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2009年7月13日 - 台灣三害之一 - 傳媒

原文:
早前,台灣立法委員費鴻泰指出台灣有三害,那就是「傳媒、名咀、司法官」。費鴻泰這一言,實在不失為「千古巨眼」。費兄(台灣人對朋友的尊稱,一般在姓氏後用「兄」;親密的朋友便用名字,例如「鴻泰」)所指的傳媒、名咀兩害,筆者簡直「舉腳贊成」,至於第三害呢?我們容後再談吧!今期,我們便先談談「傳媒」吧!

筆者曾經在一本政經雜誌專欄中提及,從前台灣的平面傳媒是相當沉悶的。報章是既沒有彩色的相片,也沒有悅目的標題。新聞報導平板得像念書一樣,完全跟「鏗鏘」兩個字拉不上關係。在「動員磡亂」時期的台灣,人民素質無疑是比今天單純得多了。

情況一直至「生果日報」登陸台灣,台灣的平面傳媒便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台灣的民眾亦步入了「每日一生果,真相遠離我」的年代。生果日報極速成為台灣最暢銷的報章之一,並成功地「扭曲」了台灣的平面傳媒;從此,「報紙」在台灣便等同於「裸體+屍體」的「代名詞」。而且,「一紙報導」與「催名符」無異;在傳媒的激烈競爭下,「各路英雄」更走向「不擇手段」的地步;十多年前,轟動一時的「白曉燕案」,小妮子差不多就是在傳媒的「催命」之下而玉隕香消。

雖然,事過境遷,但傳媒的作風依舊,一些濁流清泉,也被革滅殆盡,例如已經「關門大吉」的民生報便是在這種環境下被送進「博物館」。

近期,陳水扁女兒,前第一家庭「公主」陳幸妤出庭應訊,經常被傳媒包圍,令筆者終於明白什麼叫:「透不過氣來」!而陳幸妤亦對傳媒「嗆聲:(台灣里語,意思是責難)」,直指傳媒要把她「逼瘋」。公主的形容實在為在「沒有半點過份」;我們試想想,如果連「上廁所」也擔心被「長短火(攝影鏡頭)」監視、偷拍,生活是多麼沒有安全感,真是「唔痴線先出奇」!

話又說回來,傳媒的「太超過」是誰做成的呢?一句市場競爭激烈,難道便可解釋一切麼?筆者經常說:「有這樣的讀者,便有這樣的傳媒」。商人是絕對不會做任何與「市場價值」脫勾的生意。

民眾照樣的罵,同時又照樣的喜歡看「裸體+屍體」,還要不時「Review」,重新再看一次,如果是「連續劇」就更「物超所值」;這樣「自作業」,我們又可以怪誰呢?

「食得煙就預有Cancer」,我們下次再談談第二害:「名咀」。


刊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