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5日星期三

2007年4月25日 - 敬陪末座看夕陽

筆者經歷過一塊港元兌換七塊多台幣的日子,也經歷過一塊港元兌換二塊多台幣的日子,但勿論是七塊錢,還是二塊錢,當時的台灣經濟步伐都是足以支持整體的發展。[文/研究員 葉振東] 

根據《經濟學人》機構(EIU)最新的預測指出,台灣未來5年的經濟成長率僅在4%到4.5%之間。EIU估計台灣今年的經濟增長是4.3%,亞洲開發銀行也是4.3%,國際貨幣基金會是4.2%,環球透視機構是3.9%, 普遍低於台灣去年的4.6%。而國際貨幣基金會預估今年南韓的經濟成長率是4.6%,香港、新加坡都是 5.5%。換句話說台灣的經濟增長位列亞洲四小龍之尾。根據台灣的本土調查,去年台灣碩士生平均起薪 為3萬1千元新台幣,折合約7千3百港元,大學畢業生平均起新為2萬6千元新台幣,折合約6千1百1十港元。若然閣下沒有供房子的負擔,出門以公車代步,又不打算「結婚生仔」;這個收入,大概勉勉強強可以在台北市馬馬虎虎生活吧!台灣呀!台灣!妳可時變得如此不濟呢? 

政治優於經濟的後遺症
過去七年,台灣隨著政黨輪替,藍綠陣營之間的鬥爭便天天上演,沒完沒了。本來政見不同而引起紛爭及對立是無可口非的,但當一切都以政治掛帥,政治優先,其他民生經濟便會向政治傾斜。君不見,過去的日子中,台灣的政局是可等不穩,導致經濟根本難以發展。阿扁順口一項「四要一沒有」,台股便單日蒸發了1千6百億新台幣,國際基金大行真的被他嚇至語塞。筆者有朋友的生物科技公司有幸能進駐屏東科技園,並成為政府的推薦投資項目,結果正是基金經理們憂慮到台灣政局的發展,而不願意提供支持,實在是非常可惜。再看,兩岸間的三通問題,是一項何等便民,何等有利經濟的政策,但前前後後討論多年,迄今仍未能全面實施,這明顯是充滿著政治的考量。政客們要鬥爭,也先得「吃飽飽」才有氣力互摃!可是,當政治拖跨經濟時,他們真的唯有回老家種香蕉罷了! 

工業被挖空,欠國際視野
還記得小時候,在台北的西門丁夜市(現在已改建成商業區) ,買一隻「精體跳字塑膠手錶」(類似香港廟街的貨色),大概要50元新台幣;但若要為閣下的平價手錶換一塊新電磁,卻竟然要100元新台幣。何解有這種怪現象?手工昂貴是也,百業興旺是也。但過去十多年,台灣的工業不斷被大陸挖空,在民進黨上台之後情況更加嚴重。這種挖空不單單指實業,連管理層也被一併挖空,結果台灣變成了一個「吉島」,空空如也!曾幾何時,台灣的單車、加工食品名震整個東南亞,如今卻寂寂無名。我們的新竹科技園可以如美國的汐谷爭一日之長短,如今內湖及屏東科技園都不成氣候。最可悲的是,不少台灣的商人依然滿足於2千3百萬人的本土市場,造成眼光見識也局限在台灣;偶然遇上其他四小龍的管理人才,高下便非常明顯。台灣有一項調查顯示,大陸的高層管理人員視香港的「經理人」為假想敵約有百份之十八,視台灣「經理人」為假想敵只有百份之九點七,兩者相差接近一倍;這一倍的距離便正是欠缺國際視野了。 

開放政策 VS 鎖島主義
大陸進行改革開放二十年,經濟發展成就驚人,更一躍成為「世界工廠」!小時候見到「Made in China 」的貨品便是劣貨,今日見到「Made in China」的貨品便是理所當然。當全球企業都爭相進駐中國市場 ,戮力「為人民幣服務」的時候,台灣的政府、企業、以至民眾竟然還將自己鎖在台灣島內。台灣的政府基於政治的考量而沒有配套大陸發展的措施,結果當企業西移大陸的時候,便一併將管理層也移走。不少企業也因為台灣政局不穩,而選擇「舉家移民」;變相連總部也「無得留低」,我們還可期望台灣能扮演什麼角色呢?觀乎蘇浙一帶的台商竟有三十萬人之多、寧波的大型量販店建構得和台灣本土的一模一樣、廣東的中山還有一條台北村呢!有能力的台胞紛紛「逃跑」;留下來的民眾,尤其是民進黨的忠實粉絲,思想仍停留在昔日「有水、有米、有香蕉、有山豬」的自給自足農業時代,試問台灣的經濟又如何再起飛呢?大陸的經濟發展之快,就連政府也無法阻擋,兩岸本為同種同族,台灣卻因自身問題而分不到半點好處,真的令人不勝欷歔! 

筆者經歷過一塊港元兌換七塊多台幣的日子,也經歷過一塊港元兌換二塊多台幣的日子,但勿論是七塊錢,還是二塊錢,當時的台灣經濟步伐都是足以支持整體的發展。如今一塊港元大概有四塊多台幣吧,但民生經濟就乏善足陳!台灣昔日的經濟成就是內戰後的新生代一手打造的,這群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眼見台灣在愁城坐困,餘暉殘照,在東亞經濟圈的位置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時,他們心類那種無奈,那種悲哀,真是非筆墨可以形容! 

更正:《地球村》四月份第二期吳公移山一文中,國民黨現任主席吳伯雄的別稱應為「伯公」,而非「吳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