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15日星期五

另一個紀錄:成立「聯校健康教育活動統籌委員會」

中三那年的暑假前後,學校推薦了我成為衛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的「健康領袖」,當年家境清貧的我們,暑假真的沒有什麼活動,加上先母已經病重,就更不好說有什麼娛樂了!既然學校有推薦,又不用花錢的訓練,當然就非常適合我這類窮孩子。還記得,當年學校是過期報名,但中央健康教育組的護士很好,仍然願意收我這位學生。在開學日,護士長點名問我:「吸煙的人為什麼那麼難戒煙呢?」我答:「因為是心癮(我先父是大煙炮,所以我很了解)」。

護士長隨即請我起立,並當眾說,葉同學的學校雖然遲了報名,但我很高興有收到這位學生。隨後的十數日訓練,可以說是改變了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捩點,我除了在這類認識了與我惺惺相惜,有緣無份的區珮琦之外,亦或多或少因為他,才衝出大埔成立了「聯校健康教育活動統籌委員會」。

《與琦琦合照,身穿的恤衫西褲是我被選為畢業生代表,發表演講。先母得知後,非常高興,
特意離開醫院購買給我。這套套裝一直被我收藏多年,後來被虫蛀,才無奈丟棄。》



我有這個狂想,與我創辦卓施有莫大關係,我在這裡同樣看到一班有為青年,但政府的架構竟然是沒有載體,可以吸納。


加上,當時王肇枝已經江河日下,如能透過衛生署的平台,由新界重建王肇枝的聲望,再打回大埔,一定事半功倍。所以當年的九所中學中,我特意以召集人身份,在大埔邀請了莫壽增會督中學參加,為王肇枝扳回一仗。連同連續兩年擊敗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奪得全港最佳中文學會譽榮,「王肇枝有位葉振東」便開始為人所認識。


不過,有了組織,也要有像徵性活動,才會有生命力。當時的我就在想,我只得一張咀巴管用,便透過當時卓施慢慢建立起來的網絡,在新界區舉辦「健康教育巡迴演講」。一群年青的學生,到訪不同的社福機構、中小學去做話劇,去演講得到多區的好評,也驚動了多所中學的校長,他們更為大力支持我們的工作。



《一位校友,最大的榮譽就是可以回母校,向師弟師妹做分享。》




衛生署亦因此,在翌年改制之後,邀請了我及另外三名「健康領袖」,同時擔任「第一屆健康大使」,即我們是具有雙重身份。



可惜,好景不常,亦可能功高震主,衛生署在成立健康大使之後,選擇不再承認「聯校健康教育活動統籌委員會」,而自辦一個同學會,並要全面吸收我們的工作。我在權衡輕重之下,明白到他們是沒有能力舉辦「健康教育巡迴演講」,便在最光輝的時候,把工作扔給衛生署,讓他們自找麻煩。而我亦同時明白到「人終有限」,我自覺橫掃新界東,影響力及新界西,應該已經是我的極限了。不過這段「衝出大埔」的經歷卻使我直至1997年回歸之前,一直在暑假之前,在區內各中、小學進行巡迴演講,前後最少21場。題材也再不局限在「健康教育」,社會時事,政治亦有。最後一場大時代下的年青人 。同時,亦為我築下了基礎,有信心在2001年之後,放下大埔一切,在最高峰時有勇氣向後退一步,離開大埔,海闊天空。




《報告詳列了當年聯健委的工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