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12日星期三

長幼同步千禧年 - 踏出了解第一步(教統局年度最佳課外活動)

2000412大公報B08
踏出了解第一步 大埔多所中小學學生與長者分享校園生活 月堯

歲月為每一個人都鋪排了不同的足跡﹐一些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另一些人的心目中是一個永恆的夢。對於「幸福不是必然的」這句話﹐曾參與「長幼同步千禧年」活動的幾位中學同學有深刻的體會。

黃德銘﹑李照文﹑李詠詩和余芸芝都是大埔佛教慧遠中學的中六學生。他們聯同二十多位同學上月參加了大埔區議會轄下大埔青年議會組織的「長幼同步千禧年」活動﹐在學校接待了一批長者﹐參觀校園﹑課室和實驗室﹐教他們用電腦﹑做賀咭﹐又到社區中心看看長者們平日的生活﹐圍坐而談﹐講往事﹐說盼望。時間雖短﹐但在這群年輕人面前敞開了的是一個過去不曾知的世界。

老人家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老人家﹐他們也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年輕時代﹐當時光流逝﹐雙鬢染霜﹐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平時做些什麼﹖日子是否過得沉悶單調﹖對年輕人是否永遠古板嚴肅﹑嘮嘮叨叨﹖想法是否永遠不合時宜﹖
佢地好犀利。

「我想不到原來老人家的生活是這樣豐富多采的。」黃德銘說﹕「我以為他們多是留在家裡﹐或到公園坐坐。當我到了社區中心之後﹐才知道他們經常參加許多有意義的活動﹐那些活動比年輕人還多秔」魔術表演﹑寫毛筆字﹐八十多歲的老人家表演時手腳靈活﹐變魔術毫無破綻﹐說話也風趣幽默﹐「佢秔好犀利﹗」這是四位同學的由衷之言。

余芸芝說﹕「他們不是我們想像中那樣古板。他們會關心我們的生活﹐比如講到學生形象﹐長者們也會認為﹐有些年輕人雖然染得一頭金髮﹐但也未必是『曳仔』。」

可反省不足
幾位同學都發覺﹐老人家們很喜歡表達自己的意見﹐有獨特的見解之餘還很執著。參加這個活動後各人都十分明白和體諒。「他們很少接觸年輕人的機會﹐平時也很少年輕人主動找他們交談﹐所以﹐這次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分享﹐他們都覺得很開心﹐把自己想講的都講出來﹐我們會耐心地聽。他們不但喜歡發表意見﹐也很希望知道我們的生活﹐如他們會問我們如何看待功課壓力和家庭壓力﹐和父母溝通有什麼問題﹐學校生活是否開心。」

「代溝」一詞經常見於人們之口﹐但參加活動的中學生卻從長者們活躍主動的性格中反省到自己的不足。黃德銘認為﹐其實很多青少年因為不熟悉老人家的生活﹐因此不懂得如何與長者溝通秔「年輕人之間的話題常常離不開時尚潮流﹐所以﹐大家都認為老人家想的一定不合時宜了。其實﹐這裡可以看到年輕人更容易把自己收起來﹐不能和長者溝通事實上只是不懂得如何與陌生人溝通。」他說﹕「如果遇到熟朋友時可以無所不談﹐但遇到陌生人就不知所措﹐這是對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現。」

她對我笑了
李詠詩對黃德銘的看法也深有同感。因為回想起二十多位同學第一次和到訪的長者見面時的情景﹐各人的表情的確是不知如何是好秔「我們常說要多溝通﹐但首先應該是多接觸﹐接觸多了﹐就會知道如何表達﹐才能做到互相了解秔」詠詩承認﹐很多年輕人﹐當然也包括自己﹐都是很被動的。就如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若不是機會放在自己的面前﹐那是絕對不會首先踏出自己的第一步秔「如果沒有機會的話﹐就更加未必去關心﹑去了解。人長大了﹐對很多事都有了顧忌﹐顧慮多了﹐要做一件事時也會想很久才講得出口。」

從幾位同學的經驗中可以看到﹐他們也渴望接觸更多的人和事﹐渴望了解與自己不同的或相同的人﹐然而最終只能局限在自己的家﹑學校和球場﹐這只因為沒有一個把他們與這些人和事相連起來的媒介。大家生活在同一個社區﹐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屋秔﹐熟悉的面孔﹐但往往擦肩而過﹐不留一點痕跡。

「那天放學﹐我看到了在參加活動時認識的一位婆婆﹐她到街市買秔。她也見到我後﹐對著我笑了秔」李照文高興地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