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星期一

2022年5月29日 - 《彌敦道政交所》:美對台戰略模糊 vs 清晰 THE ISLAND MATTERS MOST

 

主持:湛國揚

嘉賓:葉振東博士 時事評論員

題目:美對台戰略模糊 vs 清晰 THE ISLAND MATTERS MOST

節目重溫:https://youtu.be/IrlR_tKLXTw

本集分享文章:美對台戰略:模糊vs清晰?

首先,美國總統拜登表示若大陸武力犯台,美國將捍衛台灣;明顯他並非一時失言。翻查過去一年記錄,拜登在去年八月,已表示美國對北約的神聖承諾,同樣適用於台灣。去年十月,拜登出席一場與市民對談的活動時,被CNN主持人追問如果大陸對台發動軍事攻擊,美國是否將捍衛台灣,他回應:「是」。而523日的第三次陳述,只能說是最直接了當的回應。

不過,這種回應並沒有清晰說明,美國所指的捍衛台灣,是直接派兵、捐贈武器、還是配合國軍濱海決勝策略,在台灣外海作出協防。加上現在台灣向美國購買較先進的軍備時,遇到來自美國政府的障礙。因此,台灣外交部的回應是極為小心保守,只是低調地回應:美國恪守對台承諾,足現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明顯蔡英文政府還是沒有頭腦發熱。

模糊與清晰?全憑美國利益!

從以上的客觀的事實,這證明了一個什麼事實呢?就是我們過於籠統地去界定美國對台政策是模糊,還是清晰?其實是相當不全面。因為美國模糊與美國的清晰,不單止有多重面向,而且背後有一個重要的邏輯,就是:美國利益。

當台灣涉及到美國利益的時候,美國的立場就會非常清晰。我們從印太經濟框架中,台灣不在獲邀之列;但美國極速又表示要與台灣商討新的經貿合作計劃,原因是台灣的晶片是美國的軟肋。台灣若未能保障美國的晶片供應,美國小至汽車、手機生產,大至國防軍工均會出狀況。同一道理,大陸對台武力威脅,觸及了美國的遠東利益,美國才會清楚地表明會守衛這艘不沉航母。

相反,當台灣有可能把美國拖入泥沼,特別是對中華民國的主權問題時;美國的立場就會變得非常模糊,以免為了幫助台灣,而進一步與大陸交惡,不必要地消耗美國國力。我們從今年世衛大會,台灣除了得到十三個邦交國力挺之外,今年還有十個國家是破天荒為台灣發聲,認為台灣不應缺席世衛會議。當中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及德國等歐美大國,但這面與大陸對著幹的旗幟,領軍的並非美國,美國把自己的角色貶為啦啦隊,她的盟友那會表態呢?

又例如: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526日至64日應邀到所羅門群島、基裡巴斯、薩摩亞、斐濟、湯加、瓦努阿圖、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等八國進行正式訪問。這個舉動既是知道美國的野望,已經盯著烏克蘭重建利益,無暇顧及這些小國。同時,亦是要為俄烏戰後,俄羅斯很有可能一蹶不振,天下圍中更加合情合理之前,盡量拉攏小國,成為附庸,鞏固一如封建皇朝的天朝影響力。

 

台灣是有感受的

但面對大陸的舉動,美國就只有「美、印、日、澳」四方會談,會後聲明也頗為客套,如此軟弱無力,就更不用說顧及到台灣的感受了!我們只要小心分析,王毅到訪的斐濟,是曾在1996年,與台灣相互承認國家地位。直到近年,斐濟與台灣關係才跌入冰鮮狀態。去年731日,斐濟因大陸的壓力,把「中華民國駐斐濟商務代表團」更名為「駐斐濟台北商務辦事處」。但過去數十年,台灣對斐濟的援助是有目共睹的。

至於東帝汶對台灣的義意則更大,蔡英文政府的新南進政府,令東盟十國不少是台灣的重要貿易伙伴,而且數字屢創新高,人員交流互動頻密;根據台灣行政院勞動部資料顯示,截止201911月底,新住民人數多達71.8萬。這是大大有利台灣建立小國生態圈的重要條件。東帝汶現時並非東盟成員國,卻是候選成員國和觀察員國。王毅向斐濟與東帝汶示好,即是挖了台灣的牆腳,動了台灣的利益。

美國對此接近是視而不見,原因是美國為台灣表態,就會陷入自我實踐,需要直視台灣的主權問題。美國自然就避之則吉,矇混過關好了!所以,美國對台的政策,什麼地方模糊?什麼地方清晰?是有不同的面向;但當中的風向,肯定就是美國利益先行吧!

