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鮮~~~但有點淡!
2017年2月28日星期二
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
2017年2月25日政壇新秀訓練班《第六百四十二集》劉佩瓊(經濟學者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 - 財政預算案
今日講清楚:財政預算案最需要照顧的未必是「資產型中產」,而是已具大專或以上學歷水平,但生活卻只比低下階層好一丁點的「知識型中產」。
節目重溫: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2/YoungPolitican&d=2017-02-25&p=2517&e=420467&m=episode
政府在過去的星期三公佈咗財政預算案,係現屆政府最後一份,亦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首份預算案,一共「派糖」351億,較去年減少37億元。主要措施包括建議寬減75%薪俸稅,上限2萬元,又建議把薪俸稅邊際稅階由4萬增至4.5萬,預計會有130萬個中、基層打工仔受惠,政府每年會收少190億,當中只有36億元用作基層紓困,佔今年的盈餘不足4%。不過值得一提係供養兄弟姐妹及傷殘受養人就有得減稅,供養子女及父母就無得減,令部份人士失望。
前任財爺時時計錯數,庫房年年水浸,今年新財爺上任亦唔例外,庫房繼續水浸,錄得928億元盈餘,相比去年預測多超過7倍,是回歸以來第三高,也令財政儲備增加至9,357億。「估錯數」的主要原因,是賣地收入及物業印花稅都超出預期。總賣地收入比預算多508億,達到破紀錄的1,178億元,物業印花稅收入則比預期多50億。雖然多了錢,但新財爺陳茂波未有還富於民,扣起610億,一半會用在老人家和殘疾人士身上、200億重建體育及康樂設施、100億預留支援創科,都算幾慷慨下,但今次就無注資入「未來基金」。
政府對未來財政,也似乎未敢太樂觀。因爲開支持續增加及基建工程,預計由20/21年度起,連續兩年度會分別有80多億元赤字。
有議員以「善財難捨,冤枉甘心」形容今次的預算案,批評陳茂波持著看守政府心態,沒有動力及決心解決問題,只將問題留給下屆政府。也有議員指,預算案跟以往一樣,過份依賴短期撥款和紓困措施。
2017年2月24日星期五
2017年2月24日 - 法國紅酒三部曲
Le Calice De Saint Pierre 2012 - 濃香有餘,而且頗滑
Les Safres 2014 - 這瓶清爽,適合下酒
La Robignotte 2011 - 這瓶偏酸,飯後喝也不錯了!但應該第一開這枝較佳
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
2017年2月20日星期一
2017年2月19日星期日
2017年2月18日政壇新秀訓練班《第六百四十一集》方志恒(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副總監) - 中港關係
擔任主持一年多的時間,很多受邀的嘉賓真的是久未露面,完全是對我的支持而出山,我實在心存感激。Brian便是其中一位。
今日講清楚:即使是再好的政策,但手法拙劣,雞同鴨講,結果往往都是適得其反,事與願違。
節目重溫:
香港回歸二十年,但香港人的心,似乎未回歸。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去年的調查顯示,香港人自稱為「香港人」的比例,比自稱為「中國人」的比例高到三成。
中港關係,要由引入自由行開始說起。沙士時引入的自由行的確成功拯救香港經濟,但同時搶高租金,不少香港人的生活方式都被迫改變,為中港關係惡化埋下伏線。中港關係因為多了旅客而變得緊密,但同時衍生出內地雙非學童、水貨客問題等等,都令部分香港人對內地越來越反感。
雪上加霜的是,一國兩制似乎慢慢變得只剩一國。三年前人大的831決定,打破不少香港人對中央「民主治港」的期望。有溫和派學者更形容,民主回歸的路線,已經走到盡頭。其後雨傘運動爆發,本土主義在香港遍地開花。
在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自決派一共取得39萬票,佔地區直選兩成。但是青年新政的梁頌恒和游蕙禎,在宣誓時示威,最終中央強硬回應,釋法阻止他們進入議會,最終他們被取消議員資格。
不止如此,在特首選戰中,中央的影子同樣無處不在。有指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南下,為了其中一個參選人,向商界及政黨選委拉票。有評論指,誰是下任特首,香港人其實從來都沒有選擇。
這一代的香港人,想要掌握自己以及自己家園的命運,到底還有沒有可能?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嚟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副總監方志恒,同我地一齊傾下香港的前路。
有些問題,一坦出現,我們便無法迴避,反而坦然面對,應該是更佳的解決方法。
2017年2月18日星期六
2017年2月16日星期四
2017年2月14日星期二
2017年2月14日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 【情人節】白頭到老承諾不變 半癱夫燭光下氹妻:以前好靚依家都係
在一些特別的日子,做一些特別的事。一頓飯的時間讓我反思教育的意義,就是要讓人感到有希望!
