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星期日

2021年12月4日 - 新時代的庚子事變一觸即發


網址及刊文:https://www.thestandnews.com/%E5%8F%B0%E7%81%A3/%E5%8F%B0%E6%B5%B7%E9%99%B7%E9%98%B1%E6%96%B0%E6%99%82%E4%BB%A3%E7%9A%84%E5%BA%9A%E5%AD%90%E4%BA%8B%E8%AE%8A%E4%B8%80%E8%A7%B8%E5%8D%B3%E7%99%BC

上月初,內地商務部突然發出公告,呼籲民眾儲存糧食等生活必需品,隨即我們便看到內地民眾在政府的呼籲下,把 30 包大米、半隻生豬槓回家過冬的有趣畫面。原因是不少民眾相信,這個呼籲是武統台灣的重要訊號,大家要為國家統一做好生理準備。及後,官方澄清只是天氣不似預期,擔心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所以才作出溫馨提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隨即報導,根據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收穫接近完成,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內地糧食產量連續七年保持在 1.3 萬億斤以上。加上根據國家鐵路局資料顯示,截至 2020 8 月,內地鐵路總里程數已達 14.14 萬公里,全球排行第二。四縱四橫的高鐵網亦完成通車。既然如此,若非要武統台灣,在糧食豐收,路通財通之下,筆者實在攪不明白,為什需要溫提民眾呢?

相反,在天然物資匱乏的台灣;民眾除了對內地同胞,熱愛吃豬肉的程度表示驚訝以外;對武統台灣之說,可以用冷感來形容。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在 2021 11 2 日公布的《兩岸軍事危機下的台灣民意》調查顯示,1,075 名受訪者中,有 64.3% 表示,不同意武統台灣會發生,只有 28.1% 表示同意兩岸終有一戰。雖然對比基金會兩年前的同類調查,同意武統台灣會發生的民眾,增加了 12.1 %。但不同意大陸會出兵攻打台灣的民眾,仍然佔明顯多數。加上,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在出席一個智庫論壇時,不但重申美軍絕對有能力捍衛台灣,更表示,中國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即 6 24 個月內以武力攻佔台灣。反觀,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像會議時,就台海局勢只擱下了「玩火者、必自焚」的重話;語音剛落,美國便以台灣名義邀請蔡英文政府,派代表出席世界民主峰會,作為回禮。根據中共的執政原則,雖然是會不惜代價捍衛主權;但明顯在台海的問題上,暫時只會讓他繼續緊張,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著實較低。

 

民主選舉的滋潤

既然台灣民眾在客觀的事實之下,對武統之說如此無感,為什麼跨年齡層,當聽到解放軍可能犯台時,還會喊出:「要打,就快打」的氣話呢?要知道,台灣的新生代,特別是 2000 年後,政黨首次輪替前後出生的年青人,他們本來就沒有「兩岸是一家」的包袱,在他們眼中,武統台灣與侵略無異。難道是他們活膩了嗎?

首先,在有民主普選的台灣,民眾本身就是不好戰,因為民主選舉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要透過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公共管治上的問題。在這種天下為公的文化浸淫之下,台灣民眾不可能會期待戰爭發生。還記得 2000 年台灣首次變天,2004 年國民黨籍的連戰,僅以不足三萬票敗於陳水扁,與總統大位擦身而過。當時,各界都擔心台灣會出現軍事政變;但結果是,翌日早上我們繼續可以,在肩摩轂擊的忠孝西路如常上班上學。其次,民主選舉的投票權利,是一種鼓勵選民,進行自我質問的理性選擇行為。而理性選擇最根本的假設,就是個人利益可以極大化。那一死以謝天下,很多時候都是非理性行為。所以,台灣民眾並非急不及待兩岸爆發戰爭,而是知道台灣成了大陸的藥引,很有可能觸發多一次,新義和團惡鬥新八國聯軍的庚子事變。

 

台灣成為了「爆」華藥引

中美角力、修昔底德陷阱在特朗普年代已經甚囂塵上。然而當時的緊張關係,在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之下,是清晰的二元對立。相反,在拜登年代的 American is back,不單是美國回來了那麼簡單,而是美國在全球政治與經濟上,對付中國的合縱連橫新布局。去年,筆者在 2020 9 4 日發表的《台捷互動:世界有可能走向中國的中心嗎?》一文中已經指出,台灣有可能觸動小國生態圈的發展,現在台灣與立陶宛如膠似漆、波羅的海三國與歐盟緊隨其後;台灣正好就成了美國在歐洲的大媒人。過程中,台灣又享受著「被台獨」的肯定(詳見:葉振東(20201113日)。〈黃袍加身:中美夾縫下的「被台獨」〉。《立場新聞》)這就解釋了台美穩如磐石的關係,是家家有求的自然結果。

所以,在習近平眼中的以台制華,在美國眼中卻是以台「爆」華。而中國外交部引述的「對話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則反映了中美都是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原因是,我們客觀分析中美的情況,不難發現兩國都面臨,爭霸天下,手執牛耳的黃金機會。所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誰主浮沉,就在今天。我們先談談中國,現時是唯一一次機會可以超越美國,證明專制政權產生的行政制度優勢,遠較資本主義及民主制度為好。


中美爭霸的兩個唯一

美國自伊拉克戰爭,連年窮兵黷武,導致國庫空虛;後來房貸爆破,導致全球金融海嘯,造就了中國外交上可以有所作為。接著的量化寬鬆,造成貨幣貶值,資產泡沫形成。加上新冠肺炎的打擊,美國的經濟長期不振。任何政權都知道,民心不穩、民生不安;換回來的就只有政治災難。中國的龐大的市場,正好為美國提供大量就業基會,特別是對民主黨的支持者來說,更加是求之不得。所以中國若是把握拜登政府這根軟肋,讓民主政府向專制政權的市場低頭,民主黨的執政壓力便會很大。所以,拜登在與習近平視像會議之前,不足 12 小時內簽署 1.2 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重點向各州和地方政府分配公路、橋樑等基礎建設資金,擴大美國寬頻網路覆蓋率,創造全美大量就業機會。就是避免在經貿議題上仰中國鼻息,以示無後顧之憂。而中國倡議的中美經貿合作是互利雙贏,有可能是讓美國在力用中國的過程中,奪去民主制度的光環!