推薦書:《當中國統治世界》

作者:馬丁‧賈克(Martin Jacques)  譯者:李隆生 出版:聯經 2010


2022年5月29日星期日

2022年5月28日 - 《第一百五十八集》伍德基校長(學友社社長):未來棟樑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817955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FkaqX6D0og

本集簡介:

自今年四月陸續復課後,在一個月內已經有五名學生輕生。他們生前正在面對學業壓力或感情問題等難關,內心未必能夠解決到這些煩惱,最終就選擇走上不歸路。可見老師們,特別在保持社交距離下,要更大力去支援及守護學生的寶貴性命,教育局、校方和社工要盡快完善現時學校正向教育,以及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的策略。

1990年開始,教育局引入「全校參與訓輔模式」,鼓勵學校以全校參與模式,在「普及性」、「選擇性」及「針對性」三個層面,來促進學生精神健康,以及加強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幫助學生透過自尊、自律和正面的態度,來建立正向人生。另一方面,教育局在2018年將「一校一社工」,推展至小學;不過,這些學生培育計劃實踐多年,仍然難以避免學生自殺,未來教育界應如何改善正向教育,從而讓學生相信「生命滿希望」?

此外,根據教育局統計,本學年的公營和直資學校的流失教師人數,分別為3580人和470人,與2020/21年度共2380名教師流失相比,流失率增幅為七成。兩個年度合計,教師流失接近六千人。當學校面對教師人手不足時,學生培育的困難便會雪上加霜,因為校方很難安排足夠教師既要教學,又要舉辦正向教育活動,實在難以充分支援學生精神健康與輔導需要。所以,教育界面對這波教師離職潮時,可以做甚麼去維持學生培育的質素?

我們今天邀請到學友社社長伍德基校長,為我們解答關於學生培育與輔導服務的問題。

2022年5月27日星期五

2022年5月27日 - Château Beaumont Haut-Médoc 2014

我無記錯應該係朋友送比我,好少何有枝酒會好飲到唔記得影,仲非常之親燒鵝、乂燒,珍肝之類嘅中菜。




2022年5月21日星期六

2022年5月21日 - 《第一百五十七集》黎培榮(「遺善最樂」業務發展總監):未完的人生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816915

Youtube 頻道:https://youtu.be/d4B1hM-3P7A

本集簡介:

「遺囑」這兩個字,會令你想起甚麼? 「死亡」? 「有錢人交代身後事」? 事實上,現時不少人都會「立遺囑」,希望妥善安排死後的事情。但有沒有想過「立遺囑」可以變成「遺善」,延續﹑傳播「愛」,增添意義呢? 但有「這個心」,又如何找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付託這重任呢?

社企「遺善最樂」推出免費立遺囑服務,條件是參加者需要在遺囑裏,把一部分財產捐給慈善機構。成立至今,捐贈金額已數以億計,受惠機構近100間。他們不單止有義務律師協助訂立「遺囑」,更會在條款上訂立得十分細緻。

最近,更與本地動物慈善團體一同發起「遺產贈毛孩計劃」,鼓勵捐出將部分遺產給指定動物慈善機構,支援醫療﹑食物、更希望給牠們有一個「有瓦遮頭」的家,喚起市民關注寵物生存權。

不少外國國家,有錢人以至一般市民捐出部分遺產給志願組織,已是十分普遍的事,甚至乎變成一種文化。例如英國,根據公民社會年鑑,2017/18年度,志願組織收入中,有一成六是來自公眾的遺產捐贈; 而澳洲一項於2020的調查顯示,慈善收入中,有四分一是來自遺產捐贈。不過,捐贈遺產在香港仍屬起步階段,即使有意捐贈,機構亦沒有這麼多人力物力處理及解答法律問題。

2022521日香港電台第一台 - 政壇新秀訓練班《第一百五十七集》我們請來「遺善最樂」業務發展總監黎培榮,跟我們一起講述免費立遺囑及推動捐獻服務。這種立遺囑方式會否在香港普及化,讓大部份市民都響應到「遺善最樂」的精神?

2022年5月17日星期二

2022年5月16日 - 《彌敦道政交所》:美國務院文件刪除 台灣是中國一部份 KEY WORDS MISSING

 

主持:湛國揚

嘉賓:葉振東博士 時事評論員

題目:美國務院文件刪除 台灣是中國一部份 KEY WORDS MISSING

節目重溫:https://youtu.be/wx4c6AaqQt8

本集分享文章:台美關係:真的堅若磐石?

