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明顯為冬日而設,有一種苦中帶甜嘅獨特香烤味道。
2020年12月30日星期三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
2020年12月29日 - 澳門港澳臺發展研究協會第一次全體會員會議暨 “我們都上岸”第一次工作坊分享
疫情下的香港現狀及未來出路
政治 |
經濟 |
a. 對政府不信任 - 中大研究所在本月8日至15日,以電話訪問了709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只有15.8%的受訪市民表示滿意特區政府的表現,而不滿意的受訪者有62.5%。特首林鄭月娥的平均評分只有25.6分。 - 安心出行,只有40萬人登記 b. 深層次矛盾報告 - 沒有進展 - 國安法 |
1.
失業率6.3% 2.
失業人數突破26萬 3.
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接近110萬而貧窮率15.8%屬2010年來新高 |
社會 |
民生 |
a. 家庭問題 - 社區組織協會在上周訪問730名基層學童,九成半人對在家開學感到無奈或不開心;四成學生表示,家中缺乏可以上網的電腦,只好用父母的手機來上課;九成人指過去七個月,因為上網及家庭環境限制,令到學習無成效。 b. 心理問題 - 香港復康會與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進行一個針對長期病患者精神健康狀況的研究調查,436名長期病患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54.8%在「WHO-5身心健康指標」下被評為「有抑鬱徵狀」。 |
a. 宅經濟 - 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用戶大增,據其今年首季業績報告顯示,付費會員人數增加近1,600萬名,按年增加超過2成,單是亞太區首季營運收益便達4.84億美元(約37.5億港元),按年增長5成。 |
出路:
a. Matter
of timing(公共管理概念)
- 全民檢測
-
b. 不要再涉及敏感性議題
- 同心抗疫,DQ議員
c. 糾正內卷化
- 全日禁堂食
d. 減少反智建議
- 鼓勵檢測有$5000
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
2020年12月26日星期六
2020年12月26日 - 《第九十集》政壇新秀眼中2020年最值得留意嘅新聞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23465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2o2hrcbPq4
本集簡介:
Part 1:停止面授課及電子授課
- Wesley
Part 2:限聚令
- Yuki (Phone in組員:Lilith)
Part 3:Staycation
- 阿桓
Part 4:海洋公園撥款
- 棕澤 (Phone in組員:嘉榮)
2020年12月20日星期日
2020年12月19日星期六
2020年12月19日 - 《第八十九集》羅致光博士(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香港貧窮情況及退休保障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22426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layPX5YO9uc
本集簡介:
最新的《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即將出爐,預料扶貧委員會下周二將進行討論。消息指受社會風波影響,去年本港政策介入前的貧窮人口會較前年的140萬6千人為高。而今年經濟在新型肺炎疫情影響下,相信貧窮數字將進一步飆升。
失業率高企加上疫情持續,港府除了向18歲或以上永久居民派發一萬元外,其他措施例如向合資格領取社會保障的人士發放「雙糧」,基本上成為每年度預算案「紓解民困」的指定動作。政府往往推出一次性現金抒困措施或津貼,經常落後於形勢、遭到愈扶愈貧的批評。根據統計處資料,2008年至2018年長者就業人數,十年間大升三倍,至接近14萬人,當中從事較低技術的人口比例達百分之68.8,遠高於整體就業人口的百分之56.3,尤其是65 至 74 歲群組特別明顯。而50至59歲婦女失業率在今年第三季升至百分之5.2的高位。明顯社會上最弱勢一群,在這個經濟環境下,只會更弱勢。加上第4輪抗疫基金,又被多個商會或工會批評「到喉唔到肺」;強積金對沖在今屆政府變相劃上句號,而且回報低,又欠缺彈性,打工仔在疫下自救都相當困難。政府在施政上又拒絕全民退保,到底現時香港除了政治制度以外,「窮」是否另一個深層次矛盾呢?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我們邀請到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一起討論香港的貧窮情況與退休保障。到底面對香港現時的情況,政府還有什麼對策?
