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

2009年7月21日 - 台灣三害之二 - 名咀

原文及刊文:
常言道:「政治是大眾人之事」。那有人的地方,便自然有政治;有政治,便自然有「鬥爭」;有「鬥爭」;便自然有「流言」。可是,「流言」必須有人發「放」,才會「流」的耶!在台灣最喜歡「爆料」的一定是「政客」,而最喜歡「放『流』料」的便要算是在一眾政客身旁的「政壇百曉生」 -「名咀」了。

如果有看過台灣本地電視台節目的朋友,很會發現,台灣的「清談評論」節目特別多,差不多在不同時段,不同電視台中也會出現。我必須要再表達一次,那些極其量只是「評論」節目,絕對稱不上是「政論」節目,最少在質量上不可能用「政論」這兩個字。

上節目的所謂「名咀」,位位身懷奇技,卻大部份不是「專家學者」;但相比起水滸傳108位英雄「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嘗試舉一個例子與各位分享;上個月,已故「經營之神」王永慶「終於」入土為安。在台灣一所非常出名的電視台,在黃金時段邀請了不少「名咀」上節目討論。可是,大家討論的重點不是「後王永慶」年代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而是王永慶處於「浮棺:還沒有下葬的意思」狀態,對王家爭產案的影響,他們還可以在節目中「不停地表達,有不少「藏鏡人」曾經說過云云」;這樣的節目有什麼質量可言,對民智的增長又有什麼作用,可是,這樣的所謂「開講」節目,在台灣就是有「市場」。

有市場,就自然地有影響力,結果整個社會風氣,連政府施政也被這群「名咀」左右;為的可能是他們在社會上也有一定的叫座力,亦非常有可能是「祈求」自己不會成為下個「被討論」的對像。因為這群「得個『講』字」而又不用負責的「名咀」,經常「胡亂影射爆料,引發爭議」;否則,他們那有「通告費」呢?

可是,當整個社會也淪落到「選舉需要找名咀站台」,到立法院答辯之前,要以魚翅「諮詢」名咀意見,之後還要讓人家「獨家爆料」,弄得「請食魚翅一身腥」的地步。這個社會還算健康嗎?

話又說回來,如果這群名咀失去了「群眾的力量」,他們還可以生存嗎?早前,台灣有一個調查發現,有不少台灣民眾每周花超過4個小時以上去看不同的「名咀節目」,如果以每一個節目約一小時算,他們就差不多一周佔一半的時間都在「跟名咀玩遊戲」。在這種「諸君樂於吸毒」的情況下,電視台只是詢眾要求罷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