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5日星期四

2016年8月28日立場新聞 - 炒起港獨 所為何事?


刊文請點擊以下網站: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7%82%92%E8%B5%B7%E6%B8%AF%E7%8D%A8-%E6%89%80%E7%82%BA%E4%BD%95%E4%BA%8B/


延伸閱讀:
2016830日成報A01頭條《評論文章》 - 漢江泄

「四年前,很少有人公開討論……」 煽風點火「港獨」鬧劇 梁振英播「獨」       
在今年香港電影金像 ,《十年》獲頒最佳電影 。對於正面探討「港獨」的《自焚者》,相信不少人都會記憶猶新;但作為五個段落之首的《浮瓜》,側寫某些駐港部門炮製「恐怖襲擊」,不惜收買兩個傻瓜行刺政要,來營造香港動盪不安的氣氛,這些描述確觸動不少人的神經線,《十年》原是一齣關於未來的預言電影,卻又有誰可曾想過,這些預言可能早已在當下香港應驗?

想要尋找現實中的「浮瓜」,或許可以先從曾鈺成近日一篇專訪說起。曾鈺成接受內地網媒《界面新聞》的獨家專訪,題為「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19年來有遺憾有堅持,或參加下屆特首選舉」。當被問到即使參選特首,也只是考慮為選舉帶來競爭,他說對現任特首梁振英沒有個人意見,但又明言不同意梁振英的做法、梁對反對派的看法及對香港政治環境的判斷。曾鈺成同時在專訪中提及,香港市民、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對「一國兩制」實施所碰到的困難和矛盾估計不足;「港獨」討論源於經濟和民生問題,打擊「港獨」便要搞好「一國兩制」。

愈亂愈利梁振英爭取連任

這則專訪在被香港傳媒廣泛轉載後,文章的連結便突然無法打開,被即日刪除。耐人尋味的是,正正在專訪被抽起的翌日,曾鈺成在香港會見記者之際,又一再覆述昨日專訪中的論調,訴說他對梁振英做法的不滿。以曾鈺成的地位、智慧和歷練,難道會不明白北京的禁忌何在,並日復一日地不斷觸碰底線嗎?

在《界面》的專訪,記者有這樣的一段:「四年前,很少有人公開討論港獨話題,即使在大學裏面,最激進的大學生組織也不會提到港獨。但現在的年輕人都公開討論港獨,為何會如此?」既然曾鈺成和記者皆同時提及「港獨」,則兩段話之間又有何顯著差別?假如筆者沒有判斷錯誤的話,禁忌似乎並不在於「港獨話題」,反而在於「四年前,很少有人公開討論港獨……」

此話何解?當然首先要問的是:為何不是三年,不是五年,而偏偏剛好是四年呢?顯而易見是因為香港特區政府正是在四年前換屆,梁振英「爆冷」上任。按此而言,《界面新聞》記者的言下之意是:假如並非梁振英當政的話,便絕不會形成「現在的年輕人都公開討論港獨」。梁振英公開大力打擊「港獨」,正正是他一手煽風點火,在中聯辦指揮棒下,由極左團體及左派傳媒營造輿論,虛張聲勢,誇大「港獨」的現象。

不滿政治議題帶入校園

繼大搞標準不一的「排『獨』確認書」後,梁振英近日再挑起「港獨進入校園」之議題,並派出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走上台前「操刀」,一向反應奇慢的吳局長「忽然」高調見教育界,已教人奇怪。據說在閉門討論時,吳局長被教育界人士圍攻,不滿把極少數人注意的「港獨」政治議題帶入校園,並恫嚇教師須配合「禁獨」,談也不許,否則違反操守云云,批評把責任推諉給老師,當局卻無明確指引。事實上,「港獨」在香港並無「市場」,「大力打擊港獨」完全是偽命題。

梁振英處心積慮助長「港獨」,以鞏固他和鷹派人士的管治權威。中聯辦,正是四年前梁振英當選的最主要支持力量,梁振英當選後翌日,第一時間跑到中聯辦「拜票」,令香港的政商界及小市民看傻了眼,究竟梁是向香港抑或是向「西環」服務。香港輿論一般把中聯辦視作北京在港的「代言人」,而中聯辦也順理成章的把自身看作是北京在香港的化身,儼如「一個小小中央政府」。四年前,搖身成為「造王者」之後,在香港的地位就更是一時無兩。

中聯辦挾「中央令牌」坐大謀權

從來人緣極差、親和力弱、器量小、視野狹窄的梁振英,履任至今,有能者固然不想替其辦事,無能者卻包圍他,阿諛奉承。在梁振英任內起用的人,不乏來自香港社會處於三四線下游之輩,政治能量和能力足令人見笑,他們討梁歡心,巴結中聯辦,以換取一官半職或取個名譽,當個諮詢組織主席、成員或太平紳士等。中聯辦樂見其成,手握「中央令牌」,從旁扶植,四年來就建立起一個「梁振英與中聯辦建立的核心利益集團」,不容政商界說一句梁振英的壞話。

