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星期六

2017年12月30日政壇新季訓練班《第六百八十五集》鄭丹瑞 (跨媒體文化人) - 非主流電影

今日講清楚:雖然話不要先入為主,但都要看看實際情況。全集我只有一點同意,就是打好基本功。


節目重溫:http://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YoungPolitican/episode/478816

好的電影應該要趕上時代的步伐,能夠反映當下社會的實況,不過卻有人批評「香港電影已死」,題材缺乏本土元素,甚至有啲在視覺效果和情節上更愈來愈有「內地的特色」。

是香港人的口味變了?或者這與香港愈來愈多合拍片(即是香港和內地導演合作製造的電影)有關,電影公司當然要顧及內地13億人口的市場。

其實近年一些非主流的電影也深入民心,以香港政治為題材的「十年」獲得香港金像獎,而且不斷加場。還有「消失的檔案」、「撐傘」、「記錄時代」都是近年以時事為主題的記錄片。

這類電影雖然貼近時代發展,不過所面對的挑戰的確不少。因為議題敏感而令放映受到阻礙。當時環球時報點名批評「十年」這套電影完全荒誕,在內地禁絕播放。雨傘運動紀錄片《撐傘》原本11月中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首映,但中心卻以政治理由, 取消首映,導演陳耀成指「香港愈來愈像西藏」。

撇開題材唔講,香港地大把年輕人想從事電影,就算入行一段時間,有經驗,想製作一部商業成份低的電影,但苦無資金。即使等到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好似<歲月神偷><狂舞派><點五步><一念無明>等,題材貼地,大獲好評。但有報道指,由2007年至今,共31部電影獲資助或融資,但只有8部賺錢,班年輕人製作人還要繼續走下去嗎?


同為電台主持、編劇、導演的鄭丹瑞曾經在專欄提及餵飽靈魂的重要,相信電影亦是人很重要的精神食糧,究竟香港的非主流電影應何去何從,今集就請來鄭丹瑞,旦哥和我們傾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