網上報導: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214/56304557
13對「老友記」平均年齡77歲,結婚逾40年,今日趁西方情人節,踏出社區,初嚐一頓燭光午餐,在模擬飛機艙重拾蜜月時光。他們都是長期病患者,有丈夫中風半身不遂,也有妻子患上冠心病。儘管身體殘缺,他們都甘苦與共,盼留在社區,居家安老,不欲入住安老院天各一方,因為執子之手到白頭,是他們對另一半的一輩子承諾。
「佢以前好靚女,家都好靚。」德權雖然說話不清,但這句話特別動人,逗得妻子彩容甜在心頭。德權今年72歲,退休前是機電工程署管工,精通華爾滋、探戈和森巴舞,被冠稱「大佬」。惟3年前因遺傳性心肌梗塞而中風,左邊身癱瘓,且患有睡眠窒息症和抑鬱症,頓時由「舞林高手」被評估為嚴重缺損者,「以前自己乜都做到,家做唔到,覺得好有壓力」。
彩容坦言,丈夫中風後情緒低落,容易發脾氣,像個小孩,「見佢唔開心,有時會畀糖佢食,開解佢」。二人年輕時在北角邂逅,彩容下班乘電車回家,德權騎單車追上來,恰如浪漫的電影情節,「起碼踩咗兩年先畀佢追到」。晃眼結婚51年,彩容已年屆70歲,膝蓋做過手術,這些年來仍一步一步扶撐丈夫,重新學習走路。她坦言,原要安排丈夫入住老人院,幸子女聘請家傭,減輕照顧壓力,讓兩老能共度晚年。
結婚逾半世紀,德權和彩容從沒慶祝情人節。今日他們與另外12對長者共晉燭光午餐,又在模擬的飛機艙場景,重拾昔日的蜜月時光。活動由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沙田護老坊與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合辦,參與的夫婦平均年齡77歲,結婚逾40年,最長達65年,大多有長期病患如冠心病、痛風症等,部份人也曾中風或有認知障礙症。
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長者服務)黃智傑說,希望藉燭光午宴推動體弱長者重返社區,「回復番以前嘅生活模式」。他指沙田護老坊現有約350名長者接受改善家居服務,當中近九成人正輪候安老院舍,惟部份人獲派宿位後拒絕,因仍想居於社區及家人不捨得長者入住院舍。他指現時全港長者社區支援服務約有3.5萬個名額,供不應求,促政府投放更多資源,讓體弱長者能居家安老及減輕其家人的照顧壓力。
後續報導(一)
2017年2月15日蘋果日報《要聞港聞》 - 13對老友記重拾邂逅時光
網上報導:
【本報訊】13對「老友記」平均年齡77歲,結婚逾40年,昨日趁西方情人節,踏出社區,初嚐一頓燭光午餐,在模擬飛機艙重拾蜜月時光。他們都是長期病患者,有丈夫中風半身不遂,也有妻子患上冠心病。儘管身體殘缺,他們都甘苦與共,盼留在社區,居家安老,不欲入住安老院天各一方,因為執子之手到白頭,是他們對另一半的一輩子承諾。
共晉燭光午餐慶情人節
「佢以前好靚女,𠵱家都好靚」。德權雖然說話不清,但這句話特別動人,逗得妻子彩容甜在心頭。德權今年72歲,退休前是機電工程署管工,精通華爾滋、探戈和森巴舞,被冠稱「大佬」。惟3年前因遺傳性心肌梗塞而中風,左邊身癱瘓,且患有睡眠窒息症和抑鬱症,「舞林高手」頓時被評估為嚴重缺損者,「以前自己乜都做到,𠵱家做唔到,覺得好有壓力」。
