夠代表性便容易受到質疑。政府若然決心改革,便應該一鼓作氣,直接根據人口比例作分配,參加的名額自然便可以有合理的提升,以堵悠悠眾口。

加上,現時的青年委員的建議比例,政府並沒表明是否為上限設定?因為個別委員會,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加權處理」。例如,現時的青年事務委員會在31名委員中,有9名委員的平均年齡是34.9,佔比例約29%。如果將來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同樣有31名委員,按政府的建議,青年委員人數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會因此由9人下調至5人。政府的好意,反而會出現反效果,青年人便會感到受騙,更加不滿。

放寬提案權 准參與爭議議題
還有,就是在委員會的性質未能反映政府的足夠誠意。在政府現時試行的5個委員會之中,即青年發展委員會、公民教育委員會、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禁毒常務委員會及環境運動委員會,卻沒有包括: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房屋委員會及城市規劃委員會等。即是這些試行委員會不但與政治無關,即使與如政府所指,青年最關心的土地與房屋問題也沒有關係。

而即使上述的委員會也包括在內,青年也可能擔心被扣上「政治花瓶」的惡名,原因是現時行政主導的諮詢委員會制度之下。會議的議程大部分是由主席及秘書處自行訂出。翻查青年事務委員會200963日第110次會議至201532日第132次會議,前後22次會議中,均預設了「轄下工作小組/統籌委員會/聚焦小組/籌備委員會進度報告」等議程。這種形式主義的會議,根本無法就年輕年人關心的議題作出討論。因此,政府若要令年輕人釋疑,重建對制度的信心,便應該在試行的計劃中,讓新委員擁有關鍵的提案權,以示施政新風格。

更重要是,政府在重建年輕人對制度的信任時,必須有遠見地提升年輕人參政議政的質素與能力。上述就人數比例及提案權的評論,是假設了新委員會們,對諮詢委員會運作有一定的認識。但實際的情況是不少有心參政議政的年輕人,是從來沒有獲邀參加過任何諮詢委員會。若政府只是有名額與制度,而沒有培育政治人才的使命,這批年輕人很有可能因經驗不足,在體制內受到挫折,而感到意興闌珊;造成「有位無人做」的假象。

建構人才培育機制 增存在感
根據現時政府提出,可開放給年輕年人的參政議政渠道,包括:「地區青年網絡」、「5個試行諮詢委員會」及「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之間是沒有必然關係的。所以,政府應該把這3個渠道建構出一套青年政治人才培育機制,第一階段可以透過廣泛的「地區青年網絡」,讓年輕人體驗與學習基本議政規則與文化。然後,他們可以根據個人所關心的議題,參與「委員自薦試行計劃」,在不同的委員會中,透過提案權參與政策制定的過程。最後,他們可以根據個人的職志發展,再申請加入「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實實在在作出政策倡議。這個分階段,有層次的金字塔機制,不但可以增加年輕人在體制內的存在感,議題由下而上,亦必定較為接近年輕人的需要。

根據201691日「港鐵與中大香港年輕人生活質素指數」顯示,在1003名年齡介乎1524歲的受訪者中,反映年輕人生活質素僅99.68,低於基準值100。對「政策之影響」一項更大跌10.2%。政府決心與青年同行,他們在體制內對政策的影響是必須得合理的反映,「相信制度」才會有機會重新出現。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撰文:       葉振東 中山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

2017年10月28日星期六

2017年10月28日政壇新秀訓練班《第六百七十六集》曾鈺成 (前立法會主席) - 言論自由

今日講清楚:在現在「寧為喪屍,勿站錯邊」的政治環境下,奉勸新秀們勿做喪屍。


節目重溫:http://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YoungPolitican/episode/467486

言論自由是我們珍而重之的核心價值,相信無人會質疑,不過言論自由是否零尺度,卻是值得思考。

近年有不少政治人物的出位言論不但引起社會嘩然,更為他們帶來麻煩。立法會議員何君堯上個月在某活動上曾話主張港獨者都要「殺無赦」,雖然事後他解釋自己指的是 「煞停」的意思,但事件已經觸發牽然大波。回想起一年前,梁游DQ案亦是源自於一句「支那」。正所謂禍從口出,究竟言論自由的尺度應該如何拿掐?

