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1日星期三

2021年8月10日 - 東奧 2020:我們與港隊健兒互為主體

 


網址及刊文:https://www.thestandnews.com/sport/%E6%9D%B1%E5%A5%A7-2020%E6%88%91%E5%80%91%E8%88%87%E6%B8%AF%E9%9A%8A%E5%81%A5%E5%85%92%E4%BA%92%E7%82%BA%E4%B8%BB%E9%AB%94

與我相熟的朋友也知道,我是一位喜歡吃小炒、去茶記、鑽菜市場的學者。近期,香港疫情似乎受控,加上奧運熱潮,令到茶記經常擠滿了食客,小店的店家大多數都很有人情味,即使客人已經用餐完畢,也不會為了‘翻檯’ 而「趕客」!

還記得,男子花劍團體賽的早上,港隊雖然最終不敵俄羅斯奧委會,但青年劍客們每刺出一劍,茶記內的食客們均是與他們一起、同喜、同悲、同叫、同嘆!這份久違了的齊心,令我有一份莫明的感動;並不禁問,在制度下,活在平衡時空的肉食者們,有沒有認真了解一下,香港市民這種共鳴共震的原因呢?就在我沉思之際,冷不防身傍的屠狗輩,已經吐出了一句:「個政府肯定話,又關國安法事,令班o靚仔可以專心備戰啦!」雖然這個只是個別例子,卻反映了,政府與市民之間的距離,是比香港與東京之間還要遠呀!


想像的共同體

要收窄這種距離,似乎難以寄望新選舉制度可以發揮什麼功效!我們唯有解構這個社會現象,從奧運健兒與香港市民之中的紐帶,找出最大公因數,拆解香港的政治深層次矛盾,才有機會真的重新再出發。眾所周知,運動比賽是容易觸發公民的激情,國家級的賽事就更是靈丹妙藥;例如早前的歐洲國家盃、東京奧運會,便能夠在非戰爭狀態下,引發公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情況一如EJ Hobsbawm所言,運動很容易令人產生一種與有榮焉的民族感情。即使平時對公共行政及政治漠不關心的市民,當他們看到年輕的國家運動員取得佳績,民族自豪感便會自然提升,並促成想像的共同體。加上,每個地方的運動,都會自然地產生一種共同語言,特別是俚語,例如:靜哥的X字。這是有助固鞏一種民族認同,這不但回應了每一位公民:「我是誰?」問題,還會透過承認與肯定,與運動員之間,產生一種台灣江宜樺所說的:「互為主體性」,雙互影響的效果。

即香港與東京雖然相距接近3000公里,但市民與運動員原來一直在互相影響中,而運動員要與大部份可能沒有運動習慣,或對政治漠不關心的市民產生共震。最根本的條件,就是運動員所表現的特質,應該與香港社會的一些現象,足以掛勾,甚至成為了公民社會的另類排氣口;否則這只是另一種平衡時空。筆者雖然沒有研究過任何運動政治學的著作,但從奧運健兒的身影,他們的確可能可以為香港市民透透氣!


奧運健兒、鄰家孩子

首先,大部份港隊健兒都是非常年青的年青人,部份家景可能比較富裕,但更多的只是尋常百姓家的鄰家孩子。他們脫下了運動戰衣,還不過是我們日常看到的:後生仔。當與青年同行比粗口更難聽的時候,一直以來,特別是我們這一代,在先天制度向新政治經濟特權階級傾斜下,爭扎求存了24年的憤怒中年。其實還是願意默默地,支持著香港的新生代,為他們的際遇與將來感到憂心,確確切切地與他們同行。就算我們日子活得不好過,我們也總希望可以留一個更美好的香港給他們。所以,我們往往看到年輕運動員,出盡全力的表現,我們不但是在為他們叫好,同時是為自己在加油!

 

我們與公平的距離

其次,港隊當然不乏精英,但在世界級賽事當中,難免會碰上強弱懸殊的情況,甚至被對手接近壓倒性的優勢而嚇倒,但港隊健兒就算身處劣勢,眼中仍有團火,心中仍有信念;那種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桿直跑,要戰到最後一分的不屈不撓精神,有點像金庸小說中的守護襄陽城橋段。金庸的神鵰俠侶,香港人當然耳熟能詳。運動員遇強越強的表現,對我們活在全面管治及新選舉制度之下的香港人來說,簡直就是提神劑,真正的砥礪前行!

加上,奧運的賽事最重要在於公平的制度,港隊的健兒就是在公平的制度下,為香港爭光。公平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所以當我們遺忘了殘奧運動員時,我們會自發地為六奪殘奧金牌的蘇樺偉抱不平。這是對管治香港,港澳研究最基本而必須要的認知。為什麼香港人對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如此執著,這除了是中央的莊嚴承諾以外,更重要是唯有選舉制度公平,才能保障最廣泛群眾的利益。無奈,客觀的現實告訴我們,香港的普選恐怕只是一個最終的目標時,我們仍可以看到香港的健兒在公平的比賽下,讓世界看到香港;那份對制度公平的渴望,隨著我們發自內心喜悅,自然就表露無違了!

還有一點,是香港的社會氣氛稍稍得到緩和。我們透過慧科新聞搜尋引擎,翻查202071日至2021630日,只搜尋香港的綜合新聞類別,報導國安法新聞次數多達26410次,即平均每日報導72次以上。而由723日東京奧運開幕至88日,報導國安法新聞只有1025次,平均每日報導大跌至60次。筆者從來沒有否定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但每日本地媒體報導仍有60次之多,明顯是相當擾民,容易令人反感;更何況一天72次以上呢? 所以,筆者膚淺的估計,香港人暫時少聽了國安法,多欣賞奧運比賽,視線暫時得到轉移,心情自然就舒爽了很多!

當然,有人會認為市民的暫時舒爽,是得力於政府購買了轉播權,讓公眾可以免費收看賽事。筆者同意這完全是件美事,若能讓香港電台也能轉播,就更能顯出政府的零死角考慮,讓更多市民得益。但同一時間,我們也發現,其實不少市民是透過網絡平台,收看外地的免費轉播頻道。明顯市民是認為:有得揀,先至係老闆!但願比賽過後,香港健兒凱旋之日,我們除了歡呼以外,肉食者能夠反思這幫年青人,在運動場上所帶給我們,良政善治的啟示。而作為一位政治學者,我仍然在是在期待,這屆政府完結之時,對香港深層次矛盾的研究結論,看他造出個甚麼世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