彩容坦言,丈夫中風後情緒低落,容易發脾氣,像個小孩,「見佢唔開心,有時會畀糖佢食,開解佢」。二人年輕時在北角邂逅,彩容下班乘電車回家,德權騎單車追上來,恰如浪漫的電影情節,「起碼踩咗兩年先俾佢追到」。晃眼結婚51年,彩容已年屆70歲,膝蓋做過手術,這些年來仍一步一步扶撐丈夫,重新學習走路。她坦言,原要安排丈夫入住老人院,幸子女聘請家傭,減輕照顧壓力,讓兩老能共渡晚年。
結婚逾半世紀,德權和彩容從沒慶祝情人節。昨日他們與另外12對長者共晉燭光午餐,又在模擬的飛機艙場景,重拾昔日的蜜月時光。活動由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沙田護老坊與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合辦,參與的夫婦平均年齡77歲,結婚逾40年,最長達65年,大多有長期病患如冠心病、痛風症等,部份人也曾中風或有認知障礙症。
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長者服務)黃智傑說,希望藉燭光午宴推動體弱長者重返社區,「回復番以前嘅生活模式」。他指沙田護老坊現有約350名長者接受改善家居服務,當中近九成人正輪候安老院舍,惟部份人獲派宿位後拒絕,因仍想居於社區及家人不捨得長者入住院舍。他指現時全港長者社區支援服務約有3.5萬個名額,供不應求,促政府投放更多資源,讓體弱長者能居家安老及減輕其家人的照顧壓力。
延伸閱讀:
2017年3月8日星島日報F2 大學版- 「服務學習」 實踐所學
很多情侶外出拍拖,行街、食飯和拍照已是常識吧!一些公公婆婆雖然雙方共同經歷了大半生情濃依然,但礙於年老體弱的原因,慶祝情人節要比一般人困難。港專賽馬會服務學習計畫與香港基督教信義會沙田護老坊在上月的情人節,合辦一個年長夫婦燭光午餐的活動,邀請了十三對、結緍超過四十載或以上的老夫老妻參加,經歷一個既浪漫又溫馨的情人節,展現海枯石爛、恒久不渝的愛情!
參與今次服務的港專學生,負責為參加的長者編排在港專校園,利用不同的教學設施炮製一幕幕旅程。例如修讀旅遊及酒店款待的學生帶領長者到模擬機艙,讓他們感受及重溫乘坐飛機的片段;修讀電視製作與廣播的學生就剪輯一段懷舊「浪漫影片」,在學校語言中心的電影室內,使長者恍惚回到青年拍拖看電影的時光。
重點環節便是旅遊及酒店款待學生特別為長者健康飲食需要,以西式烹調及伴碟手法,在餐飲訓練中心款待一頓「情人節燭光午餐」。在學生鋼琴伴奏下,男長者致送鮮花給太太,加送學生組織「手作達人」教長者所做的情侶皮手帶,以及由電視製作課程學生為長者拍攝的影片和照片。
港專學生從是次服務中盡展課程所學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每一對長者、每一個含蓄而溫馨的舉止及笑容,學生所學到的比課堂更多!
從學習到專業
「你們學生為這個活動預備了這麼多,是不是很辛苦啊?」一位參加的長者問。
「辛苦!當然辛苦啦!但辛苦過後,我們才能夠對所學的更有深刻的認識和經驗。正如你們兩位結婚超過四十年,當中需要有不同的經歷,才可以有現在這麼深厚的感情。」我回答。
現在的僱主愈來愈注重僱員的實戰工作能力。通過服務學習活動,學生可以從服務中鍛煉個人的知識、態度和能力,有助將來工作的應用,提升個人經驗。我們常常都提到職業專才教育,就是要學生可以學習到職場需要的技能,發展「一專多能」的才華,令學生成為專業!
