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星期六

2021年3月27日 - 《第一百零三集》陳康麒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幹事 ):劏房住屋問題可如何處理?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40054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0Zb4zX4nE

本集簡介:

過去數年,香港樓價持續高企,市民的生活負擔百上加斤。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升至5.7年,未能有效解決市民住屋需求的燃眉之急,部份基層市民就只好住在居住環境較為惡劣的劏房。

現時劏房租金普遍昂貴。社區組織協會於去年九月進行調查,發現不適切居所住戶的租金支出佔入息比例中位數已升至39%,床位尺價最貴為105.6元。為了減輕以基層為主的劏房住戶的經濟壓力,政府於去年四月成立「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消息指,小組建議限制租金加幅不得超過15%,另外,租戶完成兩年租約後、可優先續租多兩年。如果消息真確並落實,建議是否可行?能否真正保障劏房住戶的權益?

劏房的居住環境亦成為了住戶的計時炸彈。去年十一月,油麻地一間包含不少劏房的唐樓發生火警。狹窄的走火通道、囤積的垃圾雜物,以及樓宇消防安全設備不足,都是釀成火災的主要誘因。而且,很多劏房的通風空間不足,再加上廁所和廚房都由幾個住戶一起共用,惡劣的衛生環境於疫情期間,更容易持續地傳播疾病。過去一年,政府多次在社區宣傳「同心抗疫」,但是政府對改善劏房居住及衛生環境的支援是否足夠?

今集我們請來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幹事陳康麒,跟我們一起探討未來政府在管制劏房方面的計劃和策略。嘉賓有甚麼建議給政府去正視現存劏房問題?又可以做甚麼去協助劏房居民於獲編配公屋之前,暫時有個安樂窩居住?


2021年3月20日星期六

2021年3月20日 - 《第一百零二集》劉兆佳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新選舉制度對香港前景的影響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38861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B-APpJRybI

本集簡介:

全國人大上星期「出手」大改香港選舉制度,特首選委新加入港區人大、政協;立法會議席也會新增由選舉委員會產生的界別,同時會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並確認特首選委、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的候選人資格。但這個資格審查委員會的決定有沒有機制約束? 決定又有沒有上訴機制? 以甚麼標準審核侯選人,無人得知。北京指,新的決定能夠完善體制,但有人認為決定令政治體制倒退數最少十年。

全國人大法工委、港澳辦、中聯辦本周就在本港舉辦一連三日的座談會,「約談」大約1000人,人數是本港選民數目的0.02%。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指,參與座談會的人有一定共識,大多贊同及支持人大相關決定,形容好像下了一場及時雨。但由人大決定至參與這場座談會大部份是建制派,這個影響全香港深遠的選舉,市民卻無從參與表達意見,張主任所指的:包括泛民人士,坊間根本無人知道是何人!究竟如何理解張主任所指,「有一定共識,大多贊同及支持人大相關決定」呢?

張曉明又說,要發揮選舉制度,選出大批愛國能人,提高香港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實現良政善治。

這個說法,與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的言論相映成趣。田飛龍早前指,「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中央需要的「不是橡皮圖章或忠誠的廢物」。民建聯前立法會議員葉國謙直言,對言論「很反感」,又指若用這種說法,可能別人也會覺得田飛龍是廢柴學者。田飛龍回應指,「忠誠的廢物」不針對建制派的任何人,講的是一種現象。田飛龍又指,建制派過去有盡一些政治責任,不過欠缺一些政治表現和能力,在新的法律條件下,建制派原有的能力或表現,已經不足夠。言下之意,是否中央認為建制派一直的水平,根本無法透過公平,公開的選舉爭取到大部份香港人支持,這才是令中央「忍無可忍」,所謂被逼出手的主因?

香港回歸23年還是人心未回歸,是建制派內「忠誠的廢物」太多?還是在政治制度設定下,既得利益者已經太多?新選舉制度落實後,這種制度傾斜會否更為嚴重?這些被認定的「愛國者」治港下,未來香港又會變成怎樣?

