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6日星期五

2007年3月14日 - 當一切只是為政治服務時,那便是文革!

國民黨呀!亡黨亡(中華民)國之日近了,妳在幹什麼呢?[文/研究員葉振東] 

一直以來,香港市民對台灣的政治人物認識並不多;大概只有馬英九、陳水扁、連戰、李登輝,極其量再多加上一位呂秀蓮吧!不過,近日台灣有一位政治人物,人氣急升,他的行徑不但令台灣民眾「刮目相看」,就連香港的教育界人士也為之側目。這位仁兄正是台灣教育部部長杜正勝是也!杜部長近月的教育改革方略不單大刀闊斧,而且牽連甚廣。杜部長抱著「與天下為敵」的大勇精神,為著台灣更自主,更美好的將來而打拼,他的壯舉不單令人「動容」,還令人聯想到四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難道已經千瘡百孔的台灣還要經歷多一場浩劫嗎? 

他要重編台灣歷史
筆者相信,大部份台灣民眾均會感到台灣的歷史已經相當肢離破碎。台灣先後經歷過荷蘭人統治、鄭成功治台、滿清收服、到日治時代,再經歷國民政府光復、兩岸分治。整幅台灣歷史藍圖充滿著「借回來」及「被統治」的壓逼感。杜部長生於台灣,深深感受到台灣民眾心中這口「悶氣」,於是決定重編台灣歷史,以安撫台灣民眾心中的傷口。為了揮去「借回來」及「被統治」的壓逼感,杜部長決定將中國歷史劃分為「外國史」,把「中華民國」對號入座地提早變成了歷史名詞。活生生地把大陸與台灣不可磨滅的關聯詞 - 「中國人」刪去,從此台灣只有「台灣人」,而沒有中國人。筆者估記,杜部長很快便可推出一部「台灣獨立血淚史」。要知道民進黨人過去二十年,為了台灣獨立而夙夜憂嘆,其情可怋,實在賺人熱淚,可歌可泣的程度絕對不亞於「南京大屠殺」。故此,台灣的新生代從此已不需再知道歷史上有過「南京大屠殺」這一頁,杜部長的用心真是何其「良苦」呀! 

他要重審歷史人物位置
尤記得小時候,筆者最喜歡與外婆到中正紀念堂散步,一同分享那美味的茶葉蛋。如今,筆者以至不少台灣民眾為了要成就杜部長的「神聖歷史任務」,而要「奉獻」我們的集體回憶。中正紀念堂快將不是「蔣介石」的紀念堂,取而代之成為台灣民主紀念館;國父也不再是孫中山。因為他們都是國民政府年代的「外國人」及「威權政治代表」,根本跟台灣一點關係也沒有。杜部長為表決心,在本年3月1日一口氣撤換7名首長,當中包括中正紀念堂的上級機關社教司長、國父紀念館館長,以及國家圖書館館長等。台灣民眾的集體回憶被犧牲了,心中難免高呼「我空虛、我寂寞、我凍!」杜部長明白時間可以令傷口癒合,也可以令「台灣之子」變成「台灣之恥」,更可以令阿扁變成……台灣那怕沒有「國父」,只需在前面多加「獨立」兩字便成了!

他要重定舊有價值觀
杜部長刻意要破舊立新,將舊歷史、舊人物全部扔進「垃圾堆田區」,他「貶國父、廢中正」,尤勝當年「批林批孔」。杜部長賣力地清洗過去的一切,那總得為台灣補充一點新元素。台灣人素以創新見稱,記得在八十年代的台灣新竹科技園,科技發展足以令美國汐谷汗顏。杜部長秉承了前人的「創見」遺風,所以「三隻小豬」可以解作「不要躲懶的成語」;杜部長更建議莘莘學子們上學用的背包,可以換成「胸包」,以防同學們的背部因長期受壓而受傷,但卻沒有保障胸包不會造成骨折。他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真的連國父也望塵莫及。 

可憐蟲!國防部長李傑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杜部長的所作所為一定會在台灣歷史上記下「一功」。反觀,由職業軍人出身的國防部長李傑,他秉承了老國防部長唐飛的教訓,那就是「服從上級命令、中立護國及軍隊只為國家服務」的精神;他遂因領命令拆去軍中所有的蔣介石銅像,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最可悲的是,民進黨人明白只要足以成就阿扁、只要足以成就台獨、只要足以令台灣的新生代由對大陸的「疏離感」變成「仇恨感」,即使現況比文革更糟也不計較時;國民黨人竟然跳進對手的熱鍋,選擇繼續內鬥分裂,而不是為李傑說半句「無奈、抱屈、忍辱負重」之詞。國民黨呀!亡黨亡(中華民)國之日近了,妳在幹什麼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