曾鈺成,曾任立法會主席八年,目擊著議會的轉變,新一代的議員議政質素如何,有沒有善用言論自由在議會作有建設性的辯論?根據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為了促進討論,議員在議會內的發言是不會被追究,但是否有人因而濫用權力,作出過火、沒有建設性的言論?

曾鈺成一向喜歡大玩文字遊戲,曾在專欄指「Time lies. See why.」,大家不要誤會!是「S-E-E」的「see」、「W-H-Y」的「why」,不過此文刊登的時候,恰巧發生了前特首梁振英被指要求機場人員協助女兒梁頌昕送行李進入禁區一事,不知兩者有沒有微妙的關係?真是耐人尋味……  

到底要怎樣拿掐好發表言論的尺度的確是一個高深的學問,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和我們一起討論一下言論自由。



終於有機會向大主席討教,他的論述能力,能夠把簡單地把道理說出來,我相信至今建制派仍無人及其項背。


相關報導():20171028香港01
曾鈺成談言論自由:正面討論港獨如同講學童自殺有好處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今日(28日)出席港台節目時表示,言論自由不包括討論港獨的好處,他又以校內老師討論學童自殺時,亦僅會採取否定態度為例,指如稱港獨有好處,是對學生有害。

他又提到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早前在公開集會上稱要對鼓吹港獨人士「殺無赦」,認為何君堯的言論是否涉及煽動,須由法庭裁決,又指法律對刑責有嚴格規定,平時市民口角時講到「殺」亦很常見。

曾鈺成出席港台節目時,談及言論自由及港獨等議題。他表示,港獨並非沒有討論空間,但就認同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早前指「港獨為何不能發生」才有討論空間。他質疑「是否一定也要講港獨的好處才算言論自由,學校內講學童自殺的議題也不會講好處」。他認為,情況正如老師在校內談及學童自殺及吸毒,一定會採取否定態度,「如果講港獨好,是害了學生,就如吸毒一樣,沒理由講吸毒的好處,告訴你試一下吸毒」。

曾鈺成又指,何君堯發表「殺無赦」言論如涉及煽動及違法,要讓法院裁決,又認為何未被追究「不存在搬龍門,因龍門就是法律」。他表示,何作為民選議員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包括承擔政治後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他的言論令市民厭惡,到下次選舉自然會輸」。不過,他又指,不排除有一部分市民支持何的言論,甚至對其言論感到痛快。

相關報導():20171029文匯報
論轉播基本法研討 曾鈺成:助學生學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區政府下月舉辦基本法研討會,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來港主講,有學校計劃屆時直播,反對派卻聲稱是「洗腦」。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是讓學生學習基本法的好機會,又質疑為何反對派不將通識教師講授有關議題說成「洗腦」。他又呼籲年輕人對持不同意見者要公道,勿以偏概全。

反問通識科學生是否被「洗腦」

曾鈺成昨日出席電台節目,與青年討論言論自由。對於學校直播李飛演講被說成「洗腦」,他直言覺得奇怪:「為何通識科老師上堂講課,學生都要聽,不能溜出去,那些就不叫做『洗腦』、『強迫』,沒有人講學生可以閉上眼睛、捂着耳朵不聽?為何看一次李飛直播,就變成『洗腦』、『強迫』?」

他指出,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是讓學生學習基本法的好機會,學校也會覺得李飛來港的機會難得,又笑言學生或會嫌教師講課沉悶,故覺得收看直播也是不錯。

籲青年提問勿以偏概全

有青年提問時聲稱香港已進入「威權時代」,年輕人被監禁,香港人變得沉默,甚至為自保而「轉軚愛國」,如「升國旗要感動流涕」。

曾鈺成反駁指,這說法侮辱很多年輕人,要求提問者公道一些,勿以偏概全:「你說年輕人坐監,被外面的人聽到,他們會以為香港所有年輕人都去了坐監,那我們在監獄裡嗎?你說不支持中央就會被打壓,有幾多人是這樣?我每次去學校,很多年輕人跟我講對特區政府、中央政府的意見,是相當尖銳的,也不見得他們被打壓。你說升旗,誰監督你一定要激動?但你不要看到有人升旗時熱淚盈眶,你就取笑人。你有權無動於衷,人家也有權激動,為什麼要懷疑人?」

