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星期四

葉振東(2023年5月24日)〈侯友宜變藍色甕仔雞〉。《希望之聲》

 取自: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724418?lang=b5

 

【希望之聲2023524日】(兩岸時事評論員葉振東博士)本文是根據2023519日【希望之聲:Nina 面對面(190集)】內容撰稿,歡迎觀看本期完整視頻

上星期,在台灣的國民黨終於宣布以徵召的方式,徵召新北市市長,有最強母雞之稱的侯友宜,代表國民黨出選2024年總統大選。記者會上,侯友宜表示要實現政黨輪替,同時反對台獨與一國兩制。隨著侯友宜奉召掛帥、民眾黨的柯文哲及民進黨的賴清德先後宣布參選。台灣明年的總統大選,藍綠白‘三腳督’ 的戰局已經成形。雖然現在距離明年大選尚有超過半年時間,但根據多份民調顯示,柯文哲的支持度遠較賴清德及侯友宜為低,意味著台灣的總統大選,仍然離不開「藍綠對決」的格局。由於國民黨在台灣去年的九合一大選中,取得佳績。加上兩岸關係非常緊張,因此坊間對國民黨可以重新執政,著實是抱有一定期望。但侯友宜是否足以令綠地變藍天呢?筆者實在抱有頗大疑問。

 

徵召是扮家家酒的意思嗎?

國民黨以徵召方式,請侯友宜掛帥,很大程度上是黨主席朱立倫的個人決定,此舉引起藍營頗大爭議;連深藍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也公開批評徵召有違民主精神、是密室操作,自毀長城。雖然有指朱立倫決定徵召,是要避免出現黨內分裂,而且徵召也不是毫無根據,據國民黨文傳會5月份公布的民調,得出侯布宜的支持度有40.7%,領先郭台銘的31.7%九個百份點,引證侯友宜是不二之選。可是關鍵的問題來了,台灣自1985到現在,走過接近40年的民主選舉道路,選民已經內化了台灣的總統,必須是經過民主制度選出,而參選人也必須是經過民主程序產出。否則,參選人就極易被質疑,無法守護台灣的核心價值。

國民黨放棄黨內初選,而採用徵召本身就已經是內捲行為,令支持者停留在同溫層;更變相就令侯友宜背上了政治原罪,特別是與39歲或以下的年輕選民劃上句號。最令人扼腕的是,根據TVBS民調中心的資料顯示,2020年底,侯友宜在六都(直轄市)市長的市民滿意度,以77%位居榜首。去年年底侯友宜的支持度明顯下滑至只有61%,但仍然取得亞軍。客觀的數字反映,侯友宜是有足夠的實力面對民意檢視;但黨內的怪卡操作,令他不需要面對民意,也損失了一次大選前暖身的機會。要知道,現在多項民調都反映,侯友宜落後賴清德58個百份點。黨內初選其實是有利侯友宜面對現實,避免選舉神經麻痹的。

特別是侯友宜似乎沒有吸收,上次總統大選韓國瑜的雙輸經驗。他在當選高雄市市長之後,便拋下高雄,參選總統。民眾對這種政治投機,是極為討厭,導致韓國瑜失落於總統大寶、又丟了高雄。結果反映了,韓國瑜有能力當百里侯,並不代表有能力擔任總統;若侯友宜「請假參選」給選民的感覺就是在‘騎牛搵馬’ 。雖然侯友宜在地區的政績遠較韓國瑜扎實,可是也難免讓選民質疑,認為侯友宜既有意問鼎大位,半年之前就不應該爭取連任;這種對侯友宜的誠信打擊,並非一句國民黨蜀中無大將,捨侯友宜其誰,便足以向選民自圓其說。

 

國民黨剩下的包袱

徵召出選成了侯友宜的政治負資產之餘,國民黨又有多少政治資產,可以為侯友宜立威助攻呢?無容置疑,國民黨在去年九合一大選後,一舉拿下13個縣市,對侯友宜的地方布局大為有利。但筆者在去年1128日,在《希望之聲》發表的文章,題為:「藍營大勝?還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已經分析過,國民黨較上屆大選時,其實是丟了兩席;而從票數上分析,民進黨在上次選舉有474萬票,較上次九合一選舉,掉了26萬票或5%。相反,國民黨的總得票是570,較上次大跌40萬票,或6.5%。即國民黨表面上贏了,實際上失血較民進黨更為嚴重。加上恨鐵不成綱的台北市市長蔣萬安,上任半年的施政滿意到跌至41%,已經敬陪六都末座,非但不能助侯友宜一臂之力,台北地區的施政失誤,更有可能泱及大台北選情。

而台灣已經由南方朔批評的劣質民主年代,走向民主制度非常完善的社會。選民在主體意識的加持下,會根據理性選擇理論,在不同的選舉時,作出最有利個人政治利益的選擇。九合一選舉的民意代表, 最重要是地區服務,市長就是重量級街坊保長,所以當時侯友宜,向選民以「侯朋友」自居,還在選舉期間直呼:「不只在路口,在陽台、在窗邊、在車裡,我都看得到你們!」。可是到總統大選時,主軸爭議就是意識形態,這點就是扎根多年的溫和派侯友宜最弱一環。

