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

2012年3月15日 - 第二十五孝

原文:
早前,網絡上瘋傳一幅「花布包母」看病圖,相片感動了半個地球。遠至美國、加拿大、澳洲、泰國、新加坡、西班牙的網友紛紛留言說「讚」。後來,經各位熱心人士「人肉搜尋」之後,發現這位孝子原來是來自台南,事母至孝,素有「丁聖人」之稱的前法務部台南調查站,退休公務員丁祖伋。

據報,丁祖伋在「花布包母」之前,已經在台南享譽盛名,被當地民眾尊為「第二十五孝」。丁祖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不惜斷送了自己的士途,拒絕升官,而照顧年邁的父母。丁祖伋的孝行當然值得推崇,也許被傳媒廣泛報導之後,或多或少被「神聖化」了一點。不過,在今日的台灣社會來說,丁祖伋的義舉卻喚醒了台灣人的心靈。

可能,不少讀者不知道,台灣的長者自殺率,位列亞洲前列;相較香港,以至美國還要高。在台灣島內,年齡65歲以上的自殺率,竟是全台之冠。根據2010年官方統計數字,每十萬名65歲以上長者,便有高達35位自殺,比全台自殺死亡率10萬分之16.8,高出近乎一倍。同時,亦較年齡2544歲,有20.3人自殺及介乎4564歲,有25人自殺高出蠻多;情況相當不尋常。在台灣的長者,想要安享晚年,不容易呀!

自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台灣的經濟便開始步入不景氣。年青人工作不好找,找到的,工資也只能糊口。如果身處台北等大城市,生活的壓力,便大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後來,失業率長期高企,年青人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只好「回老家」,投靠年邁的父母親,「啃老族」的典故便是這樣來的。 

有能力養妻活兒的年青人,卻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和能力供養父母。「老人球」便成了長者最丟臉的代名詞。意思就是說,父母好像人球一樣;一個星期,可能要跑好幾個子女的家庭「借宿」,讓子女們感覺上沒那麼大壓力。可是,他們就活得很流離,很沒有尊嚴,甚至會覺得自己是子女的負累,從而自尋短見。所以,台灣長者的自殺率便一直處於高位。 

有一些「還能」照顧自己的長者,就成了現在最流行「歸隱族」或是「現代農夫」;把剩下來的一點點積蓄,跑到北部苗栗、或是中部的雲林、嘉義;一些生活水平相對比較低,而且落後的地方,當農夫養老,希望不要變成下一代的袍袱。 

就在這個大環境之下,生活實在逼人,「花布包母」的故事才讓不少台灣人感到震撼。在台灣,也有評論欷歔地反問:如果地點換了在台北,還有這個動人的故事嗎?

刊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