他又指,社會上確實出現寒蟬效應,但並非令反對中央、反對國民教育的人不敢發表意見,而是針對支持者,如自己就曾被學校拒絕再邀請演講,原因是「學生反國教」。

被問及校園是否可以討論「港獨」問題,曾鈺成強調,學校如果讓學生覺得「港獨」好,是害了學生,「等於跟學生講吸一下毒沒有所謂,想想自殺也沒有所謂,是害了他,所以(學校)有責任。」

相關報導():20171029明報
曾鈺成:討論港獨不加否定 如鼓吹自殺

【明報專訊】國家教育部長陳寶生日前在北京表示,港獨思潮的出現與本港教育有關,港府有責任推動國民教育、教師要先「愛這個國家、認同這個國家」。教育局長楊潤雄昨表示,很難說港獨思潮和教育有直接關係,但認同可以在教育系統內讓年輕人更認識香港和國家的關係。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昨將港獨比喻吸毒和自殺,稱如鼓吹港獨,「等如對學生說吸毒、自殺都無所謂」。

曾鈺成昨出席港台《政壇新秀訓練班》節目時,被問到港獨的討論空間,他比喻說,在學校討論學童自殺會採取否定態度,「如果予學生印象,可以說港獨、可以出來鼓吹港獨及認為港獨是好的,這是害了學生,等於對學生說吸毒、自殺都無所謂」。曾鈺成強調,校內沒理由沒有討論港獨的空間,學校是啟蒙的地方,若有學生認為應支持港獨,教師應聆聽並與學生討論。

葉建源:教育不應避敏感議題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曾鈺成的比喻是否恰當是見仁見智,做教育工作不會刻意說敏感議題,但學生若有提出,就應該討論。他說,教師應提出事實、歷史、《基本法》的規定,讓學生從中有全面、多角度和深入的思考,分析不同主張,而非簡單把個人意見加諸學生身上。

楊稱未見港獨思潮與教育直接相關

楊潤雄昨早出席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時表示,不會因為陳寶生一番話而感壓力,但會考慮陳的意見,自己亦一貫認為要做國民教育的工作。楊同意,香港年輕人的整體表現一定和教育有關,但很難說港獨思潮是否直接和教育有關,不認為陳寶生的言論是向教育界施壓。他指出,中史科下學年將落實成為初中必修科,原則上內容會跟隨原有課程,局方明日會就課程內容展開諮詢。

2017年10月26日星期四

2017年10月26日本地晚餐 - 新界荃灣海壩街15-16號《海連茶樓》

忘了叫梅菜蒸菜芯,好吃的香酥鴨還未到上市;但在這所人情味濃的老店,在健談的伯伯陪伴下,我們還可以嚐到小時候的美食:酥炸魷魚鬚和媽媽的味道:煎封䱽魚。懷緬過去常,陶醉!一半樂事 ,一半令人流淚。


2017年10月26日 - d'arenberg the laughing magpie shiraz viognier 2012

這瓶在屈臣氏酒窖隨意挑選的得獎之作,可能是葡萄種類的關係 Shiraz 93% + Viognier 7%,最初入口偏酸,但一會兒之後,卻頗為平衡,不慚為得將之作。那種微妙的變化,有可能成為之後「神之水滴」漫畫的話題。



2017年10月22日星期日

2017年10月22日 - Arcobräu Schloss Dunkel

一種熟悉的烤香與甜味,是一款非常大眾化,不自覺地喝多了的德國黑啤酒!

