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葉振東博士 主持:湛國揚 10:30pm 30/3/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UQZN6SDM&t=3039s
請加入彌敦道PATREON www.patreon.com/NathanRoad
請即訂閱「彌敦道 NATHAN ROAD」Youtube新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hzHvoWaCsrqgd_PrGtSfQ
延伸閱讀(一)
詹威克 (2023年3月26日)。〈中宏建交為何在台灣無法掀波?〉。《DW中文 - 德國之聲》。取自:https://www.dw.com/zh/%E5%AE%A2%E5%BA%A7%E8%A9%95%E8%AB%96%E4%B8%AD%E5%AE%8F%E5%BB%BA%E4%BA%A4%E7%88%B2%E4%BD%95%E5%9C%A8%E5%8F%B0%E7%81%A3%E7%84%A1%E6%B3%95%E6%8E%80%E6%B3%A2/a-65124774?zhongwen=trad&fbclid=IwAR3CPjL_LN0vaDVewTTtMs1dLUQEalNxWRFBGep3nSmuJXxvrtOX5kMtaxA
對台灣的民眾而言,邦交國多還是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入境他國的時候是否方便?護照的簽證待遇、甚至是否承認台灣駕照等等的問題。
不過算是頗喜歡出國旅遊的台灣人,大概也沒有幾個去過宏都拉斯,在他們的印象中,宏都拉斯是個貧窮國家、政府是以貪腐知名,如今向台灣要20多億美元不果、轉投北京懷抱,也沒什麼好可惜的。
既然如此,北京又為什麼要「搶」台灣的邦交國呢?第一個是象徵意義,也就是對北京而言,世界上又多了一個「支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獨」的國家、顯示「統一是必然的」;第二個就是北京也很清楚,台灣的總統、副總統等高層人物每次出訪這些國家,主要目的其實都是「過境美國」,斷了這些國家的邦交、台灣政府努力維持官方往來換取高層「過境」訪美的作法,以後就「此路不通」,何況在總統蔡英文出訪瓜地馬拉、貝裡斯這兩個同樣是中南美國家之前宣佈,對中國外交部絕對是很有意義的。
台灣的邦交國雖然剩下不多、而且很可能會繼續減少,不過就在宏國外長率團到北京談建交的同時,捷克眾議院議長率團搭乘空軍專機到台灣訪問,反而更受到媒體的關注,這也顯示出過去的幾十年,台灣的外交已經走出了一個跳脫建交與否的非傳統模式。
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從1949年所謂的「播遷」來臺以來,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和現在的北京政府做法差不多,以建交國家來像徵自己是全中國的「正統代表」;但是到了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台灣所稱的「排我納匪」實際上就是北京的共產黨政權在大多數成員國的支持之下取代了中華民國、代表了全中國。
台灣外交逐步崩塌的歷史
這是台灣外交開始逐步崩塌的起點、當時蔣介石喊出了「莊敬自強 處變不驚」的口號、這個口號處處可見、甚至連香菸盒的外包裝也不放過,藉以試圖安定民心,安定不了的是大大小小的國家紛紛與北京交好。
細數台灣外交的重大挫折,在退出或者是被逐出聯合國之後,第一個就是與日本斷交,當時反應之強烈,甚至有人喊出了對日本恢復戰爭狀態,理由是斷交等同宣戰;但是沒過幾年,美國的卡特政府也選擇與北京建交,當時反應的強烈程度又更上一層、直接到了攻擊美國特使車隊的程度。
到了1990年代,雖然台灣經濟相對強盛、中國則是有「六四事件」,仍免不了「蔣介石支持建國的」韓國「忘恩負義」與北京建交、種族隔離時期外交上與台灣因為都受到孤立而關係密切的南非,也因為種族隔離時期宣告結束而斷交;當然台灣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也是想盡辦法來爭取冷戰結束、民族主義興起之後各地出現的新成立的國家,兩岸在那個年代一度是以金錢為武器來大打外交爭奪戰,但是隨著台灣的民主化,預算受到嚴格的監督,加以中國的經濟突飛猛進,台灣也瞭解到國際現實,台灣是不可能用砸錢的方式來找到傳統意義上的友邦,所以開始了不以建交為目的的「實質外交」與利益密切國家加強各方面的往來。
一開始,這種思維受盡嘲笑,加上台灣邦交國日益減少,「實質外交」效果更是大受質疑,一直到香港的「反送中」、COVID-19肆虐全球、俄烏戰爭爆發,國際情勢發生重大變化,台灣的國際地位也出現重大改變;由於不再執著於是否建交,因此給了往來國家迂迴和解釋的空間,往來的國家可以維持與中國關係「不破」,但是顯然已經不如以往熱絡,而中國對這些往來國家所謂的制裁也沒有達到預計的結果。
