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星期四

2017年5月20日經濟日報A18 - 出口術買戰機 蔡英文為選戰布陣

文章刊出後,分別在《立場新聞》及《橙新聞》原文轉載。這是一篇近期我頗為喜歡的分析,內文反映了蔡英文原來也懂得大陸的矛盾轉移,也透視出我骨子裡仍是「選舉動物」。



網址及刊文: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817399/%E5%87%BA%E5%8F%A3%E8%A1%93%E8%B2%B7%E6%88%B0%E6%A9%9F%20%E8%94%A1%E8%8B%B1%E6%96%87%E7%82%BA%E9%81%B8%E6%88%B0%E5%B8%83%E9%99%A3

上月26日,中國第一艘自行研製的航空母艦在大連造船廠進行下水禮。語音剛落,在台灣的蔡英文總統在接受傳媒訪問時,突然提出必要時可能向美國購買F35隱形戰機。

兩岸在兩日之內的隔空交火,引起兩岸軍備競賽的遐想;但只要我們小心分析,便會發現解放軍兵員230萬,國軍只有21.5萬;兩岸常規軍力超過10倍,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軍備競賽根本無從說起。加上,大陸研發航母已經是意料之內的事,關鍵是台灣受制於台灣關係法及國債高達5.6兆新台幣的情況下,為甚麼會提出購買一台造價超過30億新台幣的戰機呢?

特朗普重朝核問題 輕台灣
眾所周知,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就在台灣。不過,這個說法在美國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後,明顯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我們從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特朗普會面前後,重點放在北韓核武危機之上,而只是輕輕帶過台灣問題,便知道端倪。

特朗普政府沒有針對台灣落墨,並非他不知道台灣在東亞地區的重要性;而是蔡英文與大陸接近完全切割的南進政策雖令陸客減少,但其他地區訪台人數,則由2015年的932萬上升到1,039萬,在台灣島內的經濟效益遠較預計為高,台灣對大陸在不接觸,不挑釁的情況下,令美國政府難以再從中找出藉口,染指兩岸關係。

加上,北韓這個東亞的巴爾幹半島,極易造成6個國家的軍事衝突。當中日本的安危無論在軍事,還是經濟上,對美國的衝擊較美台關係為重。所以,便出現所謂中美關係重心北移之說。

「軍公教」年金改革 蔡冀減衝擊
不過,話雖如此,台灣自知離開了美國的視綫範圍,便會徹底地淪為東南亞小國,令台灣的國際空間出現自然萎縮。因此,蔡英文便以「出口術」這個最低的成本,吸引美國的關注,同時刺激一下大陸的神經。以免台灣在中美關係的發展中被邊緣化。所謂:聽其言而觀其行,以特朗普的現實主義作風,即使台灣被形容為「不沉航母」,但沒有戰鬥作用的瓦良格號,還是不屑一顧的。

至於對台灣島內,蔡英文「軍購說」目的就是減低年金改革對軍人、公務員及教師(軍公教),尤其國軍與家眷的衝擊。同時,把國民黨最後一根救命草也奪去。蔡英文上台之後,其中一項重大工作就是成立「年金改革委員會」。之後在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情況下,很快便付諸立法院討論表決。

民進黨對年金改革的執着,除了是國庫空虛以外,更重要是軍公教自兩蔣年代開始,便成為了既得利益階級及國民黨的死忠支持者。根據台灣的年金制度,軍公教人員只要在退休時儲蓄達600萬新台幣,折合約155.5萬港元,便可終生得到年息18%的年金作退休養老之用。

增國防開支攏軍心 挫藍營
這項超級優惠,對威權年代的台灣來說,是既可穩定社會,又可以充實國庫的方法。但時移世易,這個政策如今成為對廣大納稅人的剝削。因此,蔡英文在轉型正義的承諾下,必須進行年金改革。

不過,年金改革對國軍的衝擊是絕對巨大的,若改革操之過急而無補償,藍營沉默的支持者有可能出現極大的反彈,冷不防淺綠的選民亦會在2018年縣市長選舉中,因同情國軍,而轉投藍營。為免藍營在選舉中打出悲情牌,蔡英文先下手為強,提出購買F-35戰機,意味着國防開支將會大增,而最大的得益者必然是國軍,用以安撫軍心。

同時,民進黨政府若在重新分配資源之下,進一步籠絡軍人,國民黨基本盤便會出現動搖,而永無翻身之日。要知道,上一屆縣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在台北12個分區首次全數敗北,便知道國民黨的基本盤並非固若金湯。

520前夕,蔡英文就兩岸拋出了「新問卷、新情勢、新模式」之說。筆者認為蔡英文已利用購買F-35這個話題,回應了年金改革的新情勢,提早為2018選舉開打了!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撰文:葉振東 中山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

延伸閱讀(一):2017年5月9日台灣遠見雜誌 - 
《年金草案還在立院審議,後遺症已浮現》





年金改革吵吵鬧鬧近一年, 各種退休撫卹法草案正在立法院逐條審議中。儘管還未正式執行,後遺症卻已浮現。

根據行政院將公布的年金改革精算報告資料顯示,讓社會充滿階級對立與仇視的年金改革,耗費龐大資源後,卻僅是延後幾年的死亡時間而已。

微調的年改會版本,假設在政府節省經費未挹注年金的前提下,公務員年金破產時間將遞延5年、教職年金可以多活4年、勞工年金僅能延壽2年。

三種年金雖各延後5年、4年、2年的破產時間,但所帶來的後遺症並不會輸給年金破產的議題。

由於軍公教預期退休金將大幅縮水,教師界最早出現逆轉,過去排隊搶退休的盛況不復存在,現在是一窩蜂放棄退休。

以台南市為例,今年的國中小教師,原有近700人申請退休,最後卻有高達278位延退,其中,國小有229人放棄,國中49人棄權。這也使得教師甄選名額較去年減少約百人,缺額大幅縮水,將來的教職競爭將更為激烈。