官方網站:Arcobräu Schloss Dunkel

2017年10月21日政壇新秀訓練班《第六百七十五集》劉兆佳(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港獨

今日講清楚:政府與市民對施政的誤會,往往在於大家站在不同的語境之下而出現的,日積月累成為不滿。



幾年前,若果有人高呼「香港獨立」,我們一定會想:這個人「傻的嗎」?大部份分析認為,所謂港獨本來無人知道,只是幾天年一次的施政報告中,港大刊物<學苑>被點名批評後,就變成話題。

早前大專院校內的標語風波,再次引起大家對所謂港獨的議題,特首和各高官大員都回應過,討論港獨議題絕無討論空間。李克強在2017年的總理報告指港獨的本質是分裂國家,表明堅決反對港獨。

當然,從歷史上看,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港獨」是背棄自己民族的行為;從違犯基本法上看,係有違一國兩制的一國概念。

相信好多市民都好清楚所謂的獨立是不可行,但是究竟是誰將本來絕少人留意的港獨議題,由櫳底掘出來,再將它變成熱燙話題?大家又有沒有回想火頭是誰點起?大家又有沒有諗過所謂港獨又是否真正存在,抑或它只是反對情緒的出口?
十九大入面,國家主席習近平講過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要關心和愛護青年。但不止青年,有不少市民都目擊近年的釋法風波、林榮基事件、DQ事件等,令人認為當初承諾的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不斷改變,已有根本的變化。 

距離2047年五十年不變的限期已過了快將一半,未來香港人該如何自處?政制上應如何發展?如何能編織領導口中的中國夢,這個夢發得成嗎?抑或它只是如虛如幻的數字遊戲,只管經濟增長的惡夢?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一起討論「港獨」。

2017年10月21日星期六

2017年10月21日慶祝拍拖17周年及結婚6周年午餐 - 尖沙咀朗廷酒店低層大堂《Bostonian Seafood and Grill》

在這感恩的日子,當然要找一所比較好的餐廳慶祝一下。傳說中的Bostonian一直被受好評,我們當然籍機要來一試。這裡周六午餐,並不是Brunch,而是半自助餐,但勝價比反而更高,一位只要$378,加任飲Prosecco $150,以朗延會籍結帳有85折優惠,折合一位只需$500左右,便可以有3小時的悠閑時光,實在很值得推介。

先說自助頭盤,款式都算多,最重要是有極而食的開邊濑尿蝦及我最喜愛的生蠔,生蠔有三款來自愛爾蘭、蘇格蘭及新西蘭的上好貨色。











主菜,我們都選了肉眼扒,又是一道非常有水準的料理。吃罷的肉汁,我們仿效外國人,以他們自家製的麵包沾來吃,才知道他們的麵包也很出色。




最後,當然是有記錄我們的歲月甜品,我道濃度高達 70%黑朱古力甜品,正正很適合 Candy的口味。


在美味的料理穿插之中,我們也不知喝了幾多杯意大利 Zonin Prosecco,只知道若的能吃下一打生蠔及一件肉眼扒,再加5、6杯 Prosecco,你肯定覺得值回票價。我們也帶著微醉的快樂離去,開展我們拍拖18周年及結婚 7周年的日子。






2017年10月19日星期四

2017年10月19日 - Noah Estate Merlot 2014

以色列的紅酒,可能因為水土關係,酒質複雜,味道偏甜,若在隆冬時代,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我就算是見識過了!


2017年10月15日星期日

2017年10月15日外地晚餐 - 中國三裡屯北街81號那裡花園1樓《MOKA Bros》

從前的北京,甚麼可能有這樣的食肆!時代真的不同了,當然這類的味道還是有提升空間的。


2017年10月15日外地下午茶 - 北京《王胖子》驢煮火燒

北京人有句話:想健康,喝驢湯!這類一碗只要$10。精肉驢煮火燒也只要$12,很便宜,味道也很大眾化。王胖子在北京的分店很多,頗容易找到。


2017年10月15日外地午餐 - 北京燈市口大街《清真中國牛肉麵》

兩天之前,我深夜與一別十年的‘鐵哥’在西郊賓館外的小店,吃羊板根,說實話,真的難吃死了!燒板根應該是這樣的,而且這裡的新疆奶酪造得非常不錯。但這樣一頓午飯便已經要$54元,反映現在北京人的生活水平,真的一點也不便宜。


2017年10月13日星期五

2017年10月13日 - 牛欄山陳釀白酒

聽說北京人現在都喝這個 ~一瓶實際上42度的土炮,喝下去像24度的好酒!


