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3日星期五

2010年8月13日 - 英雄

原文:
「年紀越來越大,時光越飛越快」。一轉眼2010年已「跑」掉了三份之二,2011年好像已經在向我們招手。對於「香港人」來說,2011年可能只有「區議會選舉」;但對於台灣民眾而言,2011年是應該別有一番意思的,因為2011正是辛亥革命及中華民國建國100周年。為了第一百個「雙十(1010)慶典」,台灣當局當然會隆重其事,尤其是馬英九總統(小馬哥)對國父孫中山先生推崇備至。在小馬哥奪得大位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把國父銅像重新置在總統府大門「正中之處」。讓他每天上班之時,也可以向國父「晨禱晚告」。文武百官「看」多了,便自自然然地「識 Do」吧!

所謂:「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台灣文建會便特意「攪」了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孫中山先生高畫質紀錄片」活動。主委盛治仁表示:「拍攝內容是以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生平為主軸,並佐以人物訪談與史蹟遺痕  希望此紀錄片能從比較人性化的角度切入,並且忠於史實,多方呈現國父奮鬥的歷程。」聽到盛主委這麼一說,一切應該不會「出大事(台語意思:有大問題)」;更有可能拍了套「台版建國大業」,足以參加國際影展。可是,在台灣這個「泛政治」的地方,政府有任何舉動,也可以引起「政治風暴」;問題就出在盛主委希望紀錄片要「忠於史實」。

這就「出大事」了!咱們也明白這個世界是沒有「絕對的聖人」,再偉大的領袖也必然有其「陰暗面」,國父也曾向友人表示:「我是人,不是神」。就算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小羅斯福」,也曾被指隱瞞「偷襲珍珠港」情報,犧牲數以萬計美軍,以換取美國出兵二次世界大戰的借口。所以,綠營中人又那會「放過」,國民黨的國父呢?既然盛主委要「忠於史實」,那便讓他「求仁得仁」,大量提供國父接近十段的戀情,及始亂終棄的經過。至於,在「攪革命」時,國父那些「懦弱」的對白,更有大量「貨源」。目的大概是「為國父討回一個公道」,及把他「拉回人間」;向台灣民眾「宣示」,他真是「人」,不是「神」!

但…有這個必要嗎?民族學家勒南指出「民族理解」應包括對:「祖先的崇拜」、「英雄的過去」及「偉大的人物」。從「國父終年59歲」,我們已經知道國父也是要「面對生老病死的凡人」。但他的一生卻激勵著無數中國人「為國奮鬥,為民族復興,為中國人可以『抬頭挺胸』」而努力!「史實」是「多角度」的,重點在於我們把「放大鏡」放在那裡。而且國父的出現,為中國人提供了—個「楷模對像」,這正好引證了社會學的一句俚語:「社會是需要英雄的」。今日的香港人依然「迷失」,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有血有肉的楷模對像」;連「學都無機會學」,談什麼「核心價值」也是「多餘」?何況,「千古功罪任憑說」,一套紀錄片那有可能做「全包宴」呢?


刊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