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5日星期日

2019年8月24日 - 《第二十集》葉兆輝(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預防自殺

正如我早前發表一篇文章:2019年8月20日經濟日報《國是港事》A21 - 倘李國能李明逵組調委會 港免淪陷(標題由報方擬定) 中提及:尚有不足兩星期,各大中小學將會陸續開學,罷課之聲已甚囂塵上;上學壓力加上政治氣氛,極有可能出現雙旋效應,推高了老師與學生的自殺率。

我真的很擔心呢!



網上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589085



Facebook 播放:https://www.facebook.com/RTHKradio1/videos/2322762391105877/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qPUm1c7oU&feature=youtu.be

孝經有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論在任何時代或文化,人類總是被教導要愛惜生命。然而,莘莘學子喺學校課程中學習過儒家大道,加上『一校一社工』政策又提供情緒支援,仍然、點解仲有年輕人輕生?
現今香港新一代面對住什麼境況?學習上的沉重壓力、政治上的無力感挫敗感、家庭賦予的期望等等。當社會缺乏朝氣、向上流動性又低,人對未來就會失去希望,結果選擇自殘了結生命的機會率或會增加。但咁又係咪反映青年人抗逆能力低呢?
隨著年青人自殺數字上升,政府尤其教育當局,究竟要負上幾多責任?雖然政府嘗試從學校入手,例如推行兩年的「好心情」計劃,總資助款額超過九千萬元,但成效就被社工界質疑。大筆的投入又為何不見成效?

在呢兩個月的修例風波中,示威群眾相信有六名年輕人以死相諫,但社會有批評相關的報導手法,未能對公眾的傷害減到最低,更加不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同。傳媒報導同自殺風氣有冇關聯?是否有必要監管傳媒的報導手法呢?
   
今集嘉賓葉兆輝教授,係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主力研究公共健康,包括預防自殺和人口結構的轉型。究竟教授點睇近期自殺風氣?點樣先至可以為年青人帶來生活上政治上的希望呢?

有請葉兆輝教授!

相關報導:2019829日《明報》陳智思:用緊急法要考慮港國際地位 鍾國斌憂外商撤資 張炳良稱社會更難復元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昨出席港台節目時說,撤回修例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是回應市民訴求的最大公因數,有助改善當前困局,形容政府現時「堅離地」,與示威者無討論空間,若繼續以傳統思維管治香港,將跟不上時代」,若政府不願意踏出一步,衝突只會惡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