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日劇:大河劇《龍馬傳》

坂本龍馬:任憑千夫指,我心唯我知(坂本龍馬16歲時,寫給姊姊乙信中的詩)。

《龍馬傳》基本上是日版國民教育大河劇,電視台利用了龍馬這個歷史人物,把一些重要的價值觀傳遞給觀眾,包括新國家、擴海軍,而人人平等,充滿歡笑的國度更是貫穿全劇。龍馬不停教妻子阿龍讀:「大海」一詞除了是與本劇的主旨有關外,更重要的是日語「大海」,和中國人用普通話念「茄子」一樣,都會不自覺地面帶笑容。

我看的網上版本是來自國內的,而我翻查台版反而沒有。這除了是因為福伯是位大帥哥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人平等,充滿歡笑的國度」,這不正是國民所殷切期待的嗎?而最後一集中,還帶出希望下一代有好日子過,三菱創辦人岩琦彌太郎的訓言:「不能只是為公司,更要為國家與人民而努力工作」,這不但對上大人中聽,更是對唯利主義的批評

龍馬傳的尾聲,龍馬遇刺身亡前後是相當發人深省。龍馬一手推動的「土佐、薩摩、長州」聯盟,及拉倒的幕府。最後竟然,對龍馬抱以全盤否定的態度。在《西鄉隆盛 - 改變日本歷史的人》一書中,西鄉對龍馬非常賞識;但在龍馬傳中,就露出西鄉的陰暗面,認為龍馬不應留在世上。

原因是,龍馬在「王政復古,大政奉還」運動中,令土佐變成不義之藩,薩長躍躍欲動,卻無大義名份向幕府宣戰,而幕府相對和平的交還政權時,卻發現「土佐、薩摩、長州」聯盟的攪屎棍,正是龍馬。龍馬得罪太多既得利益者,尤其是武士階級;所以最後,龍馬被刺並非不可預計。

而在他死後,明治初年,西鄉的「征韓論」相信亦是吸收了當中的教訓,若無法渲洩200萬武士的精力,茅頭便會直指新政府及西鄉本人。

還有一個重要教訓,凡打仗的人,一定會因為得到曠世神兵,而樂翻了!但在太平之時,這類利器,卻令人每日提心吊膽,恐傷害到自己,欲去之而後快。龍馬便正是這樣的利器,在倒幕運動時,龍馬是人人好之的曠世神兵,但當大政奉還一旨令下,龍馬便成了令人生厭的利器。

在日本,維新三傑算不上龍馬是可以理解的,但維新十傑也沒有他的份;客觀的原因是他還未步入維新便遇刺身亡,不過維新十傑中,也不是每一位也橫跨幕未維新兩段歷史,而且在日本,幕未維新,是被算作一個時代,而不是兩個。

歷史總是在世的人編寫,那個年代的人,並沒有把龍馬列作十傑,便一如彌太郎,以第三身口述龍馬的故事中表達:「這樣的龍、天下無二」,在敬之中,還有更深一重恨,而這總恨不是來自彌太郎,而是來自當時的既得利益者,與世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