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收到全國港澳研究會2019年第3期研究報告,當中的「相對剝奪感與香港青年的政治信任」一文,讓我發現國家終於承認「被剝奪感」對中港關係的破壞。至於這個詞,我過去無論發表文章及中港兩地的研討會中,亦發表過N片。要讓國家承認一個問題,多累,這樣就花了四年多時間!
在特區的政治體制中,香港市民被少數「新特權階級」代表,造成香港市民感受到強烈的被剝奪感,高鐵香港段一直被扣上一種政治原罪,香港市民完全無法從中央的好意中獲得預期的幸福感。
其次, 從選舉工程的議題塑造去分析, 姚松炎空降九龍西, 本身完全沒有地區樁腳, 而需要向各非建制派「借將」。
加上姚的地區工作本已不如鄭泳舜,
而區內長者及貧窮人口眾多,
他根本無法在短時間之內,
以實際利益去吸引選民支持。
因此製造強烈議題矛盾,
如強烈的選民「被剝奪感」,
應該是有效觸發選民切膚之痛,
並會轉化成為投票行為的策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