「模糊戰略」的模糊

眾所周知,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一直採取一種叫「模糊戰略」。這種模糊戰略得以成立,是要追塑到國民黨政府遷台時,美國對蔣介石政府的定位,是一個「流亡政權」,而非一個已經消亡的政權。這就合理地解釋了,即使中華民國退聯、中美關係正常化;美國在過去數十年,對台灣的支援;仍是以一個流亡政權作為基本論調。所以,根據1979年《美中聯合公報》,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沒有提及中華民國的存歿,這是預留了一個尾巴,讓美國可以上下其手。

美國當時的戰略考量,明顯是要準備在後毛澤東年代,在中國圖利之餘;也要圍堵中國。台灣這首不沉航母與日本,便成了美國在東亞拑制中國南北海上大門的巨形蟹鉗。這對活蟹鉗的作用,在於當中國進擊的時候,便可以裝腔作勢一下,恫嚇中國。正正因為這個「蟹鉗戰略」的目的,就是要保障美國的利益。因此中華民國這個流亡政權必須要繼續存在,美國也長期不可以置台灣於不顧,否則便沒戲唱了!

直至習近平年代,強國論高唱入雲,一個還沒有統一的自詡強國,只會是國際笑話。在這個微妙的中美互動之中,當中國越按捺不住,美國便唯有越清晰立場。我們從201651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的六項保證中,包括:

「美國也不會施加壓力要求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意思是美國不會就中國統一一事上作出任何貢獻;及「美國對台灣主權的長期立場沒有改變」,意思應該解讀成,對中華民國這個流亡政權的定位,仍沒改變,便可見一斑。

正因如此,所以才會有最後一條:「八一七公報的內容並不表示美國對台軍售之前會徵詢北京意見」。因為美國支援流亡政權,是不需要詢問中國。根據慧科新聞搜尋器,在過去一年,中國就台灣問題,指控美國的操弄,必定「引火燒身」的次數多達192次,即平均隔日便罵美國一次。但對美國來說,這純粹是中國一箱情願的發洩說法。


台灣人不是省油的燈

從這個角度分析,我們便會理解美國國務院早前更新對台說法,特別是刪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看似是尊重住民自決,回應中國過去不停派軍機繞島的「被逼澄清」。實際上,美國只是為了在東亞的利益。如果我們小心觀察,更會發現台灣外交部對美國的更新說法,只是低調地回應:美國恪守對台承諾,足現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最大原因是台灣人心中一直清楚明白,美國只是在提供口舌服務和對台灣丟火把,把台灣置在一個非常危險,而不得不進一步依靠美國的絕地之中。美國軍艦今年五次通過台灣海峽,實際上是要告訴台灣:是時候交保護費了!

台灣人在中美搏弈之間,這種危機意思仍是有的。根據台灣制憲基金會,在2021810日公布,在1071個有效樣本中,有65%台灣人願為保衛台灣走上戰場;而俄烏戰爭對台最大的啟示,就是台灣人有必要盡快提升戰備意識,加上所謂的「非對稱戰略」,說穿了就是防禦能力極為落後,面對大陸的1970年代航母,台灣現時仍未有核動力潛艇作海防;萬劍飛彈更淪為有限公司,空防力量也非常薄弱。日前,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兵棋推演亦指出,美國應考慮在台海發生戰爭之前,先行武裝台灣,因為一旦發生武統,美國為台灣進行軍事補給,將變得非常困難;意味著台灣能否堅撐80天仍未淪陷,等待盟軍施以援手,將會是極大問號。

因此,台灣非常明白應該籍著俄烏戰爭的契機,強化防禦能力,向美國購入更先進的武器,而不是過去的‘破爛銅’ 。台灣國防部長更提出「四不買」,即不買「第二座長程預警雷達」、不買「阿帕奇直升機」、不買「美軍除役軍艦」,及不買「黑鷹直升機」。這一來是物非所值,二來也是要擺脫美國的自衛行為。這種理性的要求,正正是台美關係堅如磐石的最佳試金石。

這一招「賊佬試沙煲」也確實有效,台灣要求的MH-60R反潛直升機,就因為美國對台灣的「友情價」而告吹。而拜登政府去年八月批准出售,一車可以兩用,威力等同一個炮兵連的M109A6自走砲。美國突然又托詞因為俄烏戰爭,而胎死腹中。最令人尷尬的是,台灣自行向生產商BAE查詢,得到回覆證實,M109A6自走砲沒有出現,生產線壅塞的問題。變相證實了,美國是不欲對台出售較合理與精良的防禦性軍備,只許台灣在美國的保護下,狹逢偷生。