2020年12月16日星期三
2020年12月12日 - 《第八十八集》甘珮瑩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組織幹事)、司徒銀芳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成員) :施政報告與青年發展
節目播出後,在 《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21227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SSh0FuI2E
本集簡介:
特首林鄭月娥第四份施政報告,上月尾出爐。一如以往,青年政策部份都是放在報告的最後。當中提及,進一步推廣「應用學習課程」為高中選修科目,為學生提供資助及更多元化的課程,擴闊學生的學習領域和經歷。
另外,施政報告提到,教育局會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用於發展電子教學,令學生能「停課不停學」。亦會向公營學校,提供一筆過的「支援有經濟需要學生上網學習補充津貼」,資助學校購買流動電腦裝置,借給校內家境困難的學生,但有關計劃是否實行得宜?
因應第四波疫情,各學校亦要重推網上教學。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關學聯)於9月初發佈調查結果,收回900份的有效問卷中,逾8成學生沒有適合的電腦裝置上堂,近2成學生家中沒有無線網絡,只能依賴手機數據上堂。
關學聯組織幹事甘珮瑩指,組織曾在7月時,向領取綜援或書簿津貼的基層家長發問卷,獲回覆指有305間中、小學未有參加「關愛基金項目-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實踐電子學習」,即時促請教育局跟進有關學校問題。
新一份施政報告,再重提增撥更多資源於學校,再給予學生。但若學校沒有申請參與計劃,政府提供的資助計劃未能「入屋」,資源都未能到達有需要學童身上。政府制定政策時,有冇諮詢過業界意見?作為前線服務提供者,認為有關政策應該要點樣改善?
今集我們請來,關學聯組織幹事—甘珮瑩及聯席成員—司徒銀芳,同我們一起討論!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
2020年12月12日星期六
2020年12月5日星期六
2020年12月5日 - 《第八十七集》李立航 (香港長者權益協會總幹事):疫下安老支援
節目播出後,在 《立場新聞》 ,原聲聽載。
根據統計處數字,香港現時有超過130萬名65歲以上長者,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政府以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進行安老政策制定。但現時疫情嚴重,到底如何影響長者居家安老呢?
安老服務倡導聯盟於十至十一月,訪問了760名長者。超過九成受訪長者指社交康樂服務受影響,當中百分之73.8因此覺得沉悶、百分之42.7更覺得不開心。而長者家居支援服務方面,有近七成長者指服務有受影響,當中有超過五成受訪者指身體機能因而衰退,亦有百分之35.5人指照顧者壓力增加,情況值得令人關注。我們可以如何讓長者於疫情下身心都得到協助?
香港長者權益協會總幹事李立航早前接受傳媒訪問,表示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知道有部分長者因為口罩不足而不敢外出,終日留於家中又有心理壓力。佢表示佢地協會義工有協助獨居長者買餸同清潔用品,並選擇儲存期較長嘅凍肉,以避免佢地外出。而早前有長者因為無手機而無法喺臨時檢測中心進行病毒測試,李立航就表示政府應採取更主動策略,例如聯絡正領取政府資助的長者、非政府組織的服務使用長者等等。
早前特首公佈的施政報告中,對安老問題似乎著墨不多,其中較值得留意的,只有擴大長者牙科服務計劃範圍。長者會否成為被遺忘的一群?疫情之下,香港長者又能否真正安老? 我地有請 李立航!
