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日星期四

2009年7月2日 - 「合併」出大事

原文:
對於長期住在香港的朋友來說,大部份對大陸及台灣的地區行政劃分也不太清楚;這也是蠻合理的,香港是一個「交通便利的旦丸之地」,如非有心「決戰萬戶侯 - 區議會選舉」的朋友,我們經常連十八區也「講不出聲」。今日,我們也鮮有聽聞,小學生們可以以「香港島、九龍半島及新界」來形容香港。相反,在大陸及台灣,這種分野是非常明顯,所得到政府下放的資源及行政地位也十分不同。例如:大陸是「省、市、縣、鎮、鄉」,層層下降,絕不含糊。台灣則反之,縣市之間是沒有從屬關係,而縣的面積又大多數比市大,但由於歷史的發展因素、「市尊縣卑」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地方行政上的「心態不平衡」。 

早前,台灣行政院提出「縣市合併及升格」的建議,並有所謂「三都十五縣」的偉大設想,把台灣現時的「地方行政版圖」重新劃分。旋即有11個縣市提出升格申請。如果我們將台灣的地圖與「三都:即大台北、大台中、大高雄」的概念混為一談,我們便會發現這個建議是有可取之處。我們先別管合併對藍綠政治利益的考量;但從地理上看,台灣島是被中部山脈呈「Y」字型分割開來,而「Y」的三端正正是台北、台中及高雄的所在地。可是,歷經國民黨長年的統治,台灣二十三個縣市中(包括兩個直轄市),只有台北獨尊,在「一橋之隔」的台北縣,便已經是「兩個世界」。台北市人口高達260萬,佔台灣2300萬人口中的11%。而同屬直轄市的高雄,她的人口與高雄縣一併計算,才只得270萬。這種發展失衡的情況,令到當地居民經常「心裡咕咕咕」!最為具體的反映是台北的桃園(中正)國際機場是亞洲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但高雄的小港國際機場,名為國際,實為內陸;而台中的清泉崗國際機場唉!可以用的嗎?所以,如透過合併升格,而令到地方發展得到平衡,這應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合併升格必然涉及一個極嚴重的難題,那就是「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再分配問題。縣市合併,自然會出現兩位領導人,變為一位領導人的局面;這種「可預期的權力再劃分亂像」,筆者還相信還有辦法可以解決的;反正藍綠兩個陣營,經常也「家變當食飯」,並不算什麼新奇事!但中央與地方之間又如何擺平呢?

如果大家「記性好」,便會記得前民進黨主席施榮德在發動「百萬紅衫軍倒(陳水)扁」運動時,時任行政院院長民進黨籍游錫(方方土),要求時任台北市市長馬英九要負起恢復台北市秩序的責任。豈料,馬英九當時的回應差不多脫口說了句:「這不是游院長可以過問的事」。原因是在台灣的行政架構中,五院之首與直轄市市長均屬同級。日後,若然多了幾個「直轄市」,中央的笛聲是否還可以「吹得響」,真是未知之數。

畢竟,理想與現實經常是有明顯落差的,筆者真的很想向具學者背景的台灣行政院院長劉兆玄發問:你是不是在火星當院長呢!


刊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