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星期一

2009年11月23日 - 決戰「百里侯」前瞻 — 政黨失效

原文:
筆者相信大部份香港市民都不能清楚地勾劃出「政黨」的輪廓;最普遍的答案可能是:「成班人走出來選舉o既,未就係政黨o羅」!筆者不得不承認香港的政治環境著實是不利政黨的發展,但市民的反應,往往又反映了民智的成熟程度。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此的選民,便有如此的政黨,再產生如此的「政棍」因果呀!
 
根據2009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黨的建設辭典》一書中指出:「政黨」是指「代表一定階級、階層和集團的利益,旨在執掌或參與國家政權以實現其政綱的政治組織。政黨的 基本特征和要素主要包括:一是有明確、具體的政綱,即政治主張和方針政策﹔二是有從中央到基層的組織系統﹔三是有一定數量的黨員和各級領導人﹔四是有約束 黨員行為規范的紀律和機制﹔五是通過黨員和黨組織的各種活動,廣泛爭取非黨組織的支持,力爭執掌和參與國家政權,以實現自己的政綱。」上述200字對筆者來說,其實用一句說話已經「講完」。政黨只不過是遵守「共同遊戲規則」的「獨立利益聯合體」,最重要是「黨」一字的精要在於一個「黑」字。
 
台灣還有十數有—天便要進行新一屆縣市長選舉,藍營在「英九光環」「跌Watt 的情況下再鬧分裂,實在不足為奇。何況,國民黨那「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戲碼已讓人「看膩了」!反而,筆者在這次選舉中認為大家可以留意,「後陳水扁」 年代的綠營分裂。民進黨自創黨至勢政,再經歷「阿扁八年亂政」;給民眾的形象均是相對地團結。就算四大天王,擁兵自重;他們均是「以禮相待」。可是,在這 一次選舉中,民進黨在台南、花連及新竹均出現「表面化」的分裂。這種情況在阿扁年代是甚為少見。
 
當然,一個政黨缺乏了一位靈魂人物 - 「阿 扁」,黨內的「向心力」自然會減少;加上蔡英文「既無兵,又無勇」,期望他整合黨內諸侯,簡直是天荒夜談。但重點是,黨員「退黨參選」,或與黨內同志直接 「摃上」;說穿了就是「政黨的制約」已經失效。各路諸侯已經不再遵從黨中央的指揮,甚至「講明唔同你玩」。而且,政客是以民意為依歸,而民意的表徵就在於 選票。近年,在台灣有不少民調均指出,台灣的政治版圖雖然「藍綠分明」,但民眾對兩黨的厭惡程度卻不斷提升。這證明「無黨所忠」的中間選民正在增加。中間 選民無疑是難以號召統合,但在地方性的選舉;往往就可以左右大局。
 
百里侯的目標既是「一方雄主」,那中央的「皇命」,還有必要管他嗎?重點是選民「Buy 就可以了!台灣近年,不時就「第三勢力」作出討論,前行政院長,國民黨老將唐飛亦曾經提出組織「第三政黨」,志在打破「非藍即綠」的局面;施明德的百萬紅 衫軍,聲勢有餘,後繼不足,難成大器;兩者最後也無功而還。但隨著藍綠兩黨均在退色,第三勢力的興起,有可能隨著民意而起,關鍵只差在「時間與巨人」罷 了!


刊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