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星期一

2011年2月21日 - 對岸=大陸

原文:
由於今年的農曆新年假期「夾」了一個周日,所以香港難得有四天連續假期。台灣的農曆年假是由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五,連放五天,無花無假。不過,不少公營部門在大年初五當天已經會辦新春茶會,像徵一年的工作正式展開。就在27當天,馬英九總統邀集「行政院」各部角門首長舉行新春茶會。席間,馬總統罕有地談到兩岸的名諱問題,表示基於「一中各表」的原則,各部開首長談及兩岸關係或政策時,應稱大陸方面為「對岸」、「大陸」,而不應稱呼為中國;免得民眾感到混亂,出現了兩個中國,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馬總統的發言在憲法上沒有問題,政治上也絕對政治正確,情感上也是從「台灣本位」出發,民眾當然不會有什麼反彈,所以傳媒也沒有什麼特別報導。問題上,為什麼馬總統要在2011年的新春茶會「爆」出這個話題呢?

原因是今年是中華民國一百周年,「正名」的問題隨時會變成政治炸彈。馬總統自我引爆話題,的確可以省了不少功夫;可以肯定的說,在今年十月十日之前,這個話題的「可操弄性」將被降低。可是,這只是從政治上作出考量;民間的冷反應卻是另一翻景象。

民眾為什麼對馬總統的發言感到不痛不癢呢?那是因為沒有什麼感覺。「那一邊是中國」在台灣好像「香港腳」一樣 - 「耐不耐就就會發一次」。久而久之,這個話題只會掛在政客們的咀邊;在普羅大眾的心中早已自行「消毒」。如果大家有看過台灣各主要媒體的新聞報導,便會發現傳媒已自動使用「對岸」、「大陸」來稱呼中共政權多時,不用馬總統提醒一下。

當然,馬總統的「表白」亦有可能基於一種實際的憂慮,那就是擔心民眾已經忘記了「中華民國」。這種憂慮在蔣經國年代是難以想像的。一來是因為當時的統獨議題還「未炒熟」。二來是當年的台灣實在太風光了!試想想,在1983年的台灣,外匯儲備首破一百億美元。用不著十年的時間,台灣的外匯儲備竟然攀升至世界第一。當時全球誰敢瞧不起台灣,誰不感到中華民國是實在的,真是:「你喜歡叫台灣,便台灣唄;你喜歡叫中華民國,那又有什麼不可?」

今天,台灣的國庫一樣破「兆」,可惜是負債,底子都沒了!面對這樣的困局,馬總統大概只可以咀吧硬一點;這是一種難以定位、面對失去的最後執著。所以,以生產Acer電腦聞名,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便表示「品牌、是台灣的新競爭力」。他嘗試用另一種方式為中華民國注入生命力。他提出:「大家只要想到,雲門(舞集)代表什麼?Acer代表什麼?慈濟(一個非常出名的慈善機構)代表什麼?」那是代表台灣呀!筆者嘗試再引申:台灣在那裡?台灣在中華民國。這種積極的做法,肯定比馬總統那一、兩句訓示為好。但台灣面對「最後執著」的無奈,實在值得香港引以為鑑呀!


刊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