在台灣,如果為了留住一個邦交國而砸下很可能拿不回來的20多億美元、也就是相當於700多億新臺幣,卻又説不清楚能夠達到什麼目的,那肯定是會招罵的、誰也沒那個膽子拍板,這次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在台灣最大的效應是斷交成為在野黨批評外交部的理由,民間不在乎、媒體關注的反而是美國的反應,至於北京會不會同意滿足宏都拉斯的建交條件,向來就不是「處變不驚」的台灣民眾所關心的重點。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延伸閱讀(二)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訪問大陸 兩岸的批評與肯定(2023年3月29日)。〈BBC News 中文〉。取自: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5098250?at_ptr_name=facebook_page&at_link_origin=bbc_news_trad&at_format=link&at_link_type=web_link&at_campaign=Social_Flow&at_campaign_type=owned&at_medium=social&at_bbc_team=editorial&at_link_id=63B7FD10-CE19-11ED-BB1E-B2E9ECABB293&fbclid=IwAR3-Fd3AyipcYs0GXAo_ZWt_nCPAi183mp1NwJ-wwDyHWYfU_90-xzLG9ik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本周抵達中國大陸開始為期十餘天的訪問行程,他的目的地包括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
馬英九稱,此行是為了祭祖,也帶了台灣大學生去交流,希望能夠改善目前兩岸的氛圍。但他的行程在大陸和台灣都引來許多批評。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馬英九促進兩岸往來是好事。
「一種宣示」
馬英九在周一(3月27日)抵達上海,並在周二(28日)拜謁了南京中山陵,馬英九題寫「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紀念。
馬英九在講話中強調,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
周三馬英九還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華社報道,馬英九受訪時稱,歷史絕不可遺忘,所有中國人都應自立自強,才不會被人欺凌、任人宰割。
此次馬英九的訪問是1949年來台灣卸任總統首次訪問大陸。但馬英九到達當天,中國官方媒體在報道中沒有寫他的頭銜。在之後的報道中,中國官媒將馬英九稱為「中國國民黨前主席」。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報道指,台灣綠營對此次訪問「一直酸言酸語」,還引用最新的中時電子報網絡民調稱,台灣77%的受訪民眾「樂觀其成」。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則指出,「台獨」勢力最想要切斷的就是島內民眾與大陸民眾的共同情感和記憶,而馬英九的訪問是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大家都是中國人」的強烈提醒,甚至可以看成一種宣示。
在大陸社交媒體上,有網民認為,馬英九隻談和平,就是只想獲利,不想統一。
微博網民「深海巨蟹大頭龍」說:「不提統一,只談和平,那不就是維持分裂狀態麼?」
網民「支持愛國愛港的人」也認為:「只講和平,不談統一,暗獨一個。」
台灣觀點
在台灣,馬英九此行遭到了台灣獨派和綠營的反對和批評。
馬英九在台灣桃園機場出發時,台獨組織「台灣國」成員在機場抗議示威,批評馬英九是"喪權辱國",隨後與警方衝突被帶離機場。
台灣行政院長陳建仁周二則表示,馬英九是台灣前國家元首,希望中國在接待他時按照國際慣例給予符合規格的接待,才能落實兩岸之間的尊重、對等原則。
曾在台灣生活的「六四」學生領袖王丹批評稱,在北京打壓中華民國之際,馬英九此時出訪中國非常不合適、不得體。
洪都拉斯外交部在當地時間3月25日下午宣佈,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隨後北京時間3月26日,中國政府宣佈與洪都拉斯建立外交關係。這使得與台灣建交的國家進一步減少到13個,自蔡英文當選以來,已有9個國家與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斷交。
「在中華民國受到外來欺辱的時刻,我要特別呼籲前總統馬英九先生:你如果對台灣但凡還有一絲絲情感,你如果對中華民國還有一點點熱愛,此刻,都應當斷然宣佈取消訪問中國的行程,表達對中共的抗議,表達維護中華民國的意志,」王丹寫道。
但也有台灣人持不同看法。前中天主持人黃智賢在台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稱,兩岸往來,總是好事,這當然讓綠營不爽。
「大陸對台灣,從來就沒有敵意。一直以來,是台灣民意被台獨和美國洗腦、挾持,而不斷對大陸有敵意,」她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