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星期四

2010年4月29日成報及2010年5月10日星島日報 - 天威、勇士

原文及刊文:
最近兩星期,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則新聞想當然是「青海地震」。筆者沒有興趣討論一下是次地震,多少人傷?多少人亡?反而,筆者希望從另一個角度看看,在「天威」之下,領導人如何化「危」為「機」,以「勇士」的姿態緊扣民心。

地震發生不到半天,世界各國隨即表示可以向中國提供援助,外交部斬釘截鐵地以一句「多謝」婉拒了各國的幫忙。當時,不少外國傳媒的「陰謀式」評論,指出中國不希望外界看到青海的落後,或是探聽到青海的大量軍事機密;所以,才說了聲「謝謝」作結。

這些推測不單止無聊,而且很明顯這些評論員對中國的認識只屬「有限公司」。青海位處西北,又沒有著明旅遊景點;若要發展成一個「見得人」的省市,恐怕要花上150年時間。要是中國擔心外國救援工作,觸及了國家的軍事「敏感地帶」就更不知所謂;大陸那超過200萬的解放軍相信不是「省油的燈」,「震一震,就會洩露軍事機密」,那也實在想得太美了!

事實證明,今日的中國「錢傾天下」;即是遇上如斯天災,國家也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但從政治的角度作考量,每一次危難,也是為「勇士」們製造凝聚群眾機會,把民心拉向「自己個邊」的最佳時機。我們試想想,「青海地震」發生,胡(錦濤)爺爺、溫(家寶)爺爺,馬上趕赴災區,親督三軍;目的除了是救災之外,更重要是凝聚民心。要不是這樣的天災,政治家是極難以「不可抗逆」的理由,盡情地動員群眾;也難以達到一方有難,「八十方支持」的效果。

我們再看看兩位爺爺的講話,當然有「指揮救援工作」的味道,可是壓根兒的「精髓」是安撫民心。那些「百倍努力」,「新學校、新家園」等說話,對於一隊專業而盡責的救援隊伍來說(大前題是「專業而盡責」),明顯是「就算你唔講,佢地都照救咖啦」!但兩位爺爺「講出口」,民心便即時在「勇士」的一方。民心足恃,何愁天威呢?所以,每次天災其實也是「動員」的良辰,若然讓外國救援隊伍「插手」,這個「黃金機會」豈不是泡湯了嗎?

這一點,台灣的馬英九總統終於學會了!所以,基隆山崩之後,馬英九一個箭步「仆」到現場,並在「公仔箱」之前「扮苦黃瓜」。背後的用意就在於「動員」,而且以把民心拉到「自己個邊」。這樣年底的五都選舉才有「被看肖」的可能。

面對天威,「就算你o力過羅斯福、丘吉爾」也束手無策。人力是何其有限,但讓人民感受到有「勇士」在身邊,往往是勝過「泡麵」與「毛氈」。若然政治家懂得把握每次「動員」的時間,便不會落得「周街都係敵人」的下場。所以,那些「我地會小心研究,仔細調查」的說話省省吧!過時了!

本文同時刊載在2010510日星島日報A14港聞版 - 周日來論,如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