今集就請來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劉兆佳跟我們談談。


2021年3月17日星期三

2021年3月13日- 《第一百零一集》黃健偉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 :失業率創新高,應如何扶助?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 中產失業怎麼辦?》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37640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CNkRhajIQ

本集簡介:

目前香港的失業率升至7%,為近17年新高。除了受疫情影響較深的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例如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外,從事較高收入工種或擁有較高學歷的人士同樣受波及。根據今年二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疫情下失業及就業不足面貌分析研究指出,他們失業,將影響整體家庭收入超過五成。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推出的失業援助,又是否能覆蓋上述階層?


失業問題明顯仍會持續一段時間,而政府推出的短期措施,例如「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表示可以為他們解決燃眉之急,渡過難關。但政策掣肘多多,加上貸款上限只有八萬,對於失業基層人士,可能已經是杯水車薪!何況對於中產人士?在政府財赤創歷史新高,短期措施支援有限。政府為什麼不放寬提取強積金限制呢,讓中產人士可以自救呢?

中產人士肯定身處社會安全網以外,即使失業,他們仍然要面對生活、交租等壓力。其實中產下流化在疫情之前,已經是全球已發展經濟體,普遍面對的問題,為什麼政府又一次,沒有超前步署?

若香港失業問題持續,政府「見招拆招」的短期政策明顯無法應對結構性失業。不過,有危便有機,政府又有無帶領市民離開四大產業的舒適圈,積極發展資訊科技等新興行業,創造更多適合中產專業人士的工作機會?

除此之外,中產人士的精神支援亦不容忽視。作為社福機構,會否關心失業人士的心靈健康,例如提供情緒支援、心理輔導紓緩失業者的心理壓力,以免釀成悲劇?

有請本集嘉賓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與我們談談面對失業率創新高,應如何扶助。


2020年10月31日香港電台第一台 - 政壇新秀訓練班《第八十二集》Terry、Yannes(跨性別權益會成員):跨性別人士權益

 節目播出後,《立場新聞 - 跨性別人士有哪些權益仍未得到保障?》 ,原聲轉載。


早前,有一名已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的跨性別人士,喺女性服裝店要求使用試身室時,因以「需顧及其他女性觀感」為由被拒絕使用。究竟跨性別人士喺香港有咩保障,可以避免受歧視對待?現行佢地喺《殘疾歧視條例》下獲得法律保障,但當中會否將跨性別「等於」殘疾?佢地嘅性別焦慮症歸立為精神疾病又是否恰當?此外,鄰近地區如台灣,有性別友善政策嘅實行,最普及為建立性別友善洗手間,但香港嘅普及程度還「仍需努力」。佢地甚至連買保險都得唔到合理保障,因為當佢地換咗身分證性別之後,保險公司會直接將性別連保障都重置,例如:由男性轉女性,然後就會保埋卵巢子宮癌,但未必有切除嘅前列線,就完全唔響保障之列。究竟港府,尤其係內地及政制事務局可以點樣「帶頭」支援跨性別人士?佢地喺呢條「權益路」上又遇過咩困難?

20201031香港電台第一台 - 政壇新秀訓練班《第八十二集》邀請到跨性別權益會成員—TerryYannes 嚟到,同我地分享箇中經歷與討論:跨性別人士權益,期間亦有政壇新秀向嘉賓嘅提問~~


節目重溫: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3713

Youtube 頻道:https://youtu.be/q9SqLeCcrFg

本集簡介:

上個月,一名已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的跨性別人士,在女性服裝店要求使用試身室時,店員以「需顧及其他女性觀感」為由拒絕。這是首次有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的人士因被拒使用試身室,而向平機會投訴。

根據現行《殘疾歧視條例》,已完成或未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的跨性別人士均受法律保障,免遭歧視,但為何針對跨性別人士的事件仍時有發生?要消除社會對他們的偏見該從何入手?反觀台灣已實行性別友善政策,如建立性別友善洗手間。那麼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為何在這方面仍裹足不前?

2013年在終審法院裁決的《變性人W訴婚姻登記官案》是近年推動跨性別人士權益的重要案件。終審法院裁定,性別重置手術後的人士可以憑手術後的性別身份註冊結婚。港府其後成立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直至2017年就性別承認制度進行諮詢。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曾要求港府訂立《性別承認法》,即透過法例,釐清跨性別人士在法律上的模糊地帶,授予跨性別人士應有的法律保障和權利。

惟社會對此存有重大分歧。有反對聲音指,接納變性身份或會影響社會觀念和風氣。如果跨性別人士的性別得不到承認,日後涉及跨性別人士日常生活設施如更衣室、洗手間等,以至公民權利如公屋申請、領養等紛爭以至訴訟會否陸續有來?男女以外,承認第三性別又是否可以凝聚社會共識?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我們邀請到跨性別權益會成員Terry Yannes 一同討論。他們認為,跨性別人士有哪些權益仍未得到保障?在維權路上,他們遇到什麼困難?