2017年10月13日外地晚餐 - 北京市蘆月軒《羊蝎子》

在轉寒的北京城,好友建議去吃羊蝎子,這太合我的口胃了!我正是想再嚐嚐從前啃骨頭的味道。這所蘆月軒在北京有多間分店,專賣羊蝎子。羊蝎子不是蟲,而是羊的脊骨,不過吃了那麼多年羊蝎子,也不知道羊尾巴原來是那麼好吃的!



2017年10月13日外地晚餐 - 清華大學《熙春園》

從前很難看到活魚,現在新鮮滑嫩得難以相信。『窩窩頭』也只是給熊貓吃的,現在都是健康食品了!


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

2017年10月12日外地午餐 - 清華大學教職員飯堂

相比起中山大學,清華大學的教職員飯堂算不上便宜,但款式與份量均非常多;而且,在我們接近‘亂叫菜’的情況下,只要$52,相比北京其他食肄,真的是太便宜了!


2017年10月9日星期一

日劇:22年後の告白–我是殺人犯

所謂正義,往往是自以為是!


2017年10月9日外地晚餐 - 中國北京市海澱區五道口展春園西路《鴻運老北平》

一別十年,再到北京,當然不可以當一位只懂叫北京填鴨是旅客;而是要尋找從前崇文的味道,懂得叫鹵煮火燒、炒肝兒、炸醬麵和豆汁,才稱得上是內行人!加上這所小店價錢真的非常的平民,自助炸醬麵只要$17,最貴的北京填鴨只要$158滿滿一桌不過是$377元人民幣,實在很划算。








2017年10月8日星期日

2017年10月8日 - Emilio Bordeaux Merlot 2014

好的東西,不一定貴,重要是有沒有人懂得欣賞,這瓶 Emilio $100元也不到,卻非常易入口,果味也香濃,果然是得獎之作。雖然得的是柏林的獎,不過細意品嘗之下,的確很適合配德國傳統水煮豬手,難得知音呀!




2017年10月7日星期六

2017年10月7日政壇新秀訓練班《第六百七十三集》黃健偉 (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業務總監) - 社會房屋

今日講清楚:「政府行為與角色」是公共行政上經常討論的課題,令市民有尊嚴地生活是政府的責任,那便不可能假手他人。


節目重溫:http://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YoungPolitican/episode/463639

施政報告很快出爐,房屋政策是一個大家永恒關心的議題。過多一百年都是這樣說︰香港地寸金尺土,月租$5000一百尺的劏房都有價有市,環境惡劣不在話下,被業主騙「水電煤」可能是常識吧,如果是工廈入面的劏房,法例不准居住,隨時被取締逼遷,劏房都不讓你住。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早前提出支持非牟利機構推出「良心劏房」,即是現在由政府和社聯牽頭的「共住共生」社會房屋共享計劃,透過集合發展商和小業主的單位,以低於市價的租金,向基層人士出租單位,計劃為期三年,將會租出500個單位,讓1,000個家庭受惠。

計劃聽起來的確能幫助基層人士有暫時的棲身之所,不過三年只幫到一千個家庭,僧多粥少,有議員就批評是杯水車薪。根據統計處2015年的調查,現時全港共有八萬多間劏房,劏房居民有二十萬人,當中還未包括工廈和商廈的劏房,陳帆就承認單位數量的確少,不過莫因「善小而不為」。二十萬人是幫到一千個家庭,我想也是「好過無」的!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業務總監黃健偉跟我們一起談談最近的「良心劏房」,施政報告還可以加些甚麼,達至「人人有屋住」這個完美的目標。

2017年10月5日星期四

2017年10月5日 - Delirium Tremens

果然是當今世上最好的啤酒,最好的地方在於他是Strong Beer,但麥味香醇,泡沫豐盈,卻內斂得像普通啤酒,完全不像 Strong Beer。那份藏鋒落筆、溫柔敦厚,天下第一當之無愧!


官方網站:Delirium Tremens

2017年10月1日星期日

2017年10月1日本地晚餐 - 馬鞍山鞍祿街18號新港城中心L2 層2E-82號舖《靠得住粥麵小館》

聽說這是米芝蓮級餐廳,所以經常大排長龍;但實情應該是「抵食挾大件」,而且味道不錯;這樣半隻芽菜雞、一尾鯧魚,還有一款黑柏葉,只要大概$260元,實在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