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

2022年2月26日香港電台第一台 - 政壇新秀訓練班《第一百四十六集》嚴祉琦(香港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劏「捨」離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802279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Ih9BVSg-A

本集簡介:

本屆政府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本星期三「出爐」,推出不少紓困措施,例如︰派發一萬元消費券﹑減低「交通津貼」門檻由400元至200元﹑多項社會保障亦會額外發放半個月津貼。不過,這些措施,是不是基層的「及時雨」呢? 曾經一度被形容為N無人士的劏房戶,又有幾多支援?

另一方面,香港有不同的社會保障,例如︰綜援﹑在職家庭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等等,目的就是希望不會有市民因為經濟問題而陷入困境。然而,有部分居住在劏房的市民,即使生活拮據,都沒有申領。社聯上月發表「劏房住戶對社會福利的認識與使用情況」的研究報告。過千名受訪者中,近兩成人失業,住戶貧窮率近四成。有近八成人表示有經濟壓力,但合資格申請社會保障的受訪者中,有近一半人,沒有申領綜援及在職家庭津貼。除此之外,調查亦發現,部分合資格申領的人,因沒有申請社會保障,家庭收入比有申領的家庭低。

劏房戶的經濟可能是比較需要照顧的一群,受訪者有六成工作人口,是「炒散」性質,申請社會保障可以舒緩壓力,但事實又不是如此,原因為何呢? 雖然有超過四成受訪者,表示可以從社福機構得到資訊,但仍然有人從未聽過,有人想自力更生,有人不懂申請方法,甚至連自己是否合資格都不清楚。加上,社會對申領人士可能存在負面看法,也是令人卻步的原因。

究竟在宣傳和申請上,現時有沒有優化的地方? 針對被標籤的負面看法,社會各界﹑政府又有沒有社會保障制度以外,有其他方法協助到他們呢,從而減輕生活上的壓力? 政府又有沒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現在,有請香港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嚴祉琦,與我們談談劏「捨」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