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2020年11月28日 - 《第八十六集》李永富(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林錦儀(物流從業員工會理事長)、蘇栢燦(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主席)、陳兆華(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 : 施政報告對物流業的支援
節目播出後,在 《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8911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Nuq4Pz7KQSo
本集簡介:
美國國務院今年8月宣布終止與香港簽訂的國際航運雙邊協議,令本來已受疫情打擊的本地航運及物流業雪上加霜。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不少篇幅討論如何「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措施包括分階段啟用三跑道系統、「高端物流中心」及「航天城」項目,並預留部分人工島土地發展空運物流設施。報告也提及,中央允許機管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
對於有指珠海機場是大灣區內地機場中客流較少,難與香港機場做到協同效應,特首形容此舉有助吸引內地客貨使用香港機場,符合「雙循環」概念。但本身為民航機師的公民黨譚文豪則批評《施政報告》仿如「大灣區報告」,憂慮入股珠海機場會分薄香港機場優勢。
根據統計處數據,香港的港口貨櫃吞吐量在過去十年呈下跌趨勢。單靠提升航運基建,能否讓香港在大灣區港口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正當周邊地區經濟逐漸復甦、吸納人才之際,本地物流業有否足夠吸引力留住年青人?
此外,受疫情影響,運輸業最新失業率升至百分之6.2,接近17年來高位。除了航空業,旅遊巴司機、船務從業員也是重災區。有運輸業工會指,隨著「保就業」計劃即將結束,有公司要求員工12月起停薪留職。《施政報告》中提升物流基建項目屬於中、長期措施,對一眾「手停口停」、面臨失業的基層物流從業員來說是否適切?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我們邀請到四位代表不同物流範疇的工會領袖,包括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物流從業員工會理事長林錦儀、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主席蘇栢燦,以及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陳兆華一起探討《施政報告》對物流業的支援。
2020年11月26日星期四
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
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
2020年11月21日 - 《第八十五集》符傳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政治助理) :房屋政策你點睇?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7564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wlpBqWibc
本集簡介:
香港人置業難,全世界都知。根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的2019年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指出,香港已經連續第10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的地方,一般家庭需要20.8年不吃不喝不消費,才有足夠金錢付首期。想租樓?租金都唔見得「平」!綜合多個財經平台的報導,今年6至8月私樓租金仍有百分之
想排公屋,根據房委會資料,如果你是18歲的單身人士,要上到公屋,最快要31年之後!正如俗語話:「要同間樓鬥長命」!如果考慮住在過渡性房屋,根據2019年11月20日立法會文件中顯示,政府於未來三年,最多只推出到一萬個過渡性房屋,對舒緩基層住屋壓力,可能只係有勝於無!
政府經常表示「土地供應不足」係造成樓價高企之原因,但根據本土研究社的調查顯示,香港有約
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
2020年11月14日 - 《第八十四集》李浩然博士(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主任兼秘書長) :大灣區與青年發展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6307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0nUUuPEkjdY
本集簡介:
政府公佈最新失業率升至百分之6.4,當中20至24歲市民失業率更達百分之20.1,情況是自沙士以來新高,而且更有進一步惡化跡象。為紓解失業情況,政府宣佈2020至21年度增聘10,000名公務員,並僱用約5,000名短期青年實習生。但這些承諾全部只係「現在進行式」,何況有大量青年失業大軍出現,政策可能只係杯水車薪。同時,有趣的情況是,早前再出發大聯盟募集2,000個工作崗位予年青人,但申請人數不足400人。依現時的時勢,為何仍「有工無人做」?到底當中有何深層次矛盾?
而在這個「就業寒冬」,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華潤集團,率先宣佈會提供1000個職位予香港年青人,當中還包括對大學畢業生非常吸引的見習行政人員職位,但裡面有200多個職位是分布於大灣區。雖然華潤集團在今年年初,已經預期香港整體失業率有機會高過百分之7,但於今日中港矛盾如斯嚴重的情況下,疫情又未見有改善的情況,還有無年青人願意到國企上班?甚至在大灣區工作?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我地邀請到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主任兼秘書長李浩然博士,同我地一齊討論。
2020年11月8日星期日
2020年11月7日 - 《第八十三集》陳家洛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美國大選後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Youtube 頻道:https://youtu.be/ab_MLWBR_ME
本集簡介:
以現時美國總統大選嘅情況,相信好大機會由拜登當選總統。今次選情出乎大家預期,並無如民調的估計一樣出現一面倒情況,多個洲的結果非常接近,或會引發訴訟事件。
今次大選引起大量香港人之關注,新總統於對華、對港政策更是各界焦點。近年,現任總統特朗普一直大打「抗中牌」,中美關係亦持續緊張。選舉期間特朗普以此為政績而自居。一直以來,美國以《香港關係法》,給予香港在金融等領域特殊待遇。但今年七月,特朗普宣佈簽署《香港自治法》,並發布行政命令終止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到八月,美國國土安全部更加公佈,由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早前於報章撰文,表示最後無論誰勝選,未來4年的總統有無足夠魄力重建美國於國際社會影響力之外,推動更大膽的策略來減輕全球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的生產同供應,係值得留意的。他早前接受傳媒訪問,認為大選過後,美國與其他國家未來要透過實力制衡局勢。這樣拜登又有無當中嘅魄力?又做唔做到他講的制衡局勢?
