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

2012年9月17日A31 - 民建聯贏議席 輸了整個建制

立法會選舉終於曲終人散,在七十席立法會議席中,建制派取得43席。建制派龍頭民建聯在地區直選中取得「九出九歸」的佳績,在新一屆立法會中擁有十三席,繼續成為立會第一大黨。劉江華在超級區議會選舉中下馬,成了民建聯的唯一敗將;令民建聯不敢高舉勝旗。不過,實情是民建聯以至整個建制派也知道,是此選舉,是贏了議席,輸了建制;實在何喜之有?

民建聯擁有的資源不但是全港政黨之冠,更是傲視整個建制派;在這個大前題之下,民建聯才可以做到近乎「人釘人」的「完美配票」效果。所以,我們不難發現,民建聯在各區的勝出名單,最後得票均非常接近。但如果我們再細心分析,便會發現,民建聯在港島新增一席的情況下,才扶多了一位鍾樹根,回復當年馬力、蔡素玉之勇。新東九席中,民建聯在犧牲不少「同路人」的情況下,只維持了原有的兩席,根本是毫無寸進。新界西得以全取三席,也只是因為「同一字頭」和仗著資源上的優勢而達標,並非民心所向。換句說話,民建聯大勝,只是制度與資源配合下的結果。選舉翌日,不少傳媒已統計民建聯的新增票數不過萬餘,便明白他們為何「笑唔出」了!

同時地,整個建制陣營在一遍反國民教育的社會氣氛下,為保民建聯於萬全,竟然犧牲了其他建制派,當中尤以工聯會最傷。工聯會的「被拋棄」更令不少建制中的有識之士心寒及覺悟。原來民建聯與工聯會這「兩面紅旗」,在民建聯不穩的情況下,工聯會是隨時要為國捐軀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新界東選區中,葛珮帆、陳克勤、葉偉明及龐愛蘭名單共有1355百多票;如果情況一如新界西選區中成功配票,各名單大概會有34千票左右。這個票數是足以令范國威飲恨,及「養唔熟」的田北俊再次敗北;建制派更可以取得四席。無奈,葉偉明與龐愛蘭並非民建聯正統,而要捨身成仁。龐愛蘭所依的公民力量一直由劉江華主導,要她完成大我,是「出得來行,預左要還」的結局。但工聯會一直是根正苗紅、愛國愛港的佼佼者。這腔悶氣,豈是民建聯一句「修補關係」便若無其事。在「半斤八兩」的考量下,可預見的未能,民建聯的主要競爭對手,極有可能正是工聯會。

工聯會的壯烈犧牲,隨了讓民建聯「更光更亮」外,更令建制派的支持者從此「無得揀」。建制派的政治光譜不單沒有隨著議席增加拓闊,反而變得獨沽一味。還記的,回歸之後,中央設定的比例代表制,目的明顯是防止民主黨橫掃大多數立法會議席,有利民建聯等中小型建制政黨發展。物換星移,今日的選舉在「完美配票」的操作下,反而讓民建聯一黨獨大。這對邁向全面普選的建制派相當不利。我們從泛民的多樣性,便可以看出端倪。是次選舉,選民用選票狠狠地教訓了民主黨,而令公民黨取得不俗的成績。選民膩利社民聯的手法,人民力量便成勢而起。選民對工黨的立場有所懷疑,支持者還可以轉投民協。上述的例子證明泛民的高度類近與可選擇性,讓選民在泛民的預設範圍內「有得揀」,選票自然不易流向建制,並且在是次選舉中多了十多萬票。相反,建制派今後可能只有「投票、與不投票」的困局;民建聯要是碰上多一次「二十三條立法」等政治敏感議題,隨時有可能在之後的選舉中「輸突」!


最後,我們從劉江華落馬中得到的重要啟示,民建聯痛的不是丟了議席,而是從全港性選舉中,民建聯感受到一股「反民建聯」力量正在集結,劉江華的敗選只是病徵。日後,有志從政的朋友,只要打著「反民建聯」的旗幟,便能大大提升勝算。五個選區中,社民連與人民力量,共取得224千多票,便知道這股「力」有多大。民建聯在現時的政治光譜之下,根本是眾矢之的;建制派在這種情況下,心底不禁涼了一截;大勝?別開玩笑好了!

刊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