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

2011年11月14日 - 沒有牆的選舉

原文:
第四屆區議會選舉,終於曲終人散,塵埃落定。選舉之後,除了哭聲多,笑聲多,還有…廢紙勁多!從代議政制發展至今,各門各派的選舉工程的確是「潮」了不少。不過,一些與時代接近脫節的「手作仔」,例如狂印單張、海報;不少候選人,仍然視之為基本功「課」。 

筆者相信這類「手作仔」應該還有作用吧!但隨著政治環境越趨「多極對立」,不少法團、互委會為求自保,候選人在選舉期間「入屋、洗樓」已經買少見少。反而,當區區議員便可以在任期內「登門造訪」,街坊與你朝夕相見,感情自然會較好。若非撞上了「0371」事件,區議員只要每日與街坊見幾面,便極易慣性當選。對手由於沒有這種行政優勢,要挑戰成功,實在難呀!這類習以為常的選舉工程,在一個只有大概兩萬人口的選區,一般區議員的體力應該還可以負荷,不過,若選區擴大至從前的市政局,或區域市政局般。這類「手作仔」,幾近不可能。再類比台灣的鄉、市、縣、鎮選舉,香港的做法,別開玩笑好了! 

香港的傳媒,普遍形容是次區議會「選情好靜」,開盤結果卻出奇地高。明顯地,不少候選人已經懂得進行一些「九地之下」的選舉工程。這類工程是無時無刻,地進行,而且自然得讓大家幾乎感受不到。選舉文宣出現如此根本性的改變,一切也得力於互聯網的普及。 

選舉在「行為」上,就是不停地動員。參照台灣的選舉經驗,候選人是難以「逐家逐戶」問好。上次五都選舉,大台中市的胡志強與他的參選立委團隊,便曾經被狂轟「連手也握不到」!可想已知,傳統的文宣工作已經有點不切實際。為了補救先天限制,面書(Facebook)幫到你。 

透過這類網上聊天工具,當候選人還是「熱心人仕」的時候,便可以不停製造話題,舉辦活動。把支持者不停整合、再整合;分類,再分類。直至選舉來了,熱心人仕振臂一呼,便可以順理成章地把從前的「耕作」,一併收割。面不紅、氣不喘地「請托」各位「老友」投下神聖一票。 

候選人還可以化身成渦卷鳴門,使出多重影分身術;令選民感到「你就在身邊」!選民在網絡上經常看到候選人,看多了也會膩!可是,當換上了不同陣勢的「正妹、帥哥聊天室」,整件事便賞心悅目了不少!台灣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快到,台灣的「跑手」成功地把虛擬網絡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大家不妨瀏覽一下,民進黨的「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所謂,他山之石,必可攻玉


刊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