後記:

還記得十多年前,我還未入讀中山大學;一個深秋的黃昏,我與原新華社教科部處長余瑞琨在中山大學的校園散步。我很感慨的對他說:從前我以為我可以改變世界,現在發現是世界改變了我;摯友輕拍我的肩膊說:可能你改變了世界,只是你自己並不知道!

我從來都是一位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人;我當時的判斷,認為這不可能只是一宗一瞬即逝的新聞,跨性別人士要無奈地使用殘廁,已經是不能接受。於是我便建議港台討論跨性別人士權益,希望透過《政壇新秀訓練班》能夠引起公眾,最少有一段時間的關注;節目播出之後,立場新聞又幫手加推。2021的年315日(28年前的今天,我創辦卓施社會服務團),我很高興 Terry 告訴我,他終於收到 6ixty8ight 向他發出書面道歉,並感謝政壇新秀們對事件的關注。所謂:吾道不孤,江山是應該要代有人才出的!


相關報導:


完成性別重置手術、身分證顯示為女性的跨性別人士許小姐,去年 9 月到平機會投訴,連鎖內衣店 6IXTY8IGHT 拒絕她使用試衣室,經平機會調解後,許小姐近日收到 6IXTY8IGHT 正式道歉信,指為許小姐帶來不便和不愉快體驗,「致上真誠歉意」,已就是次「個別事件」內部檢討,制訂更清晰服務指引,並向員工提供性小眾平等意識等培訓。

道歉信指,6IXTY8IGHT重視社會共融和權利平等,對性小眾持開放包容態度,認同所有人應有平等服務與對待。

許小姐是在去年 8 月到 6IXTY8IGHT 德福商場分店購買運動內衣,但試身時被店員拒絕她使用試衣室,店員稱只容許女顧客使用,許小姐向經理展示身份證性別為女性,但經理改以公司指引為由,表示要顧及其他女性觀感,不接受「女性以外的人」使用試衣室,質疑店員以其男性聲線判斷性別,做法是差別待遇,涉違反《殘疾歧視條例》。她 9 月到平機會投訴,6IXTY8IGHT 當時回覆,形容是個別事件,對同事處理失當深感抱歉,詳見相關報道。


 


 

 


2021年3月8日星期一

2021年3月6日 - 《第一百集》歐詠芷 (環境局局長政治助理):2035零廢堆填:我有野講!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 香港邊度最多「忠誠的廢物」?》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36457

Youtube 頻道:https://youtu.be/c4iQKkUbP5I

本集簡介:

香港每年產生約500萬噸垃圾,大部分都會送往堆填區,但三個堆填區將在十年內飽和。於是,環境局於今年二月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報告,目標是透過政策和基建,以推動社區轉廢為能,解決堆填區飽和問題之餘,又能夠促進市民的綠色生活。

為了暫時紓緩堆填區飽和的問題,報告中提及政府要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從而讓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量逐步減少百分之4045,同時回收率提升至約百分之55。唯現時香港的回收配套不足,市民製造廢物後難以找地方回收;再加上該方案於香港討論16年仍未能取得社會共識。現時環境局重提垃圾徵費,究竟能否成功突破,取得市民支持?

要更有效地減少都市廢物,就要從教育着手。報告中提及要於2035年之前興建足夠的轉廢為能設施,來全面取代堆填區。但是遠離市區的源·區等轉廢為能設施,興建數年後仍不為大眾所認識,它能有效地向市民推廣環境保育?而位於市區,前身為堆填區的葵涌公園面積多達27公頃,卻丢空長達42年,至今仍未全面開放公眾作休憩用途。環境局應否先考慮於市區發展環境教育設施?

今集我們請來環境局局長政治助理歐詠芷,跟我們討論未來環境局計劃在社區廢物處理的策略和目標。對於處理都市廢物的政策和基建,環境局可以如何改良?又可以做甚麼,才能成功鼓勵市民一起合作,以源頭減廢?