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星期日

2015年7月20日經濟日報A28國事港事 - 鉛水惹「抽水」港府須搶回主導

眼見事態發展越演越烈,我懷著「危人之難、急人之困」的心情,在上周7月16日零晨時份完成此文。


網址及刊文:
http://paper.hket.com/article/650430/%E9%89%9B%E6%B0%B4%E6%83%B9%E3%80%8C%E6%8A%BD%E6%B0%B4%E3%80%8D%20%E6%B8%AF%E5%BA%9C%E9%A0%88%E6%90%B6%E5%9B%9E%E4%B8%BB%E5%B0%8E

所謂:「飯可以不吃,但水總得要飲」;近日,香港公屋居民包受「含鉛食水」的陰影籠罩。自啟晴邨爆出「鉛水恐慌」以來,陸續有多達6條公共屋邨被驗出食水含鉛超標,各政黨亦加入自行驗水行列,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勢;運房局長張炳良日前就事件向公眾道歉,而特首亦於上周五宣布成立具有法定權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

如政黨「天掉下來的禮物」
從事件的客觀效果而論,區選在即,是次風暴對泛民政黨來說,簡直是「天掉下來的禮物」,為年底的區議會選舉製造了難得的議題。對激進本土派,因為香港市民「飲的是東江水,用的是中國製的食水喉」,而強化了他們的「城邦論」;同樣,在選舉利益的前提下,連民建聯也忽然激進,罕有地帶頭衝擊政府官員,表示政府在是次危機之中,已接近四面楚歌之境。

根據房委會的數字,全港有超過200萬公屋居民;張炳良既為局長,亦為房委會主席,理應責無旁貸地,為事件負上全部政治責任。不過,筆者不禁會問:是否局長下台,含鉛食水明天便可以安全飲用呢?
全數更換涉事公屋的食水喉組件,又有沒有足夠的臨時安置所?如果沒有,請問居民何處容身?這些看似可行,但缺乏客觀條件支持的解決方法,恐怕只是「中聽不中用」的政治訴求;而事件擾攘下去,最後,爽了的還不過是一群政客罷了!

現在局方雖然已表示為2013年後落成的10個屋苑在進行食水檢驗,但10個屋苑之中,若然繼續有食水含鉛超標,而局方一時三刻之間,無法提出全面解決方法,這將會另一次政治大危機。所以,在黔驢技窮的客觀事實下,局方的危機處理方向應以安定民心,控制民眾恐慌情緒為先。我們從日前葵聯邨居民的不滿中,已經可以看到市民在政客的鼓動下,指控已經接近非理性,甚至是只要健康稍有狀況,便全數歸咎於「含鉛食水」所致。

局方應危轉機 勿盲目求價低
為免危機在一片蜚短流長中不斷擴大,運房局應聯同食衞局,即時宣布,今後將定時抽驗全港174條公共屋邨的食水,並公布食水含鉛指標,讓市民盡快得知所使用的食水是在「安全水平」之內,務求盡快讓市民「飲」得安心。

其次,局方應轉危為機,公開表示需要全面檢討「價低者得」的公開投標制度,引入「需要評估- Need Assessment」的評核準則,不要盲目只求價低。我們只要慎思一點,便會發現「平、靚、正」在市場上,是不可共存的三項指標;而回歸18年來,政府不少大型工程均是以「價低者得」作為標準,造成中標者往往是將貨就價,或者是中標後,才與政府討價還價的怪現象。而行政官員亦只着眼於價格差異,而不求自我專業知識提升,容易依賴承辦商所提供的資料作準,最後誤己誤人。

今次「鉛水恐慌」,恐怕那群「離地」的政務主任,連食水喉那三個關鍵的零部件也未分得清楚。這種假借市場之名,扭曲市場的政府行為,遺禍已經陸續在不同的大型基建中浮現,若局方能抱着「覺今是而昨非」的改革之心,才有機會為市民帶來新氣象,亦能引導傳媒,從另一個角度報道事態發展,而非糾纏於責任誰屬的問題之上。

生產責任制 讓市民住得安心
第三,由於現時的房屋都是以預製組件裝嵌而成,局方應採用生產者責任制,並打着消費者維權的旗號,透過傳媒發放信息,帶頭把房屋類比成超市的「罐頭」一樣的商品;今後,無論是出租的公屋,或出售的居屋,市民在入住之前均會取得「房屋質量指標」及得知生產商資料,這樣便可以讓市民住得安心。若然因此而令部分生產商卻步,放棄承接政府工程,那就更是妙哉,所謂真金不怕洪爐火,若怕洪爐,那還有甚麼足惜之處呢?

最後,局方必須認清一個事實,就是所有政黨只會在是次危機中「抽水」;在孤立無援的政治環境下,加上天氣酷熱,公屋居民始終以低下階層為主,民眾的不滿情緒極易被政客鼓動。所以,局方宜應及早自行披露受影響的屋苑數目,而非任由傳媒不停揭發,並每日進行傳媒新聞發報會,主導事態發展的政治節奏。
同時,局方所提出的一切補救措施,解決方法,亦必須先於各政黨所提出的建議,以免政府陷於更加被動的境地。要知道隨着市民內心的恐慌與日俱增,冷不防一群為恐天下不亂之徒,會把鉛水恐慌,類比為台灣的黑心食品,指摘政府禍延後代。屆時,局方即使妥善地解決問題,也會被消費至體無完膚,落得千古罵名,萬劫不復的結局。

撰文:葉振東 美國三藩市灣區新城電台《東南西北風》節目主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