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星期六

2018年9月15日政壇新秀訓練班 - 《第七百二十一集》 郭振華(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活化工廈

今日講清楚:2000年我處理全港「傷健路路通」、2003年「沙氏危機」及2004年「CEPA」到現在都發現政府的口頭禪是「拆牆鬆綁」。這麼年來政府的確「拆牆鬆綁」了不少,但卻活化不了施政大腦,結果往往與市民期望與實際情況存在落差!


節目重溫:http://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YoungPolitican/episode/526672


香港一直都被人話是「文化沙漠」,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文化似乎點搞都搞唔起。就好像政府在2010年推出的活化工廈計劃,讓業主可免補地價申請改裝或重建15年樓齡以上的工廈,改作非工業用途。政策實施後,政府共接獲248宗申請,已批出125宗,其中有28宗是把改裝後的工廈以低於市價的水平,租給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工作者或用作共享空間添!

是不是低於市價,就等於藝術工作者可以負擔得起呢?香港文化監察主席楊雪盈都直言,市價是平常人都負擔不起的;而低於市價,也只是剛到藝術工作者可負擔的水平而已。

話時話,說香港是一個商業社會真係沒錯。早在活化工廈計劃剛剛推出之時,市場就出現了一班「工廈投資者」去炒賣工廈,工廈的呎價在5年間就上升了4倍!藝術工作者變相只能搬走,而且越搬越細、越搬越遠。難怪有藝術工作者和測量師都質疑,活化工廈的政策只是優待大業主,未有政策之前,大業主一樣可以申請補地價改成商業用途,而活化政策後,則可以免補地價,免費改用途,隨時省下幾十億!

政府希望活化後的工廈可以幫到藝術發展,卻淪落到變成炒賣工具,到底當中出了什麼差錯呢?政府又應如何著手改善這個計劃的漏洞?何時是重啟計劃的機會?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就請來,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郭振華同我們一齊講講這個問題。

沙氏危機那年,我認識Jimmy,那時候我是中小企總幹事,我們一同面對過不少業界危機。
今日我們‘老友鬼鬼’,話當年原來已經是15年前的事,他也年屆65歲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