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星期六

2016年12月10日政壇新秀訓練班 《第六百三十一集》陳沛然(立法會(醫學界)議員)- 重啟醫療改革

今日講清楚:政策制定的目的必須是令到公共行政更加順暢,若是本沒倒置,那便與政策原意相距甚遠,忘了初衷。


節目重溫: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2/YoungPolitican&d=2016-12-10&p=2517&e=406256&m=episode

 「如果可以為輪候急症的時間設下一個期限,我希望是10分鐘。」大家試過在急症室排隊輪候的話,相信都知道現時「非緊急」的輪候時間非常長。造成這個結果,有輿論認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市民過度依賴公立醫院,導致公共醫療系統資源不足。因此提倡改革醫療系統的聲音便出現了。

現時醫療改革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製訂融資方案,例如「自願醫療保障計劃」;第二部分是加強公營及私營醫療機構合作,以改革香港醫務委員會的《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最具爭議性。

就自願醫療保障計畫,最近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說下年有望推出,但會暫緩推出原先建議以43億元公帑設立,為已有疾病人士保費封頂的「高風險池」相關項目「必定承保」及「保單自由行」。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認為,食衛局曾在公開場合指所剔除的兩項最低要求是底線,現在卻要抽起,質疑政府「自打嘴巴」,並認為自願醫保的吸引力大減。

另一項更具爭議性,就是修改《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政府明言《草案》主要目的是增加業外人士參與、改善投訴調查和紀律研訊機制,以及便利非本地培訓醫生到港執業。當中最大爭議是「把由行政長官委任的醫委會業外委員人數,由四名增加至八名」,輿論質疑政府想藉此控制醫委會。另一個爭議是延長有限度註冊醫生年期由最多一年至最多三年,社會非常關注政府會否因此引入更多或不符資格的內地醫生來港執業,更涉及內地醫生「醫德」的問題。在立法會選舉前陳沛然批評有人把醫生和市民放在對立面,提及假若當選,會重啟醫委會改革,並堅持要求委任委員及選舉委員比例為一比一。

其實市民的要求非常簡單,就是希望病痛能盡快得到治療,以及不用承擔高昂的醫療費。這個簡單的願望,一系列的醫療改革能幫我們實現嗎?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我們邀請到立法會醫學界議員 陳沛然,就醫療改革問題逐一解黎我們的疑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