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

2009年6月23日 - 娛人娛己的「甜不辣」

原文:
灣的夜市,舉世聞名;但在筆者的眼中,由台北至台南,台灣所有的夜市其實也「差不多」。這種現象在過去十多年是非常明顯的。由於交通日漸發達,今天到台灣 旅遊,旅客們是絕對不需要特別跑到台南去吃一碗「杜小月擔仔麵」;因為在台北的華西街夜市已經有一所了!不過,一些臨海的市集,還是具有它們的特色食品; 例如:淡水老街(不是漁人碼頭那一條街,千萬不要再弄錯),或是基隆廟口夜市便非常值得大家細緻地遊覽一下,並且品嘗一下台灣特有的「甜不辣」。 

還記得小時候,老媽還健在;她常常跟阿姨們懷念年青時候的趣事,而且提及「基隆港」非常漂亮!一轉眼,家母已經往生15年,但我依然記得她當時對基隆港的嚮往眼神;於是乎,筆者便把心一橫,決定到基隆一遊,看看基隆的美景。誰知筆者剛到達基隆的時候,心裡便馬上一沉。糟糕,我跟媽差30多年呢!從前的基隆港,現在已經成了基隆碼頭。美景不再,便唯有考察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意外地,筆者發現了一樣有趣,而且與日治文化非常有關的食品「基隆名產甜不辣」。
 
只要大家將「甜不辣」連續讀十遍;大家便會發展它的發音極像日本天婦羅「Tempura」。「無唔刁喇(台語發音:意思是正確)」;「甜不辣」的確是脫胎自日本的天婦羅。有一說「甜不辣」是由日本傳教的葡萄牙傳教士所發明,他們為了吸收更多的教徒,傳教士們將製作好的魚漿料理擺在寺廟前,口中高喊「Temple(寺廟)」,幾經日本人的口頭傳頌演變為「Tempura(天 婦羅)」;及後隨著日治時代的開始,也把這種食品帶到台灣。不過,跟據筆者的考究,「甜不辣」是為了滿足台灣民眾「口舌之快」的獨有食品。曾經品嘗過「天 婦羅」的朋友也會為了美味的「炸大蝦、炸螃蟹」和其他「炸物」而著迷。可是,在日治時代的台灣,即是基隆港漁獲何等豐富,好的東西也給了日軍。一般平民百 姓那有可能品嘗到這類「上膳」。面對「有得做(捕魚)無得食」的慘況;聰明的台灣人便把「下價魚」,「削肉去骨」打成「魚漿」,再做成各種形狀的「炸 物」,自我娛樂一番。蒼海桑田,日軍遠去,但文化尤在;「甜不辣」便成了台灣臨海市集的獨特,又便宜的小食。
 
還有一樣特點,足以證明「甜不辣」與是日治文化非常有關的。就是「甜不辣」除了有「魚漿炸物」之外,經常還會加入了日式「獅子狗卷」,台式「豬血糕」和「香菇貢丸」之類,還會加入一點熱湯。這種Fusion食品,不就是日式「天婦羅」+「關東煮」麼?原來數十年前,台灣人已經這樣「潮」,真是有趣!
 
延伸閱讀:
作者:李德強
出版社:楊桃文化
書名:古早味手工甜不辣

刊文:請點擊以下圖片,然後再點擊右下角「放大圖畫」,便可清楚閱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