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星期六

2017年12月23日政壇新秀訓練班《第六百八十四集》《第六百八十四集》張炳良 (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 - 過去五年的管治

今日講清楚(轉自張炳良面書):今早(1223) 出席香港電台第2台《政壇新秀訓練班》,與年輕人分享我張炳良在政府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五年的體會,並回應一些有關房屋發展和運輸基建工程的質疑,兼談管治問題。

我提到,房屋供求嚴重失衡及剛性需求(包括本地的投資需求),加上外圍超低利率及信貸寬鬆的環境,是持續推高樓市的動力。上屆政府推出多輪管理需求措施(坊間稱為「辣招」) 旨在遏抑樓市進一步亢奮、擠掉一些泡沫,但歸根究底,仍靠增大供應;不過全港各區都抗拒增加建當區屋量及人口密度。

就基建工程,我嘗試解釋「超支」趨勢,包括成本不斷上漲主因、以及一些工程立項時處於經濟低點致低估費用。還有,幾十年來香港從來沒有基建「大白象」,反過來只見項目完成之後很快便在容量上不足以應付上升的需求。


節目重溫:http://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YoungPolitican/episode/477590

過去的五年,大家過得安好嗎?應該問:在香港生活得好嗎?前行政長官梁振英管治的1827天的,香港變好還是變壞了?

長久困擾香港人的房屋問題明顯仍未得到舒緩,上屆政府雖然推出雙辣招,但似乎無減樓市的熾熱,樓價仍愈升愈有,地產商更看中「港人想買樓又買不起的心態」推出「納米樓」,單位愈住愈細,深水埗133呎的納米樓都有價有市,成交超過二百萬。至於公屋,輪候時間加至4.6年,原本的3年目標已經變得遙不可及。上屆特首講既港人港地,推咗一幅地後,就無咗第二幅,唔知算唔算做咗。

談完房屋,仲有少少時間,看看運輸方面,啲大白象起極都未完,高鐵、沙中線、港珠澳大橋的預算超支或許已成為常識吧!今個月才剛公布沙中線造價超過970億元, 有人指政府監管不力,香港人淪為「人肉提款機」,前運房局局長張炳良都指過去以這種「服務經營權模式」,即是由政府出資,委託港鐵規劃和興建,建成後由港鐵經營,一旦超支由政府找數,為政府帶來「深刻的教訓」。

卸任後的張炳良曾指責現在的立法會議員只懂得「責怪和羞辱」,將所有問題無限放大去批判,不過對於過去五年行政機關的表現,又是否真的值得多點欣賞?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張炳良和我們一起討論過去五年的管治。

相關報導:2017年12月23日《香港01》
張炳良:內地人來港炒高樓價並非事實

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今早出席香港電台節目時表示,全球各地均出現樓價高企問題,是源於資金過多,令大量資金湧入房屋市場。他又指,內地人來港炒高樓價的說法並非事實,在「買家印花稅」措施下,房屋市場的主要投資者為本地人。

張炳良指,大陸人來港炒高樓價的說法不是事實,因為香港有買家印花稅,
內地人在港置業的比例,只佔整體交易量的1.5%。(資料圖片)

張炳良今早(23日)出席港台電台節目,討論上屆政府過去5年管治時表示,房屋問題難解決,因面對結構性問題,令他感到無奈。他指出,就算政府拿出土地,興建房屋亦需要時間,過程中亦需進行公眾諮詢及改劃土地用途等程序,沒有可能在5年內交差。

他指,整體房屋問題的癥結,在於供求失衡。而在需求上,政府採取辣招,是希望不要讓樓價上升得太厲害,從而擠走泡沫,讓樓市軟著陸,因樓價大幅上升後回落,過程十分痛苦,會造成過往負資產等問題。

他又稱,公私營房屋維持在64的比例,是向市場發出「公營房屋數量會增加」的信息,但不能大幅增加公屋比例,是慎重的決定,以避免公屋比例一旦大幅上升會衝擊私人市場,他又認為,就算5年政府任期內不供應土地給私人發展商,發展商仍可以抬高樓價及動用囤積的土地,強調政府調整公屋比例時,要透徹思考,不能衝動。

他又指出,樓價高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量化寬鬆措施下,全球出現資金過多。他舉例指,多倫多及悉尼等地,均面臨樓價難以承擔的問題。他解釋,投資股票及債券都有風險,投資者寧願轉而將資金投入樓市。他表示,大陸人來港炒高樓價的說法不是事實,因為香港有買家印花稅,內地人在港置業的比例,只佔整體交易量的1.5%,又指今年本地投資需求越來越大,樓市的主要需求來自本地投資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