陳教授會點睇未來中美關係?尤其對香港,甚至台灣有任何影響?在大國搏弈的大環境下,香港人又應該點自處?
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
2020年10月24日 - 《第八十一集》阿康(天水圍社區關注組顧問)、阿乾(天水圍社區關注組成員):【社區工作由「小」做起~~】
Youtube 頻道:https://youtu.be/N9gwFAwjRAo
本集簡介:
喺去年嘅區議會選舉,參選人同當選人嘅平均年齡都創歷史新低,分別只有 40 歲同 38 歲,年輕一代嘅政治參與大大提升。不過,年齡嘅界限可能會比我哋嘅想像更加闊,而家就連只有十三四歲嘅年輕人都可以成立社區關注組,好似區議員咁跟進交通燈、公共衛生同交通等社區議題,而且做得有聲有色。
當中就有「天水圍社區關注組」,組織嘅成員大部份係中小學生,佢哋分別處理組織嘅行政、財政、出版同跟進社區議題各項工作,並同區議員合作,去了解同關心居民嘅需要。例如跟進區內菜檔胡亂擺放貨物同垃圾嘅問題,分別與東主、清潔工人溝通,及後喺議員嘅協助下,向食環署反映情況。另外,組織亦就區內的交通班次與公共設施作視察及提出建議。
但中小學生投入大量心力去社區服務,自然會遇上唔同困難。其一,佢哋欠缺穩定嘅財政資源,要長期投入社區工作會感到莫大嘅財政壓力;另一方面,中小學生嘅學業壓力繁重,要喺學業同社會政治參與之間取得平衡恐怕需要面對龐大嘅壓力,兩者佢地如何取得平衡?早前,關注組向區內長者派發口罩,但有人意圖搶去物資,年紀少少嘅佢地如何去面對成年人給予嘅挑戰?我們又可以如何以正面態度去理解佢哋對社會嘅熱誠呢?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請嚟天水圍社區關注組成員 阿乾同顧問 阿康,同各位傾傾。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2020年10月17日 - 《第八十集》黎穎瑜 (民政事務局局長政治助理) :疫下青年政策,佢地有咩講?
節目播出後,《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1158
本集簡介:
疫情之下,香港失業率持續高企,當中青少年失業率更為嚴重,15至19歲失業率為百分之23.6,20至29歲組別失業率為百分之11.4,兩者皆為十年以來新高。青年發展委員會喺過去成立青年發展基金,資助香港非政府機構為喺香港同大灣區城市創業嘅香港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同孵化服務,協助青年創業。大灣區發展會否係新一代嘅出路?除了就業外,政府喺文化、藝術、康樂層面有咩措施協助青年渡過疫情?