相反,在老美的眼中,中國現時也陷於外強中乾的局面;房地產泡沫幾近爆破、能源不穩、食物不均,雙循環速度不如高鐵,中銀消費金融聯合時代數據剛發佈的《當代青年消費報告》更顯示,有 86.6%90 後」背負著不同的債務。而戰狼外交,令戰鬥民族俄羅斯也敬而遠之,但同一時間「強起來」之說高唱入雲,民族主義沒有最極端,只有更極端。只要出現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雖然現時仍是停留在網軍階段,但這種非理性的情緒表達,是極易失控。所以,現在只要美國有借口令中國陷入內亂,那便是以最低的成本地,打跨中共政權的唯一機會。

中美之間的「唯一」對對方來說都是心照不宣,而從搏弈的角度分析,就是要引蛇出洞,設局令對方先行錯棋。這一點,中共在制度主義之下,人治的彈性極強,但制度的彈性卻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加上缺乏民主選舉與戰爭經驗,所謂奇正用兵之道,鮮有所聞。當習近平要求解放軍「隨時能戰」的時候,從辦證法的角度理解,就是現在大概不是隨時能戰吧!若要引蛇出洞,台灣對中國來說,自然就是最佳的陷阱。

國之一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指標;回顧鄧公朱總的實用主義,名字上統一,便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但現在大陸追求的統一,是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生活習慣高度類近的全面管治。加上完善後的一國兩制,筆者相信更難令到台灣民眾接受。而台灣民眾,以至藍綠兩大陣營又極清楚;在統一的假設下,兩岸實力極不對等,中共在面對內地各省市的壓力之下,是極難確保台灣的民主制度。就是這種風馬牛不及的狀況,造成武統台灣看似成了唯一選項。


表態政治行為下的自我實踐

關鍵是什麼時候武統?從中共的角度,當然是戰之必勝的時候,那明顯就不是現在了!而在台灣的角度,反而應該是當下。我們試回想,蔡英文政府有任何舉動,內地的國台辦、外交部都習慣在「表一個態」的思維下,馬上回應,並且十居其九都指責為分裂國家行為。然而,這種表態對台灣民眾來說,早就變成了金門炮戰 2.0。相反,內地的民眾,卻天天被官媒鼓舞著,認為要盡早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習慣民主選舉的台灣政治人物,自然就知道,只要不停打貌似台獨的咀炮,內地民眾在官媒的表態政治行為下,就越要求急統武統;而中共越多表態,在民情如火之下,又變相自我實踐,不得不把武統台灣提上日程;當內地民眾的愛國狂熱,需要得到發洩的時候,難以控制的新義和團便是這樣煉成的。

內亂的陷阱以外,現在中共武統台灣,對外也極有可能陷入戰不能勝的困境,台灣便可以一勞永逸解決中共威脅。我們從美國在南海六國軍演、美日澳印聯合軍演,美國的東方之盾越來越堅固,而且軍演地方是在中國外海兩個不同地方,聯合指揮能力與機動性一如戰備狀態。日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更指出:「台灣的緊急情況就是日本的緊急情況,這也是日美同盟的緊急情況。北京方面尤其是習近平主席,對此事不應有任何錯誤理解。」即如果中共現在要攻佔台灣,在美台安保之下,美日便有借口與盟軍,後發者制人。中國不但是要面對一場地域性世界大戰,而且是多邊進攻的新八國聯軍。

加上,中國與印度的邊境長期緊張,中國明顯就有後顧之憂;俄羅斯的野望又在烏克蘭。普京總統在10月下旬更表示,俄中沒有建立任何封閉的軍事集團,將來也沒有建立這一集團的目標。即一旦開戰,俄爹將不會是中國的後盾,中共攻佔台灣不成,反而會引狼入室,與打著民族主義旗號的新義和團決一死戰。中國萬一陷入內憂外患,不但中共的政治安全不知從何說起,列強所得到的政治經濟上好處,也是難以估計的。要知道中國這塊肥肉,過去一百年,都一直是引人垂涎的。

或者有人會認為筆者是危言聳聽,覺得強起來的中國,是不會墮入台灣的圈套,落得自戕的下場,因為中國還有胡叼盤,經常作出精闢的溫提。而作為一名希望統一的中國人,我也不願庚子事變復刻版發生。那當下內地的國台辦、外交部可以如何自處呢?就是在台灣的問題上,避免立場無限 loop!他們對台獨分裂力量的深惡痛絕,已經是有呼吸都知道。中共若是不停表一個態,為表態而表態。不但成了台獨力量的最強助攻,令他們得到保衛台灣的執政光環以外,還會陷入自我實踐,逼著要急統台灣的困境。既然我們認為國際是多元,是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那又為何不平常心一點,容得下一點雜音呢?要知道「和諧不是一百個人,講同一說話;而是一百個人,有一百句不同說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