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星期六

2021年12月25日香港電台第一台 - 政壇新秀訓練班《第一百三十八集》熊俊碩 (香港大中華中小企業商會青年委員會主委) ﹑黃浩鈞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青年委員會候任主席):消費市道:大寒還是立春?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89947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WYJQIrMaI

本集簡介:

今年10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超過300億,較去年同期升12%,亦已連升9個月。政府發言人指,經濟復蘇穩健,只要疫情繼續受控,就業和收入情況改善,加上第二期消費券帶動消費氣氛,帶動零售業,電器及耐用消費品是銷售的火車頭,為全面經濟復蘇增強基礎。

不過,政府控制疫情的措施,和經濟復蘇的願景,似乎互相矛盾。五月以來,香港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一直在單位數徘徊,(而近數月,確診大部分都是輸入個案),但政府繼續把防疫措施收緊。上星期開始,食肆、健身室、酒吧等地方消費,及今個星期開幕的工展會,都必須使用安心出行,工展會人數上限都有限制,是場所容納量的一半。這些防疫措施,對消費市道造成什麼影響?

旅客是疫情爆發前,香港的其中一條主要命脈,不過有專家明言,未來與內地及海外通關,病毒進入社區及引起爆發機會高,要推高疫苗接種率及安排市民盡快接種第三針。言猶在耳,便有消息傳出,預計今年年底前可與內地通關,每日有約3,000個名額。

不過,外界有聲音指,政府對內地寬鬆,對外國相對嚴厲,即使是商務旅客,大部分也要隔離1421日,更加未有通關時間表。有外國商業團體警告,香港檢疫制度過於嚴格,將會危及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10月份的民意調查發現,有近一半的主要國際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考慮將員工或某部份職能撤出香港。目前無法與外國通關,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又有暗湧,若失去了這些高消費的外國商務旅客,會對香港的消費市道及出口造成甚麼影響?

究竟政府要做甚麼去維持香港消費市道呢?防疫與經濟之間,存在矛盾時,究底該如何選擇呢?中小企創新自救又如何?今集請來香港大中華中小企業商會青年委員會主委 熊俊碩,以及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青年委員會候任主席 黃浩鈞,跟我們一起談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