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4日星期四

危機:1999年區議會選舉

我可以說,我的少年時代是可以用「卓施社會服務團(卓施)」與「大埔青年議會(議會)」去作總結。卓施的非正式權力,扶持了議會的正式權力;令到議會在區內外,有非常高的認受性。而卓施本身內含亦有一套策略,兩套制度。

好多人至今仍感到奇怪,卓施當年為什麼可以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又有如此制度化的傳承。原因是對外,卓施在成立初年,我已經定了一套「蜘蛛網政策」,即以卓施作為支持其他社團的力點,同時令其他社團成為卓施的保護網。因此,大家會發現卓施與各個地區團體的利益慢慢是一致的,亦令卓施不但可以生存,後期竟然還可以向其他社團頒獎,「總壇」的角色不言而喻。還記得當年區議會選舉之後,民建聯的黃容根打算在區議會動議取消「青年議會」,後被我以「安路平七軍」的策略,嚇得不敢出席會議,而令議案無疾而終,成功保住青年議會。 2001 年民建聯把持的區議會,在陳平的鼓動下,就我本身一個非常細微的行政錯誤,而欲向我提出譴責動議,最後亦只能輕輕放下,亦是得力於當年卓施的合縱連橫。

而為了支撐起這個總壇,卓施除了有簡單而又制度化的制度以外,還有一套非正式制度,就是「師徒制」。卓施創辦初年,我已發現復雜的制度是會阻礙了年青人的熱誠,因此卓施的小隊制度非常簡單,只有隊長、副隊長與聯絡。這不但有承擔、有梯隊、最重要就不麻煩,又可以做到全民皆兵。但這仍不足以扣緊各人關係。所以,每位會員都要接受培訓課程。今天回望可去的課程,簡直是貽笑大方,但當年來說,便全部會員都有了一種師徒關係。我再參考先父「入室弟子」的做法,每期立了一位「大弟子」,即重點培育對像,確保傳承是沒有問題。

在「一套策略,兩套制度」之下,1999年的卓施在大埔及北區是非常強大,亦因如此,應了我好朋友前新華社教育科技部副處長余瑞昆老師的一句:當你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時,你不找政治,政治也會來找你,你也不能置身事外。當年的區議會選舉正正就令到卓施陷於兩難之中。但正正因為早年訂下的「一套策略,兩套制度」,令卓施無論對內、對外都得以安然渡過。當然,今日重看昔日的文件。一群十多、二十歲的毛孩有如此政治手藝,大埔那群既得利益者甚會不心寒,不去之而後快呢?

《七社團聯合聲明,反映了「蜘蛛網政策」發揮了合縱連橫的作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