我們從2021年台灣雙十國慶主題:「民主大聯盟、世界加好友」,到2022年的「守土衛國、你我同行」;明顯與418日賴清德出席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活動時強調:「現在是選擇民主或專制的關鍵時刻,未來會守護台灣」是相呼應的。我們很難幻想,侯朋友在國民黨的語境下,會突然崩出來振臂高呼「守護台灣」吧!否則難看程度,將會不下於韓國瑜當年的「Over my dead body 。而事實亦證明,在九合一大選承擔敗選責任,轉向低調的蔡英文,並非一籌莫展,更不是已經被選民唾棄。

我們從中華亞大菁英交流協會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快要畢業的蔡英文,施政滿意度有超過53%,相反國民黨籍馬英九卸任前的滿意到,就只剩下23%。雖然台灣的經濟不景氣已經持續多年,雞蛋出現‘時價’ 也淪為笑話,但數據反映仍然有過半民眾是滿意蔡(英文)政府的表現。當中我們再仔細分析,發現,有接近六成民意是滿意蔡政府維護主權,有高達78%民意認為世界各國,有增加對台灣的關注。即使是外交層面,蔡政府也屢有突破,最新公布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美國以行動重申,她看待中華民國的姿態,是一個流亡政權,而非消亡政權。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洪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國民黨隨即指責蔡政府:「錯誤的兩岸外交路線執迷不悟,持續傷害台灣利益和國際空間和外交前線士氣」卻在民間泛不起漣漪。所謂蕭規曹隨,賴清德無論當選與否,在民進黨清晰的「台灣路[i]」之下,他是極易繼承蔡英文的所有政治資產,成為大選時的重要武器。

相反,日前汶川大地震十五周年。2008年,台灣正值馬英九執政,當時台灣民眾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捐款超過15.2億人民幣。高於中國媒體近日報導的地震捐款排行榜榜首 - 沙特亞拉伯4.2億人民幣三倍。而根據2008513日新華社的報導:「國民黨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對四川汶川災區表示慰問。」這段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歷史,不但在「一個中國下的一個城市捐款」邏輯中,台灣被消失了,國民黨與侯友宜竟然連哼一聲的勇氣也沒有!難怪早前馬英九到大陸的祭祖之旅,會被台灣人譏為:「重溫國民黨敗退路線之旅」。試問侯友宜連藍營執政時期的捐款記錄也未能捍衛,又如何讓選民相信,他有能力守護台灣呢?

 

全面管治下是沒有溫和路線

還有極為致命的一點,筆者一直認為香港與台灣之間,是存在著一種蝴蝶效應。香港在中共的全面管治下,令侯友宜的溫和路線形同自划。根據藍營的分析,侯友宜扎根地區多年的溫和形象,是有利團結中間選民及避免挑起兩岸矛盾,特別是統獨議題。

問題上,侯友宜不主動挑起統獨議題,並不代表矛盾不存在。台灣民眾看到過去三年香港的改變,難免會想起《六國論》的教訓;而香港的改變,也令台灣新生代選民深黯台灣的總統,繼續向大陸表達「不統、不獨、不武」,在中共全面管治、政治正確的態度之下,是等同痴人說夢。加上,國民黨的中國情意結,令她的黨名及兩岸論述,與新生代選民格格不入;侯友宜的兩岸論述,就更是「斬腳趾、避沙蟲」。侯友宜在記者會上表示「反對台獨」、「不接受一國兩制」便沒有了下文。

這種中門大開的論述,極易讓選民聯想到香港的情況,為對手制造攻擊口實。因為除了台獨與一國兩制之外,根據2022年中共第三份《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還有第三個方案,就是刪去確保台灣高度自治及「中央政府不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台」的承諾。難道侯友宜是同意,年屆花甲,自稱是台灣女孩的凌友詩建議,統一後的台灣採行與大陸相同政治及教育體制、並將國軍編收入解放軍嗎?

筆者相信久經選戰的侯友宜不會如此純情,接受等同一國一制的賣台安排;加上上屆大選,民進黨一句:「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的文宣,已經令韓國瑜輸到呱呱叫。因此,侯友宜的兩岸論述應該盡早說明說透,不能繼續顧左右而言他,要讓台灣選民相信「票投國民黨、台灣『不是』香港」,國民黨是台灣本位、在地政黨,是代表台灣2300萬人的利益的。要知道民進黨在長期執政的目標下,一定會不停以統獨議題觸怒中共,增加勝選的機會;而中共在表一個態的思維下,又肯定會繼續派出解放軍撓台;在解放軍武嚇戲碼之中,侯友宜繼續展示他的溫和,簡直就是給選民最大的笑話。侯友宜左右既不逢源、裡外又不是人,要問鼎大位,實在是難呀!


[i] 葉振東(2016523日)。〈蔡英文行新「台灣路」 淡化兩岸國際〉。《經濟日報》。取自:https://paper.hket.com/article/1430812/%E8%94%A1%E8%8B%B1%E6%96%87%E8%A1%8C%E6%96%B0%E3%80%8C%E5%8F%B0%E7%81%A3%E8%B7%AF%E3%80%8D%20%E6%B7%A1%E5%8C%96%E5%85%A9%E5%B2%B8%E5%9C%8B%E9%9A%9B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