這種以利益堆砌,所謂堅如磐石的台美關係,實在令人失笑。所以,台灣為求自保,也加速鞏固來之不易的小國生態圈。日前,台灣外長吳釗燮接受澳洲SBS訪問時,回應「中所安全協議」時指出:台灣正處於中國不斷擴大的「威權主義」前線,但這種威脅將逐漸逼近澳洲。這種具有《六國論》味道的逆耳忠言,預警了:「他朝君體也相同」的嚴重性。

還有一點,台灣人對美國慢半拍,支援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也是看在眼裡覺得心寒!因為根據兩次世界大戰的經驗,美國在早期都只是保留話語權;直至交戰多方彈盡糧絕之時,美國才大軍壓境,以割取最大的戰後利益。即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話,美國是不介意烏克蘭變成焦土。近日拜登政府在322日的促請台灣,考慮選購更先進,可與美軍系統互通的M109A7自走砲。我實在期待美國向台灣,開出一個怎麼樣的「堅若磐石」售價!

推薦書:

王振西與錢俊德(譯)(2014)。《蘇聯軍隊的瓦解》(原作者:威廉•奧多姆)。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原作出版年:1998


 



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

2022年5月14日 - 《第一百五十六集》胡詠賢(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長者服務總監):「耆」望「愛」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815580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FV01BqUmRlI

本集簡介: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中,65歲或以上人口超過145萬人,佔本港人口兩成多,十年間上升了近51萬人。另一方面,根據規劃署推算,2040年將達到三成,不少學者指,本港已踏入「超老齡社會」。香港長者人數增加,投放於支援及照顧長者服務的資源亦有提升,但這些服務是否真的有「愛」,令長者感到關懷?

政府現時為長者提供的現金津貼,有長者生活津貼,兩元乘車優惠等。非政府機構有提供︰派飯、陪診等服務。 但始終上述服務,都比不上子女陪伴;無奈生活逼人,子女可以陪伴年邁至親的時間有限。造成愈來愈多獨居﹑雙老的長者,長時間獨留在家中,情緒問題令人擔心。

疫情期間,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出,65歲或以上長者自殺個案較去年同期升一倍,屬於高危一族。但受限聚令影響,不少長者「聚腳點」都關閉,特別是長者活動中心。雖然部分機構有外展服務,讓獨居長者訴心聲,減低「孤獨感」,但相關服務在疫情期間嚴重受阻。面對長者心理質素轉差,早前香港教育大學長者學苑夥拍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舉行「耆師疫下義教大行動」,推出多種網上活動,協助長者解悶及提供學習機會。這類創新途徑,能否協助長者捱過心理難關嗎?

2022514日香港電台第一台 - 政壇新秀訓練班《第一百五十六集》我們請來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長者服務總監胡詠賢女士,跟大家一起探討應,如何為長者送上「愛」,以及面對老齡社會的「孤獨感」,政府應如何超前步署?


2022年5月7日星期六

2022年5月7日 - 《第一百五十五集》盛李廉(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瞳」「心」抗疫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814065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lkmIPvqiKk8

本集簡介:

第五波疫情稍有緩和,市民日常生活漸漸回復正軌。不過,疫情下一系列的新常態生活模式,失明人士在生活上遇上不少挑戰。

政府要求市民出入場所需要使用「安心出行」,但又有沒有想過,失明人士如何把電話對準二維碼掃瞄呢? 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曾表示,不少食肆不清楚失明人士可豁免用「安心出行」。事實上,有失明人士曾經因此被拒絕堂食。小店沒有足夠人手協助掃瞄「安心出行」,部分人士只好找陌生人協助,有失明人更曾因此被「搶手機」。 

政府有為視障人士製作「安心出行」二維碼凸字膠套,方便他們辨識「安心出行」位置,政府更表示已派發超過十萬個,但市面上,有多少場所有使用呢? 除此之外,部份處所亦有提供「失明人士專用表格」,給他們「填紙仔」,但當出入不同樓層或大樓時,他們便需要多次重複遞交「紙仔」。加上,這些措施及「安心出行」的豁免安排,宣傳是否足夠? 一般市民和食肆又是否知道? 運作了一段日子,情況又如何呢?

除了生活上的影響,就業都是一個問題。疫情下,不少按摩店、導賞體驗團結業,社企生意又大受影響。香港社會企業總會於3月初進行的調查顯示,近兩成受訪社企因為疫情衝擊而被逼歇業。失明人士同樣面對失業﹑就業不足。保就業計劃、消費券﹑臨時失業援助等措施,是否杯水車薪?政府應如何加強支援? 

202257日香港電台第一台 - 政壇新秀訓練班《第一百五十五集》我們請來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 與大家一同探討現時失明人士面對「後疫情」生活上的考驗。政府又可以如何為失明人士提供適切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