據有不少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私下透露,有些中聯辦官員經常直接來電,名義上是交流意見和溝通,實質是「指指點點」,甚至會就港府委任誰人做諮詢組織成員都會直接過問,已極度反感。有「骨氣」的公僕會懶理這些「拿着雞毛當令箭」的小官,但畢竟公僕也是「打工仔」,只好「忍氣吞聲」,不情願的照辦,但早已積聚了極多怨氣。四年下來,已達爆發臨界點。香港回歸19年,公僕很清楚誰是主子,好事之徒不要再歸納是港英殖民地官員搞事了,今天造成公務員軍心不穩的局面,只好怪責梁振英權傾中聯辦,造成「兩個權力核心」所致,「西環治港」也就是由梁振英時代不脛而走。一旦梁振英連任,只會延續香港的「噩夢」,只會令「一國兩制」這個牌子走樣。

剷除理性中間聲音 不利管治

有政界朋友分享一個真實經歷,說自己曾發表過一些不認同梁的言論,翌日就收到「溫馨提醒」,指「請好好管束你的言論,畢竟我們還是朋友」,這句說話表面看似平平無奇,但明顯帶有「恐嚇」成分。有冤無路訴,只有變成朋友圈飯桌上吐怨氣的話題,結果原來不少政界人士也曾有過相類經歷。久而久之,在建制陣營中理性溫和的一群,明知政策不可行,也不會說意見,只好噤聲自保,或者冷眼旁觀,因會被中聯辦和梁振英視作「異見人士」,「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久而久之,香港政治氣候就是這樣變得「兩極化」(只有極左及極右),不利管治,也令習慣言論自由的香港人愈來愈反感,這也解釋了為何港人對「一國兩制」愈來愈無信心,愈來愈不滿「中央」了。說實話,究竟經中聯辦傳達多少言論是真正代表「中央」的意思呢?究竟有否加多減少呢?縱使是政界老手,有時亦感到困惑,需要費時釐清事實的真相。

在香港管治不可能用「愚民政策」,只宜「疏導」,不宜「禁絕」;事實上,在言論及出入境自由的香港地,禁也禁不了。中聯辦在香港十多年,理應最熟悉港人的習性,近數年只管偏執地用自己一套去與香港社會大眾溝通,與梁振英聯手製造敵人,有違作中央與港人溝通橋樑的角色,「中聯辦」變成「中管辦」。

盼中紀委調查結果 還香港安寧

北京對於涉港機構的失控,對梁振英、張曉明、中聯辦等涉港機構不滿之聲,顯然絕非僅屬空穴來風。其中,惹人關注的舉措是自今年1月起,身兼中紀委委員、前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紀檢組組長的李秋芳被調任中紀委駐港澳中聯辦紀檢組組長,調查涉港機構。

香港社會期待中紀委的調查結果,包括應徹查中聯辦的職能與角色,應瓦解損害國家與香港利益的集團。還香港社會安寧;還校園不涉政治的生活;還政商界為國家獻謀發展的活力;還「中央」清白,不要再為個別謀私心的人揹黑鑊。

香港人只有一個卑微的要求,讓市民可以在「一國兩制」下,重過健康而快樂的生活。


後記:
2016年9月16日東方日報A17 - 初中中史科擬增插香港史
【本報訊】初中中國歷史科和歷史科課程檢討一直備受關注,不少學校爭取可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六四事件等敏感議題,教育局指課程發展議會轄下的專責委員會建議修訂現行中史科和歷史科初中課程,中史科將「古今並重」,預料會增加近代史內容,並於不同朝代加入香港史內容,歷史科則加入以往或被忽略的伊斯蘭世界和美國等國家的歷史,局方九月底將展開一個月諮詢,收集學校和教師意見。
配合相應時段述發展

鑑於不少學校略過或不教一九四九年以後的中國歷史,教育局去年提出微調方案,並進行課程檢討。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李沙崙在該局網誌《局中人語》中透露,專責委員會有鑑中史科的課程範圍以往比較偏重古代史,建議調整為「古今並重」,並加強社會文化史內容,如藝術、建築、科技、宗教、交通等富趣味課題;同時在相應的時段加入香港同期的發展,讓學生更全面認識國家的歷史和文化與香港發展一脈相連。

歷史科設伊斯蘭課題
歷史科則強調整全認識世界發展的歷史,加入以往或被忽略的伊斯蘭世界和美國等國家的歷史,使學習內容更為全面有趣,並與生活連繫,又建議整理兩史課程和協調兩科進度,使兩史課程的學習範圍互相配合,以便能加強學習效能,令學生更有效學習國家與世界的歷史及兩者的相互影響。

局方強調,課程指引一如以往會列出大綱、所需課時,以及為推行新課題而提供的專業支援措施,教師可按學生的興趣、能力設計課堂教學及課外學習活動,並以客觀態度指導學生認識歷史事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