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5日星期五

2022年3月25日 - 《彌敦道政交所》: 俄軍侵烏… 天下圍中? THE ENCIRCLING GAME

 



主持:湛國揚

嘉賓:葉振東博士 時事評論員

題目:俄軍侵烏… 天下圍中? THE ENCIRCLING GAME

節目重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E6Pp_NOlM

本集重點:


俄軍侵烏剛好滿月,世界各國都在爭相圍「睹」中國,催促中國在是次戰爭中,扮演更積極的調停角色。例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在324日布魯塞爾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習近平「不贊成」戰爭。馬克龍還說,由於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以及中國拒絕任何對國家領土主權的侵犯,因此,在俄烏戰爭中,中國可以成為「調解和緩和的力量」,說服俄羅斯停止戰爭衝突。本集的討論,最主要是透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指標,特別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外交政策的顯著改變,去嘗試解讀,中國在俄烏之間的曖昧態度,及為何導致跌落進退失據的境地。

首先,中國自習近平上台以降,強國論甚囂塵上;而強國的指標有三點。第一點:對內方面,要在建黨一百周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點在中共的「自定義」之下,已經算是達到。第二點:對台方面當然就是統一;可惜這一點,從久經沙場,國庫儲備卻只能支撐十日戰事的俄軍,一個月便花了接近42000億港元,仍無法拿下烏克蘭。中共便驚覺花費極其巨大,加上解放軍超過40年未曾一戰,武統台灣恐怕只能高高舉起,輕輕效下。最後一點,就是對外: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國所指的世界舞台,必然是世界政治舞台,目的是增加中國,在國際事務間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這一點不但是彰顯強國的有力佐證,更重要是體現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外交政策的重要轉變。鄧小平年代的中國是一個「一窮二白」,面對三信危機的國家。加上六四事件之後,中國有接近五年時間是被列國制裁。所以當時中國只能集中精力發展內部經濟,外交政策便以韜光養晦,不主動介入成為主調。亦因為中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不足20年的時間,中國已經成了世界工廠,力用中國成了當時的熱話。時值2008年金融海嘯,胡錦濤杖著中國對穩定世界經濟的貢獻,便利用二十國集團平台,爭取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還首次表示中國在外交事務上,要「有所作為」,明顯這個該介入時,便介入的說法,已經擺脫了鄧小平時代的「不主動」的態度。

發展到習近平年代的中國夢,中國的外交政策演變為主動: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期望強起來的中國,可以在世界舞台上華麗登場。中國亦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可惜,一帶一路的大型基建項目,在推出沒多久,已被質疑令小國,例如柬埔寨、馬來西亞等,落入債務陷阱。後來新型肺炎全球爆發,一帶一路發展明顯受阻。更不幸的是新型肺炎一浪接一浪之際,俄羅斯便揮軍入侵烏克蘭,但又無法速戰速決,而導致中國被動地,需要就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持續發展利益,這個底線上表一個態。

這個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上的真正挑戰,正正是展現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與影響力,印證中國是否有能力走向世界中心的關鍵時刻。無奈,中國似乎並沒有這個思想準備,而多次失去了主動權。最大的原因是中國是沒有預料到俄軍侵烏,竟然會淪為曠日持久戰。中國與俄羅斯雖然難為知已難為敵,但俄羅斯是僅有,比較支持中國的舊世界強國,對中國是有像徵性意義。但另一方面,中國去年已經成為了烏克蘭最大貿易伙伴,金額達190億美元,當中烏克蘭的小麥、葵花油都是中國的急需品,而烏克蘭對一帶一路來說,是極具地利戰略價值。在這場沒想過需要表態的膠著戰爭中,中國便成了左右做人難。

當然承上論述,中國在底線思維下,並非不知道這場由俄羅斯挑起的戰爭,是不義之戰。我們從中國向烏克蘭持續小額捐贈人道救援物資,已知道中國是利用運輸過程,拖了俄軍後退,為烏克蘭增加了戰時時間。這種微少而具義意的動作,正好為中國墊下了開脫的借口。而外長王毅在324日出訪阿富汗時表達的「三個尊重」,即尊重阿富汗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選擇;尊重阿富汗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等;和「三個從不」,即中方從不干涉阿富汗內政、從不在阿富汗謀求任何私利、從不尋求所謂勢力範圍等。這一下著墨,換一個語境,其實是表達了同樣適用於烏克蘭。同時,中國亦暗渡陳倉,本年一月及二月進口沙特的石油,已經超越俄羅斯,明顯是要避免被俄羅斯經濟挾持,作出風險管理。

本人評估俄軍侵烏,最後將以停戰告終;而普京與澤連斯基終有一會;中國應把握這個會面前的最後時機,多作推動,特別是對俄羅斯方面的遊說工作。以證明中國是有能力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