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2010年10月6日 - 問誰領「Talk Show」

原文:
大概一年之前,筆者曾經在此欄目,撰文討論台灣立法委員費鴻泰指出台灣有三害,那就是「傳媒、名咀、司法官」。筆者認為費鴻泰的評論,實在不失為「千古巨眼」。文中,筆者不同意第三害是「司法官」,反而認為是「立法委員」。一年之後,香港政府現正就申辦亞運進行諮詢,諮詢進行的「第一天」;筆者便再次「閃」過似曾相識的感覺,只不這次的「害」到香港了!

在一個資訊泛濫的年代,我們所接收的訊息大部份是「即食罐頭」與「快餐」。我們甚少就著單一議題安靜下來,細心地「尋根究底」,把那份諮詢文件「睇清楚」。於是乎,我們對申辦亞運的「概念」,便是由傳媒的報導及「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口中得知。還記得,在民政事務局公布申辦亞運當晚的「六點半鐘」新聞。筆者差一點以為「日本仔打到來」,各黨各派的議員竟然難得地組成「暗間聯盟」,同仇敵慨、異口同聲地對政府大興問罪之師!

重點來了!政府公布進行諮詢後,還不到半天;難道各位議員已經把諮詢文件看得滾瓜爛熟了嗎?為何可以「未了解、先定調」呢?還要隨意地把一些極有價值判斷的「形容詞」展現在「公仔箱」之前。在先入為主的「大前題」下,市民便會自然地「認同」了這次申辦亞運是「大白象」、是「好大喜功」的政績工程。

筆者明白:「選舉近了」!最活該的,可能就是就申辦亞運事件向政府開「第一槍」的仁兄。各位在「選舉起跑線」上的有志之士,為免落得「政治自殺」的下場,便自然地「有樣學樣」,一起「圍插政府」;反正,即是你「插錯左」,也無傷大雅;政府「斷估唔會叫翻你道歉」。可是,如果大家「欣賞」台灣「生果日報」式的「Review」報導,便會記得在本年初,同一個議事堂、同一群尊貴的議員、同一個議題;當時的結論,與今日諸公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筆者又明白:「此一如,彼一時」!當日大家只是「原則性支持」,並不表示「容許」政府這樣「大攪特攪」。問題上,各位民意代表又有沒有提出什麼具建設性的「高見」呢?

議員應該是「代表民意」,而不是「挾持民意」。議員是有責任「開導民智」,綜合意見,讓市民多角度思考問題,並且從討論中,尋求共識、收窄社會分岐。否則,社會便會走向「泛政治」的局面。台灣經歷了「阿扁八年」,整個社會陷於「零發展」的狀態,便是多得各尊貴的「立法委員」,往往用「有色眼鏡」,對各項議題「未審先判」,而且不停上綱上線;差點兒把整個台灣「五馬分屍」!

幸好,香港的傳媒,還不至於台灣式「亂報」的地步,一些相對持平中肯,多元的評論、報導慢慢地「出街」。否則,香港社會只是下一個「被撕裂」的「示範單位」。


刊文:
成報官方刊登網站如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