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6日星期六

卓施社會服務團 - 履行承諾 實踐理想

200074大公報D05
履行承諾 實踐理想 卓施社會服務團成員分享成長經歷 月堯

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卓施社會服務團」這名字﹐憑名稱可知道這是一個社會服務團體﹐但相類性質的組織在香港又何止數十數千﹖然而﹐畢竟「卓施」的確是一個獨具特色的義工服務團體﹐而且﹐在她的「發源地」大埔也已薄具名聲

卓施社會服務團(大埔總會)剛於上月舉行了七周年會慶﹐踏入第八個年頭﹐服務團的架構又添了新成員﹐這就是舊友會了。為什麼一個地區服務組織要有「舊友會」呢﹖既然是參加社會服務的義務工作﹐繼續留在服務團不就可以了嗎﹖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卓施」卻是一個獨特的義工團隊﹐因為﹐服務團的主席﹑幹事會成員以及所有隊員﹐都是中學生﹐上至統領安排全年工作﹐下至文書﹑聯絡﹑財政管理﹐擔起所有行政職責的﹐也全部是中學生。

新一代「掌門人」
既是如此﹐便不難理解舊友會的成立原因了。當年創會的中學生﹐今天已是大學生或踏入社會工作﹐新一代「掌門人」接手﹐當然希望留下「父輩」共同努力﹐因此舊友會便順應而生了。從一九九三年三月成立至今﹐卓施社會服務團已發展至四個部分﹐包括大埔總會﹑會長會﹑北區分會及舊友會﹐而「會長會」是為支持服務團服務經費的「善長仁翁」們而設﹐他們提供的經費同時支持著兩個義務工作小組的活動。從創會時十五位青少年組成的「卓施」﹐到今天儘管算不上是開枝散葉﹐但也有了兩百多位會員﹐其中經常活躍地參加活動也不下一百三十多位。

本年度的幹事會成員﹐在去年五月走馬上任﹐一年來的工作令他們體會到組織工作的甜酸苦辣﹐以往只是付出自己的熱情投入服務工作﹐如今卻要在參與的同時更肩負著籌備﹑行政的重擔﹐既要兼顧學業﹐又要履行服務社會的承諾﹐各人回看自己的成績﹐開心的笑容越益燦爛。要形容成績嗎﹖答案是﹕「掂

每年七十項活動
「卓施」的幹事會轄下共有分四個工作小組﹐每一年的工作安排﹐有一半是由會員﹑小組組長提議組織的活動及服務團的定期工作﹐另一半是服務團應邀協辦及參與的活動﹐平均每年參加的活動約七十個﹐服務工作包括探訪老人﹑醫院病人﹑弱智人士及參與社區各類公民活動等。

不要以為這個「龐大」的組織如此活躍﹐所運作的經費必定同樣「龐大」﹐「卓施」既沒有固定會址﹐也沒有受薪職員﹐這些中學生每年就是憑著「會長會」各人掏腰包集腋成裘﹐運用一萬多元的經費奔走於社區中心﹑醫院﹑學校及屋秔之間﹐實踐他們為社會服務的理想。
本年度「卓施」的幹事主席和副主席分別是王肇枝中學的中五學生孫森豪和迦密柏雨中學的中五學生楊惠旋。加入「卓施」時﹐他們只是中一中二的學生秔「記得那時跟著師兄參加活動﹐是要抬起頭跟他們說話的。但現在﹐一眨眼﹐已到了自己帶著一群小朋友去工作﹐感覺上像是老了許多秔」儘管孫森豪說來嘆著氣﹐但眼底那抹滿足真是羨煞旁人。

工作由好奇開始
與孫森豪及楊惠旋一樣﹐剛加入「卓施」的同學大多是中一學生﹐到他們中四中五時已成為了「資深義工」﹐當會員大會推舉主席和副主席時﹐「年資高」的同學便成為眾望所歸。孫森豪表示﹐自己在十一﹑二歲時並沒有很偉大的理想﹐只憑著一份好奇心﹐在師兄的游說下加入秔「雖然『卓施』的名字聽也沒有聽過﹐但給予我信心的﹐是來找我的人。剛升上中一時﹐還沒有適應中學生活﹐卻有學校的師兄主動來找你﹐輔導你的功課﹐讓你學習為別人服務﹐這對我有很大影響。師兄講的每一句都很入耳﹐覺得他在服務社區的過程中學懂了很多東西﹐所以心裡由衷地尊敬他。」

從「貪玩」開始﹐孫森豪在「卓施」慢慢地認識到「助人自助」的道理﹐當真正地投下了自己的熱情時﹐他覺得自己「高了一級」秔當面對新一屆的會員時﹐他感到自己也成就了一段「歷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