雖然政府聲言改善青年就業,解決出路問題;但另一方面,香港青年人對參與政府諮詢組織嘅反應一般。青協嘅青年創研庫早前發表調查,有百分之72.9不會考慮參加政府嘅青年委員自薦計劃,部分原因是認為青年人喺當中嘅作用不大。另有百分之57受訪青年認為,青年喺諮詢委員會中屬政治花瓶。
青年發展委員會為了聆聽青年意見,八月份就以社交媒體網上直播方式,舉行青年就業政策專題會議。有參與會議嘅張建宗司長表示,希望透過呢次會議促進相關政策局同持份者協作,探討點樣進一步協助佢地就業,從而更有效回應佢地嘅需要。
近年社會撕裂,青年人對政府普遍存在不信任嘅感覺,會唔會令政府收集青年人意見時遇到困難?政府對青年又係咪只要解決就業問題就得?有無方法令青年人嘅聲音得到重視?我地有請黎穎瑜!
相關報道:2020年10月23日《星島日報A18》民政局政助黎穎瑜 電台解答青年問題
2020年10月22日星期四
2020年10月21日星期三
2020年10月15日星期四
2020年10月13日星期二
2020年10月12日星期一
2020年10月11日星期日
2020年10月10日星期六
2020年10月6日星期二
2020年10月3日 - 《第七十八集》劉夢熊(全國政協前委員):百年中國夢
節目播出後,在 《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08543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dzn1B4MOM
本集簡介: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2年提出「兩個一百年」目標,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明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首個百年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天下從此無窮人!
但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仍有六億人每月收入只得一千元人民幣。截至2020年5月,全國仍有52個國家級貧困縣,反映城鄉收入差距依然嚴峻。國務院扶貧辦則指貧窮發生率低於百分之三,就算達至全面小康社會。
近年外貿減少、內循環經濟未成氣候,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在8月份為百分之五點六。今年更是自2002年以來,官方首次不設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會否只淪為一個口號?
另一方面,要建立小康社會,不單要從物質層面改善人民生活,營造小康政治環境同樣重要。惟中國的政治改革自1989年六四事件後,接近全面停止。難道建設小康社會只談生活改善,而不談政治制度的建設?
習近平提及過中共有十三個顯著優勢,其中一個是「一國兩制」。但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一國兩制」的實踐是否仍如中央所指的「不變形、不走樣」?現時香港的民主發展,對大陸還有多少啟示作用?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嘉賓劉夢熊,曾任全國政協委員,近年不時就中國政策發表評論。他認為,香港的年青人在經濟及政治上,有什麼空間可以為國家作出貢獻?還是只得擁抱全面管治權、融入大灣區,別為國家添煩添亂?
2020年10月3日星期六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2020年9月27日星期日
2020年9月26日星期六
2020年9月26日 - 《第七十七集》施俊輝(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分階段復課支援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 學校分階段復課有何困境?》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07309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M12FLk_VY&feature=youtu.be
因應疫情放緩,教育局陸續安排中小學同幼稚園分階段復課。其中幼稚園高班,中小學嘅一年級、五年級同六年級已經喺星期三復課,其他年級亦會喺下星期二復課。復課安排至今大致暢順,老師可以重新面授課,追趕網上學習造成嘅進度滯後,同時更容易照顧學生之間嘅學習差異。
但復課亦代表學校需要處理先前遇到嘅困難。早前六月尾復課前夕,有學生懷疑因功課壓力而跳樓輕生,響起學生於疫情期間,因學業問題而面臨精神壓力過大的警號。對於受情緒困擾的學生,學校會提供咩進一步嘅支援?教育局對學校又會有咩協助?
除情緒支援外,有調查就「學校復課安排與措施」進行網上問卷,喺約一千三百個回覆中,有七成半家長擔心子女會喺復課後,因與同學有緊密接觸而引發新一輪傳播,亦有九成家長認同全港教職員參與病毒檢測。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於網上直播中表示,因考慮到涉及人數及規模,而且以往係自願模式去檢驗,所以教育界是否做強制檢測仍要討論。但全面復課在即,決定會否刻不容緩?另外,楊潤雄亦認為教師的政見不應影響教育工作及將意見灌輸給學生,若有所發現局方會採取行動。而喺早前較受爭議嘅通識科,復課後老師與學生討論課程內容時,又如何避免上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