除國中小老師放緩退休腳步,高中缺額也降到個位數。據悉,除多數明星高中自辦教師甄選外,仍有部分高中職委由教育部國教署辦理甄選,今年署辦的甄選,英語教師職缺僅有6人,卻有400人報名,率取率1.5%,挑戰空前。

未來,教育界將陷入「爸媽跟兒女搶當老師」的窘境,小學校園也會出現「爺奶級老師教孫子輩學生」的畫面。

跟教育現場相反的是,軍方跟司法院卻掀起一股退休潮。據退伍軍人透露,40歲左右的中階軍官紛紛搶退,一來是預期退伍金將被砍,二來是寧可趁年輕時退役,早點投入職場,較容易找到工作,不然就只能從事保全、保險跟顧「寶」塔的三保工作。

令人擔憂的是,扮演國家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司法單位,在年金改革的影響,以及司改會「荒腔走板」的衝擊下,預估今年的退休人數可望創下歷史新高,甚至有不少基層法官、檢察官提早退休或請辭。

根據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共有64位法官退休,4人辭職;2016年退休的有51人,辭職倍增為8人。今年14月底,已有19位法官退休或已提出申請,辭職的法官也有4人。今年,短短四個月內,已有23位法官離退,全年極可能創下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6名退休的檢察官,多數都是老人,但今年14月底為止,已有8名檢察官申請退休,其中有不少青壯派,預計到7月底,還會有更多中年的檢察官退休或請辭。

年金制度該不該改革?全民早有高度共識,確實必須徹底解決,但政府事前並未做好影響評估,也沒有掌握其外溢的效果,最後淪為加減乘除的數學計算,固然能節省部分支出,卻輕忽可能帶來的後遺症。

例如,當公務員不再受保障時,將助長「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的怠惰、推卸風氣;一旦教師紛紛延退,缺額大幅萎縮,將不利青年就業,讓流浪教師問題更棘手。尤其,近期來,軍人、法官醞釀的退休潮,恐將導致國防、司法人才斷層,影響國家安危。

雖然軍公教人員僅幾十萬人口,卻是社會穩定的力量,當這群人開始質變時,也是國力衰退的開始。

這一年來,新政府敲鑼打鼓改革年金制度,最終卻僅是延緩幾年的壽命而已,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改革,不用等立院通過草案,未爆彈已一顆顆引爆。

到底年金改革會不會像「一例一休」,變成全民皆輸,很快就會有答案。

延伸閱讀(二)2017年5月25日聯合報 - 
視導漢光演習 蔡英文:我是國軍最大靠山

蔡英文總統視導漢光演習。記者程嘉文/攝影

國軍漢光33號演習今天上午在澎湖舉行火力展示科目,蔡英文總統視導。她在致詞時指出,從演習中顯示國軍「平時能救難,戰時能打仗」,她也強調,「我是中華民國國軍的最大靠山」,但並未提自己要求國防部提出的新戰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

蔡總統致詞全文:「在剛剛操演中,我們一起見證中華民國國軍嚴格作戰精實戰力,因為每位認真態度加上嚴謹確實訓練成果,再次展現國軍絕對是一隻『平時能救難,戰時能打仗』的精銳部隊,更可貴的是,今天三軍聯合演練彼此合作無間,充分發揮『三軍一體,如手如足』的精神。三軍軍種不同,但任務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這是各位備戰目標,現場朋友或透過媒體的國人同胞,一定都為國軍英勇表現大聲喝采,我也要以三軍統帥身分向各位表示最大肯定。

去年新政府上任來,把軍務革新、鼓勵國軍士氣、提升國軍尊嚴作為最重要工作,我承諾要全力支持國軍,現在不管是戰鬥個裝更新,老舊的整建,國防部已經展開行動,為國軍全力付出,提升軍人工作環境跟尊嚴,同時也為台灣國防自主邁出歷史性關鍵一步,不管是空軍高教機國機國造,或展開海軍潛艦國造,全力投入提升自研自製武器能量,對強化國家安全有三大意義,第一在擁有一定研製能量後,能配合國家安全和國防軍事需求,為國軍發展出最需要最是用武器,加強國防戰力,第二希望透過國防產業投資,為國防工業創造最重要內需,帶動台灣科技和產業同步發展,同時增加就業機會,第三也是最重要,當前台灣展現決心往國防自主制度前進的時候,代表我們向全世界展現保衛國土、守護家園的決心,國防和國家安全掌握在我們手上,國防自主路上當然會有挑戰,無論是什麼艱難都會一一克服,因為不怕苦不難就是國軍精神,保家衛國更是國軍永遠任務。

演習視同作戰,在演習最前線,我也要特別和各位強調,作為三軍統帥,我是中華民國國軍最大靠山,不管是國防改革,或國軍工作環境改善,政府都會全力支持,希望國軍在過去基礎上持續精進自己,一起為國家安全和尊嚴一起打拚,感謝大家。」

雷霆2000火箭射擊。記者程嘉文/攝影

戰車砲對海射擊。記者程嘉文/攝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