港專賽馬會服務學習計畫項目統籌 袁偉恒
2017年2月11日星期六
2017年2月10日 - 香港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商場三樓3101店 The French Window Seafood Brunch, Prosecco, White wine and Red wine
今年我特意挑了這所高級餐廳,為太太慶祝生日。The French Window的Seafood Brunch被譽香港十大Brunch之選,我們便慕名而來。前菜部份不算太多選擇,但質素很高,玫瑰花特飲感覺很清新;我們很喜歡三文魚他他,實在好吃。
至於,酒品方面,Andreoia Prosecco di Vaidobbiadene DOGG NV 泡沫豐盈,配襯海鮮很清新,House White wine 與 Red Wine都很出色。雖然同屬Chateau酒區,不過相反之下,Sirius Bordeaux 2015的白酒較為佳,色澤酒身都很物超所值。紅酒反而有點單薄,但配紅肉還是也不錯的。
在我們品嘗前菜的時候,廚師會為我們準備好一份非常法式的海鮮拼盤;這份主打菜絕不欺場,除了有法國生蠔外,還一人有半隻龍蝦,感覺很豐富。
主菜部份是任點任食,份量剛好足夠讓人淺嘗,服務員會很細心地為你建議上菜的次序;我們很喜歡他的馬塞湯、法式蛋和慢煮牛扒,真的做得非常出式,與各款酒品也很配合。
至於法國人頗重視的甜品選擇有多款,最大的特色是凡用巧克力製作的甜品,濃度非常高,對女性來說應該很有吸引力。
在這個悠閑愉快的下午,真的讓我們想起2015年年底在法國 Saint-Malo享用那道讓人難忙的海鮮拼盤,時光真快。
2017年2月9日星期四
2017年2月9日 - 西班牙 Moscatel 甜酒及瑞士CHrutli Schwur藥酒
世界之大,實在太多東西是我不認識的。這瓶西班牙的甜酒,有砵酒的味道,卻沒有砵酒的濃稠,很適合在濕熱的香港飲用。至於那瓶瑞士的藥材酒,較薄的酒身,反而讓人不覺得是藥酒,淡淡的接骨木花香,很清新。至於那瓶驚俄羅斯Baikal伏特加就真的有機會下次再嚐。
2017年2月5日星期日
2017年2月4日星期六
2017年2月4日本地晚餐 - 灣仔告士打道171-172號安邦商業大廈1樓《四姐川菜》與Suntory 金麥 2016
這所類近私房菜的小館,每位要價$320,但份量十足,而且吃得出是川味。什麼是川菜呢?就是花椒、辣椒都經過一種特別的發酵,這才會香。所以,他的水煮魚、涼麵、夫妻肺片,但凡以花椒、辣椒炮製的川菜,都非常好吃!
吃香喝辣之後,總是想喝一點啤酒,Suntory 近年的進取,真的在直追麒麟,同樣是6%的酒精,卻完全不亞於麒麟冬日限定釀造;
而且那種特別的甜味,還讓人有點威士忌的感覺呢!
2017年2月4日政壇新秀訓練班《第六百三十九集》馮檢基(扶貧委員會非官方委員) - 施政報告與香港扶貧政策
今日講清楚:最沒有長遠規劃的公共行政政策,就是用‘錢’解決問題,即「比左當做比」。這解釋了為什麼香港的扶貧政策會出現「越扶越貧」的情況。
節目重溫: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2/YoungPolitican&d=2017-02-04&p=2517&e=416549&m=episode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上月中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扶貧、安老、助弱是施政重點,還大談自己的政績,包括重設扶貧委員會,公布首條官方「貧窮線」,又針對長者貧窮和在職貧窮問題,推出「長者生活津貼」和「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他又建議,將長者醫療券的年齡由70歲降至65歲,同埋取消衰仔紙,改由老人家提交。
政績看上去不少,但梁振英五年前參選特首時的競選承諾,取消強積金對沖,定立標準工時以及全民退休保障等等都未兌現。
政府今年的社福經常開支預算有662億,比梁振英上任前的428億,增加大約5成半。在職住戶的貧窮率是2009年有數據以來的新低,而領取失業綜援的人數則是近20年來的新低。
根據扶貧委員會的數據,自2012年起,香港的貧窮人口維時在130萬人,佔兩成香港人口,加入福利措施後,到2015年,貧窮人口則有97萬人,佔整體人口大約一成半。但65歲及以上的長者的貧窮率有30.1%,是整體貧窮率約兩倍,仍然有大約31萬名老人家被界定為貧窮。
福利事務委員會成員,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雖然社福開支增加,但未能徹底解決貧窮問題。他表示,長者生活津貼的金額不足,要解決老人貧窮問題,最好的方法是設立全民退保。
到底四年來政府表現如何?今年施政報告新提出的建議,又可以甚麼時候落實?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扶貧委員會非官方委員馮檢基,同大家一齊討論政府的扶貧措施。
《基哥與我》為什麼我在節目開始之先,便表示肯定基哥對弱勢社群的心?時光要回到2001年7月28日。當年是我首次掛帥,為復康人士賣旗籌款。那年經濟環境很差,我卻在深水埗看到基哥親自為我們賣旗,見到他一身的裝束,我才驚覺到他剛剛送了親姊上山!
2001年7月28日 - 復康力量賣旗日
花絮:YP青茗 - 原來我們人數真的不少哦!
2017年2月1日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