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

2011年4月20日 - 肥鵝滿香江

原文:
早陣子,友人與筆者分享了已故經營之神王永慶的「給年輕人的8堂課」一書。當中,第三課的「瘦鵝理論」讓筆者覺得「回味無窮」;回味的除了是故鄉的下酒佳品 - 東山鵝頭、無骨鵝肉片配自家製生壓啤酒以外,還有這套理論背後,對今日香港的啟發性。

要不是這一本書,筆者相信,台灣也沒有多少人知道王永慶曾經飼養過「瘦鵝」;而能夠從經歷中,蒸餾出一套經營理論,並且嘗試解釋中國崛起的原因,生動地勉勵年青一代要裝備自我,實在是「高難道動作」。台灣人沒有「無雞不成宴」的傳統,卻會在逢年過節,遠親好友回家的時候,殺一頭「肥鵝」入廚,以示喜慶與尊重。情況類近蒙古人,猶太人為上賓「宰羔羊」差不多。所以,入饌的鵝一定要肥大肉厚才夠體面。一般「養不大,又死不去」,只有兩台斤(即香港算二十兩)的瘦鵝會被視為「賠本貨」。

王永慶就是看準的瘦鵝命賤,卻生命力強;不挑吃,卻胃口極大的特質;便低價購入這批瘦鵝,再以接近無本的高麗菜梗、下欄米碎,一日多餐地飼養這群瘦鵝。結果不出數月,原本只得兩斤的瘦鵝,脫胎成為隻隻七、八斤重的上佳貨色。王永慶從瘦鵝的退變中,得出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濟騰飛的結論;就是這隻鵝餓太久了,機會一來便極速成長。

王永慶認為做人,做企業也要有「刻苦不埋怨、沉著等時機」的特質。他以這個經驗與台灣的年青人分享,是希望他們不要經常抱怨,看什麼也不順眼;遇到逆境也要沉著應戰,這樣一定會闖出「一片天」的。在他往生之後,不少在台灣從事青年工作的朋友,依然會以「這一課」為教材,可知「瘦鵝理論」的重要性。

經營之神的大道理,筆者當然不敢輕易批評;但或者可以再豐富一點,那就是時代因素,與及年青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社會。王永慶之所以能夠大徹大悟,是他們那一代認定了天掉下來,你也要把它摃起來。所有責任也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社會欠了你、政府欠了你、阿爸阿媽欠了你。他們明白到愁城座困、怨天怨地是不會「有飯開」的;與其謾罵,不如動動腦筋,想想辦法才是皇道。所以他們那一代才出了那麼多「瘦鵝變天鵝」的故事。

反觀今日的香港的年青人,便是少了這種歷練,也鮮有這種思維,甚至從未為過明日的溫飽而煩惱,更不用談什麼居安思危。在這個「生於安樂」的年代,我們實在是「肥」了很多。面對偉大祖國的「瘦鵝」南下沖擊,我們只會怨,甚至「賴」香港的人口政策,「手指」只會指向社會、政府、阿爸阿媽。我們卻忘記了,我們早已「肥到唔識打仗」。看來,「這一課」應該要成為新高中課程的「必修課」吧!

刊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