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2010年5月25日 - 「牛環」雜談

原文及刊文:
香港時下的年青人,可能已經不知道什麼叫「牛環」。顧名思義,「牛環」就是牛鼻子上的鋼環;有了「牛環」,「趕牛牛」時真的省了不少「功夫」與時間。它的「好用」之處,在於可以「拖著別人鼻子走」!套用在政治之上,那就是「被動」。

剛過去的「516補選」,塵埃已經落定,但詮釋卻是百變;尤其是公社兩黨對「公投」,與公投運動的定義。簡直是「孫悟空上身 -多過72變」。還記得,陳淑莊以那磁性,而連點沙啞的聲線,在傳媒面前「咆哮」,希望大家不要把「焦點」放在17.1%的投票率之上,但下一句卻是「政府要回應57.9萬市民的訴求」。那57.9萬市民和17.1%的投票率分別在那裡呢?為何他不這樣說:「政府要回應17.1%投票者的訴求」呢?「畫公仔唔洗畫出腸呀」!大家「心照」便是了!

所以,筆者對這種「任你點講」的「自我評價」沒有興趣討論,只是當場「聽到耳都側」罷了!反而,我們不如探討一下,建制派,以及特區政府在是次補選中的處理方法吧!

筆者認同建制派在是次補選中的「冷處理」方式。社會遇上問題,我們好應該要處理;不過,絕對不是「無差別式」地把所有問題都處理掉。是次補選,建制派不派員參選,聰明地擺脫了公社兩黨的「牛環」,不用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社會也不至於「內耗」。若是建制派參與是次補選,討論的議題必然是隨著公社兩黨而「起舞」。這樣「陪跑,又捱打」,真是「可必呢」?

所謂:「人有人格、黨有黨性」,換轉是政府呢?卻應該盡量避免任何取態。建制派的「冷處理」當然令政府「透心涼」,政府的官員也可以就著「公投說」「講清講楚」;不過,「不投票」呢?那實在有點「太超過」了!筆者會因為不喜歡與「長毛」打籃球,而想盡辦法把「長毛」「轟」離球場,但筆者總不會因為「長毛」而「炸爛」整個籃球場吧!

政府主要官員先表明「反對變相公投」,後表示「不會投票」。那豈不是「曲線」承認了這是「公投」,不是「補選」,自行被公社兩黨套了「牛環」嗎?選舉與投票制度是政府的「球場」,而投票制度是保密的。為何我們不從「投白票」的角度,以「數字」給公社兩黨致命痛擊呢?

台灣在2008年總統大選之時,簡錫堃等“第三勢力”便發動了“投白票”運動,呼籲反對藍綠惡鬥的選民,在“總統”投票日對“公投”議題投下白票、廢票。雖然,運動沒有成功,但所造成的社會回響卻是極大。

要是特首與我們的市民有足夠的智慧與勇氣,令516當天有數十萬的「白票」,這樣公社兩黨還有什麼可說,政府還有什麼可怕,市民的公民責任及「公投」議題的答案,不是在「白票」上已經「實在」地反映了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